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
2022-11-21文畅
文 畅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整合逐渐趋于完善,高质量资源也日益增多,目前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越来越快,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微课和在线课程平台等一些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在生活中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为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撑。信息化教学解决了学习的时间障碍和空间限制,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样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技能教育十分重视,大力推行“1+X”证书改革,实践教学是技能教育具体实施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践教学方式概述
实践教学是进行技能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能力,甚至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现场参观等,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最常见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工作岗位常见的工作情境,在虚拟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练习,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个体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形成对职业的认知和职业环境的认识[1]。而工作情境的设计和工作内容的设计比较重要,这些可以通过教师与企业进行双向联系进行积累和处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丰富立体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这些也需要教师加强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习内容的表达方式有听讲、阅读、声音图片、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等方式,其学习的效果也是由小到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学习的主动性上,对于主动性越强的学习方式,最后得到的学习效果越好,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现代的教育也提倡自主学习,特别是微课与在线学习的理念和模式深入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进行技能演示时有学生会进行视频录制,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希望尽早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同样也反映出校内实践教学,教材所学的知识过于零碎,不能体现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难以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完整的情景模拟[2],特别是现场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学习需求,主要原因在于现场实践教学窗口小,受空间限制明显,进行现场演示效果不佳,对于学生群体的接受情况考虑不足,对于学生暴露的问题应对不及时,没有条件给予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需要促使教师根据学情变化教学方式,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实践课程的资源建设,实践课程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做基础,教学资源需要能体现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职业技能能力,可以是施工案例,理论知识的图文演示,岗位工作的现场连线,技能操作的虚拟仿真。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才能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进行,因为实践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全方位的学习过程,不仅存在于课中的技能操作学习,进行技能操作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清楚通过技能操作来加强自已的学习效果,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实践课程前后,学生都需要及时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深入理解来培养学习能力,了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资源的获取和收集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践课程的资源建设应该是双向的,其最佳建设方式是教师与企业共同建设,最佳应用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对于实践课程的资源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产而服务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贴近社会生产实际,来源于工作岗位的任务,减少专业课程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异,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为应对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平台资源应该具备更新功能,允许学生共享自已的优质学习资源,使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应用。
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学生也需要借助信息化资源来帮助自已提升技能能力,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和具体教学,重点关注基本教学资源的应用环节[3],通过合理地分布课程教学资源,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实践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之间,以教学资源形式进行具体体现,帮助和引导学习者更熟练掌握技能,通过工作任务的形式完成对技能的应用,因此实践教学要更加注重对于课程资源的处理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一)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信息化教学不能等同于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资源应该是对实践过程的有效补充,对于实践性内容有许多准备工作,比如学生在操作前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操作知识和规范应用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在现场实践教学中很难对学生集中授课,或者受教学场地环境限制集中授课的效果不好,只能通过现场操作情况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影响教学整体进度。安全操作知识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准备,可是教师受限于教学条件,很难检查课前的学习效果,但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线上教育可以很好解决课前学习问题。比如对于于实践课程的安全教育内可以提前到课前进行安排,形式可以是上岗前的安全与技术交底,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互评交流,然后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查看相应的学习数据就可清楚知道安全操作的内容学习情况;实践课程是对前面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应用,一般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时,对已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联系不够,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此时可以利用视频微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将学习过程引入到课前,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可组织问题进行引导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实践课程的进行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课程中的学习任务和工作项目,是教师通过对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进行处理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设计的质量高低跟教师对企业的认知深度和当前教学组织有关,随着教学的进行,不同学生对于项目的理解不同步,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作用对于不同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跟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前准备情况有密切联系,此时学生之间学习进度上的差异性开始体现,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体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效果,而这些对于没有信息化支撑的实践教育是难以处理的问题。而现在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拓教学资源,帮助学习能力强、学习自主性强的同学寻求更高要求的实践技能培训体验和途径;对于学习能力弱、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则可通过信息学习平台完成实践课程基本能力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满足不同接受程度的群体需求,使得学习成效达到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课中的实践任务可以利用电子化形式布置,也可在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重对于计算等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加强对于学生线下操作情况的记录,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记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表现,实现因材施教[4],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评价来发现学生的劣势,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
(三)信息化手段保留的学习记录可帮助教师和学习者精准找出问题,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好过程性考核记录,为学生及时提供反馈和个别化指导[5]。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学生了解自已没有掌握的要点,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前反馈的学习情况,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准备。在课中,对课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布置课后学习方向。在课后,可以通过课后拓展的方式来检查学习情况,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前面得到的学习效果数据,检查学习情况,比如可以将实际的工程案例引入,做到真题真练,找出自身与工作岗位存在的差距,确定后期需要改进的方向,再次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在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可以及时完成课后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6]。重视对于工程案例的积累和规范资料的收集,发挥课程平台工具书、资料库的作用,为学生课后能力的提升创造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完成后进行主题讨论,相互共享,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理念,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来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不同能力需求的学习者,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将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进行工具化应用,提升学习者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实践前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达到实践效果,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实践教学的高效融合途径,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的技能培育效能,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在实践课堂中探索有效的线上线下联动课堂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评价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