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建构及其理论视野

2022-11-21

关键词:谱系建党政党

刘 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

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化马克思 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第一次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精神密码”和“价值形态”,第一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底色,第一次在精神维度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缘由、政治意涵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关联,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释体系和话语表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党史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符号的政治建构

2021年,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 的绝对贫困问题,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功业、形成的伟大精神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2]。在这篇纲领性文献中,伟大建党精神第一次进入中国共产党 政治话语体系之中,一经提出就引人注目,并引发强烈反响。

在重大政治历史时刻,由党中央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就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所承载的历史经验、历史启迪和时代精神进行系统阐释,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历史资源开发、激活历史精神和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纪念重要历史人物、回顾重大历史事件和庆祝重要历史时刻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且赋予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时刻等“精神形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巩固和筑牢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多个具体的精神符号构成的,是建筑在党的百年历史实践基础上的价值系统。从宏观上来看,这些精神符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社会历史情境下的具象和再现。习近平 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从微观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符号的建构经历了两个环节:一是精神符号的提出。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例,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二是精神符号的阐释。精神符号是抽象的,阐释过程就是将抽象的精神符号做进一步具象化转译的过程,只有经过阐释后,精神符号的意义结构和内涵所指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因此,在提出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精神符号之后,习近平又用一定的篇幅阐释了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时代延续,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呈现,提出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践要求。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通过“提出概念”与“内涵阐释”两个前后相继的环节,实现了对党的精神符号的政治建构。

值得注意的是,“七一讲话”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政治符号,但是,应当如何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要义及其内在逻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阐释层面并没有具体展开,这就为后续的学理研究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作为一个全新的精神符号和政治概念,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后并没有急于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阐释,而是将概念阐释的机会和空间留给了知识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借助政治概念知识化、政治知识社会化的传播机制推动伟大建党精神深入人心、引领舆论的政治自信和理论自信。由此掀起了学界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热潮。

既有理论成果主要呈现为两大研究范式:一是政治符号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视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属性的外在表达和识别标识。有研究者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标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符号,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源头,深刻反映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本质”[4]。二是政治价值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侧重从内容要素维度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要义和内在逻辑。有学者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为多层次结构的精神体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揭示了建党精神的认知维度;“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揭示了建党精神的行动维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揭示了建党精神的意志维度;“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揭示了建党精神的情感维度[5]。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构性特征,并试图在“知行意情”的框架中“安顿”建党精神,但这种研究范式却在无意间割裂了建党精神中每一个内容要素在“知行意情”维度上的内在统一。例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既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坚强意志,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为革命献身的具体行动和政治品格,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个体行动是政治信仰、革命意志和无我精神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两种研究范式归结起来就是基于政党文化视角的理论范式,即把伟大建党精神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现象,以符号论、价值论和话语论等理论阐释路线来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的本体意涵。

笔者认为,在政党文化研究范式基础上,还应当重点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背景和时机,以及时机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政治站位和历史考量?第二,如何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如何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个问题涉及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和缘由,第二个问题关系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判定与价值判断。只有把上述两个问题搞清楚,基于政党文化范式的阐释性研究才能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学理基础上。

二、何以建构: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背景与缘起

从政治话语的建构历程及其历史变迁来看,202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无疑是伟大建党精神首次进入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和社会公众视野的政治场景。任何一个政治概念的提出都绝非随心所欲,中国共产党建构精神符号、发展精神谱系总是建立在深远的政治谋划和前瞻性战略考量的基础上的,总是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而服务的。“在政治生活中,权力主体借助政治语言将不可见的国家意志和精英的执政方略等,转化成为具有物质载体的政治文本。权力主体通过语言传递政治意图、勾勒政治价值、描绘政治愿景,并借此影响受众以实现特定政治目的。”[6]笔者拟从场景维度、政治文本和价值系统三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场景维度: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盛典的主题高度契合

