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思考
2022-11-21王蕾
王 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9月29日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1]。这些庞大的数字充分表明,网络信息的受众覆盖面、传播方式、传播载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以短视频、微视频、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从最初的新闻资讯领域迅速向更广泛、更细分的领域发展,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加丰富、更加快速的信息展示,快速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主流渠道。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茶文化传播面临全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国茶文化传播的覆盖度、准确度、丰富度,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成为关注的重点。
一、中国茶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在新形势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需要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视域下,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高度重视加以切实改进。
(一)传播手段相对单一。传统文化只有广泛传播才能得到进一步弘扬、创新与升华。中国茶文化主要通过纸质媒介、传统购买和阅读进行传播,当前十分缺乏有效的现代传播手段,尤其是欠缺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生命力。
(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全球化浪潮客观上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西方文化的渗透,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传播模式都造成了冲击,使得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中国茶文化也不例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特点,在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理念、传播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赋予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把中国茶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全社会对中国茶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创新传播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缺乏合力,体制机制上缺乏协调统一,有待完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要有效对接公众的需求,充分整合多元主体的资源,调动他们参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形成有效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合力。
二、充分认识新媒体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主流特质,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是重要的机遇,要高度重视新媒体视域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力的培育与实践。
(一)认识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概念,它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其两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和平台,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特点[2]。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区化等主要特征,其优势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互动性强、检索便捷、多媒体融合传播等。新媒体技术和媒介萌动之时,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就提出,面对新技术和新媒体应采取“主动参与、积极应对、为我所用、趋利避害”的态度,辩证地认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此长彼长、优势互补的作用。
(二)重视新媒体。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在茶叶种植和饮用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文化以茶为载体,过去其传播与传承要依靠人,而在“一个去中心、去垄断的时代,一个参与、互动与分享的时代”[3],只有真正解决好“互联网+”背景下传播的问题,国内外受众才能持续地学习和了解中国茶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创新才能得以延续。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势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把握好传统文化走向新常态的时代契机。
(三)用好新媒体。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文化传播的全过程与受众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颠覆式变革。新媒体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全民参与的“众媒时代”向人机交互的“智媒时代”的更新迭代,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深刻把握新媒体的变化特点,结合增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需求,充分运用新媒体去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传播和共享的目标。
三、新媒体视域下加强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对策
新媒体与中国茶文化的结合与碰撞,必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手机高性能低价化、5G通信成本降低、手机直播商业化应用、短视频爆发等因素,为中国茶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改变生产者、消费者和用户的理解与行为方式,更加重视新媒体传播的能力,兼顾到传统文化传承和生产。因此,通过契合现今社会发展和民众普遍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路径,在更广范围内吸引更多人参与、了解和宣传中国茶文化,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
(一)重视新媒体方式传播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在长久的岁月洗礼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有学者指出,中国茶文化兼容并包,既融合有中国儒家、道家、释家的传统文化思想,也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学、美学、农学、医学和伦理学的思想精华,还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朴实无华、聪明智慧和实践真理,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文明历史的结晶,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新媒体广泛应用,使得文化交流、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中国茶文化并没有显得老气或过时,而是文化自信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要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茶文化,努力适应新时期国内外受众的新需求,让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展现新面貌。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国茶文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及网络、通信、智能算法等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电商、制造业、房地产、农业、金融、餐饮等很多行业得到利用,改变了这些行业资源配置的模式、效率和频率。特别是智能推送算法和机器学习,能够通过受众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等个性需求,极快地把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潜在的受众对象、目标客户精准地组织在一起,得到个性化的推送。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在保留传统的参与式体验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去呈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化茶文化的传播度。
(三)把握好中国茶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主流特质。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优秀的,也有糟粕,需要明确界定。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不能只进行简单化、商业化的传播,甚至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受众的需求,去进行庸俗化、恶搞式的解释,以免给受众带来困扰。因此,认识、了解和传播中国茶文化,需要认真把握和分析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广泛认可的主流特质,传播准确的内容,否则,失真的信息一旦传播出去,就是“覆水难收”,造成以讹传讹,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就会失去“中国韵味”,损害“中国印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多样化特性以及信息传播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公众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体,坚定文化自信,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大力破除制约优秀文化传播的体制机制因素,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紧跟信息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进程,在新媒体时代弘扬、传承和创新中国茶文化中,优化顶层设计,整合有效资源,敢于创新实践,增强传播能力,让中国茶文化成为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语言,在世界和国际社会中赢得应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