从空间特征来看,中国共产党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政治概念的场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和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作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根据党中央部署,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由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大会、文艺演出、主题展览以及“七一勋章”颁授等系列活动构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是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政治仪式,它不仅是一种面向全党、全民的主题庆祝活动,更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政党意识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广泛开展政治动员和群众动员以及塑造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形象的重要实践机制,“建党纪念的过程,是基于政党品质、历史贡献、历史意识、国际视域建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过程”[7]。因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一庄严的政治场合和历史时刻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刻,伟大建党精神,就是百年来共产党人信仰的传承,是新征程上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8]。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盛典的主题高度一致,有助于激发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拼搏的强大动能。

(二)政治文本:伟大建党精神是“七一讲话”的价值主脉

“七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核心政治文本,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的总结书、启示录和动员令,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篇光辉文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及其政治价值,还需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还原到“七一讲话”的政治文本中进行整体性分析。

从话语结构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领袖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作出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伟大建党精神为开辟伟大道路注入精神动力,为创造伟大事业提供思想伟力,为取得伟大成就构筑精神支柱,而伟大道路、伟大事业和伟大成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党史进程中的时代演绎、具体展开和实践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精神源泉,伟大建党精神弥足珍贵,它跨越时空、穿越历史且引领当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显示出强大的实践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11

此外,习近平的《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图书也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做了重点阐述;《求是》杂志连续发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021年第13期)《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21年第12期)《学好“四史” 永葆初心、永担使命》(2021年第11期)和《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21年第10期)等习近平系列重要文章,为全面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与精神要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广阔的历史视角。

把握历史主动,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和精神上获得主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标识和符号,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要使共产党员理解和读懂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全党同志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10];另一方面,要实现对9 5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再组织、再动员,把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之中,转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此,在“七一讲话”的篇末,习近平面向9 5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出号召:“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1]

(三)价值系统:伟大建党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加完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健全的制度体系,而且还创造性地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国精神的三大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所积累形成的精神符号、精神要素以及精神资源的体系化与系统化的呈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的具体表达和价值呈现。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来自党的全部历史与实践,历史有多种表现方式,实践有多种实现形式,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结构体系也有多种载体和符号。”[11]作为一个有机的价值系统和符号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结构形式上必然要有其“源头”。从内在逻辑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则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外向型运动过程中,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社会历史性实践进程中逐步演化、生成和发展的结果,并在演化、生成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确认自身的存在性和价值性,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不断地再现自身、表达自身和发展自身,“概念的普遍性并非单纯是一个与独立自存的特殊事物相对立的共同的东西,而毋宁是不断地在自己特殊化自己,在它的对方里仍明晰不混地保持它自己本身的东西”[12]。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时刻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政治概念和精神符号,其战略考量和政治深意有三:一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思想精髓和价值主脉予以理论升华;二是贯彻思想动员与组织动员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向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时代号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素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完整且内容更加丰富。

三、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全新政治术语,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结构形态上趋于完整,呈现为“源头精神—精神要素—精神谱系”的复合型结构。其中,作为源头精神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内嵌于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要素的价值内核,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变革、守正创新的完整过程。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大创举,是创造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有力举措,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崭新境界。对此,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视野中予以理解和把握。

(一)理论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键要素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政治性要素更加完整,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政党政治理论认为,现代政党无外乎由组织、制度和价值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组织形态,政党剑指政权,以掌握和影响国家权力、维护所代表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为政党存在的根本理由。意大利政治学家安格鲁·帕尼比昂科指出:“政党是科层组织,需要组织延续和等级稳定,而且与此同时,政党也是依靠至少最低限度非强制参与的自愿团体。”[13]然而,组织原则与个体选择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张力。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任何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面临组织的集团规模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即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体往往以“理性人”作出行动选择,以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组织的公共利益;或者采取“搭便车”行为与其他组织成员争夺组织共同利益。这就意味着,现代政党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党员、上级组织(领导机构)与下级组织(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来规范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权责义务关系,最大限度规避和降低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因此,现代政党发展必然面临制度化建设的任务,制度为政党职能的实现提供基本规范和保障,“制度化能使组织免于仅仅充当一个达到某项特定目的的工具”[14]。组织体系与制度形态是政党价值的表征形式,抽象的政党价值通过组织与制度两大要素得以具象化呈现,政党通过政治活动守护其政治价值及实现其政治信仰。正如艾伦·韦尔所说:“政党不仅是对选民看法作出回应的机构,也是其行动可能受到其成立之时便已有的很古老的信仰和价值所影响的机构。”[15]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重视政党价值的塑造和政党精神的培育。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仅仅把政党理解为特定利益的代表者(主要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超越了西方政党政治的狭隘利益偏见,把共产党视为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战斗堡垒,是无产阶级实现阶级解放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的关键政治力量,共产党的核心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这是因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9]167。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郑重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成为胜过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6]

由此可见,把劳动解放作为政党使命,把无产阶级利益作为政党的最大利益,把理论武装与引领群众作为政党的政治优势,上述三个特性从根本上形塑了共产党的价值形态,构成了共产党政党精神的最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的忠实践行者,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不断诠释、兑现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形态和精神内核。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品格和作风应该是:懂得马列主义,具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不怕困难、勇敢向前,不谋私利、胸怀坦白、忠心耿耿地为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17]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历史传统与价值观念体系的集中诠释,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历史、传统与价值观的再强化。

(二)实践逻辑:政党精神的培育与建构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充分吸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拓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向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战略布局。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思路与现代政党的“组织—制度—价值”三要素基本一致。首先,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健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构筑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框架,“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立规矩开始,首先制定了八项规定,随后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各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针对干部工作生活的监督制度已基本建立健全”[18]437。其次,以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为切入点,“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9]。党的组织体系全面重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显著提升,党的组织力全面增强。最后,以坚定理想信念为基石,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习近平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葆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信仰共同体,筑牢精神纽带、守护精神家园和增强精神力量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之义。在“七一讲话”正式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之前,党中央一系列政治活动和政治文献已经潜移默化地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政治术语的出场埋下了伏笔。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品格的真实写照[20]。202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以及始终坚持推进自我革命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和政治历史传统。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要义的初步阐发[10]。2021年6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用“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来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21]。

总体来看,党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表述: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2019年5月,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22]二是“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18]21。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一表述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3]。在此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充分吸纳整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要素,对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建党初心予以明确阐发,可谓水到渠成、恰如其分。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布局更加完整,形成了强大组织体系、强大制度约束和强大精神力量“三位一体”的强党战略,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方法论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未来的;既是标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价值符号,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原则和思想方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关键是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方法论,从战略、组织和理论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现代化转型。

第一,把建构政党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性课题。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党的自身建设早已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融为一体,党的制度体系早已深深嵌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党的精神气质早已融汇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已经开启,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整体转型要求执政党必须顺应大势,开发政党功能、改善领导方法、优化执政方式、增强政党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政党现代化转型。强国必先强党,越是到民族复兴的关键档口,就越要重视政党精神力量的建构,“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8]161。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在自我革新中全面净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形态不断完善,党章意识显著增强,党内法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此基础上,要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价值系统的政治建构,用信仰的黏合剂将9 5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永葆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矢志艰苦奋斗。

第二,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锋队本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政党。所谓“先锋队”,一是要走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前头,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二是要自我约束、自我加压,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在内容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先锋队政党的政治属性和组织特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能力,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冲锋在前,置生死于身后,将自身的一切先交给党和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18]166。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持续深入推进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伟大建党精神一经提出,便在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理论工作者们尝试从不同维度和视野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逻辑结构、理论特征和当代价值。研究成果“井喷式”增长有助于引导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要义,但只追求数量之“多”是远远不够的,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24]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都具有“源头性”和“奠基性”意义,那么两者的关系应当如何把握?这是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二是伟大建党精神是历时性精神还是共时性精神?有不少学者把伟大建党精神理解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在筹建中国共产党时积淀形成的时代精神,因此是历时性的。而“七一讲话”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衍生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时代仍然要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也具有共时性的一面。那么,如何把握历史性与共时性关系,也是接下来需要研究的课题。三是如何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认同?伟大建党精神归根结底是政党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具有社会意义,政党精神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引领公共文化方向、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使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象征和行为规范。因而,这就需要在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化传播体系方面下更大功夫,全面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国民教育、进社会规范和进传媒舆论。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风云际会的一百年前,一经形成,就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党领导人民立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伟大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历史始终,且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和实践的。因而,要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发展的高度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出发,不断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空间,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谱系建党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神族谱系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百年建党路上的“科学巨人”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小画家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