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探究

2022-11-21孙继元

关键词:德育课文内容

孙继元

目前,小学语文在德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社会网络环境对德育造成了一定阻碍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由教师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逐一解决,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完善的学习体验,自身也能有更大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目前的德育现状

(一)教师缺乏将德育融入课堂的意识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少,对外界的了解也比较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和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时,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字词的教学,然后才能进一步分析和讲解课文,因此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德育内容在课堂中的融入。而且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外界的认知几乎仅来源于父母和教师,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接触不到一些不良信息,反而有利于学生成长,因此就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此外,有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却是通过说教的形式进行,并没有将德育融入课堂。小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因此单纯说教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好,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抗拒心理,从而达不到教育目的。德育内容在课堂中的融入,能让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更易让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德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学校都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概念、分析案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目前的德育形式以说教、读背为主,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觉得枯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高。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很多学校还会举办与德育相关的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这种以德育为目的活动,形式感过重,教师和学校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感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也十分有限。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水平,学校和教师就要改进目前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通过课堂学习到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并通过课外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使德育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对德育产生了阻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多小学生也能通过智能手机接触到互联网,然而网络环境却充斥着各种类型的信息,有的信息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但不良信息却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小学生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所浏览的网络信息,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在发现学生思想状况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够活泼积极、乐观向上地学习和成长。

二、小学语文德育的优势

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品德培养,学生和家长更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因此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与思想倾向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在上学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教师相处,因此在教师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思想倾向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自身行为,通过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培养。

语文学科中有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了解社会、体验情感,因此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与德育相融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阅读内容,使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精神和品质,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与爱国情感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背景,让学生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人物的情感,从而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此外,语文的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从以上叙述能够看出,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十分突出,其重要的学科地位意味着学生和家长都会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使得德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德育策略

(一)在课前导入中融入德育

课前导入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课前导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导入语、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组织学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在课前导入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入情感培养,为学生营造出与课文相关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能融入德育内容。

比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些四季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在画中体现季节的特征。通过学生简单的绘画,教师能看出学生对每个季节的认识,学生也能在绘画中得到乐趣,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四季的特征。教师可以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结合这些作品进行教学。

(二)在课文阅读中融入德育

课前导入结束后,正式进行课文阅读,在课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感知,从而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比如在教学《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题目叫作“四个”太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进一步阅读。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比如:作者为什么要画绿色的太阳?如果太阳变成绿色,我们夏天还会感到炎热吗?作者为什么要画金黄色的太阳?作者想做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作者画绿色的太阳是为了给别人送去清凉,画金黄的太阳是为了与小伙伴分享香甜的水果,画红色的太阳是为了让小朋友不再受冻等。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绿色太阳的夏天、金色太阳的秋天和红色太阳的冬天,从而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认识作者是个充满爱心的人。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其他方式,献出一份爱心并记录下来,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会到温暖他人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在课后练习中融入德育

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习题练习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合理的内容,在课余时间让学生通过习题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课后练习不仅包括书面的习题练习,还要有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比如在教学《文具的家》时,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刻画了贝贝粗心、容易丢东西的形象,而妈妈通过温和的教育方式,引导贝贝认真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养成良好的整理文具的习惯。教师在结合课文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时,先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妈妈对贝贝又丢东西的吃惊以及贝贝找不到东西的无奈。这种情形在学生身上也时有发生,与家长共同阅读课文,能促进家长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文具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品,学生不应说丢就丢。而家长也要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习课文中妈妈的教育方式。课文中的妈妈在学生丢东西时并没有责备或训斥,而是通过和蔼、委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这对家长也是重要的启发。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整理自己文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整理物品、条理清晰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四)在作文表达中融入德育

阅读和习题练习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而作文表达是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输出,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情感培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自我认知,或者对特殊的场景产生特定情感,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也是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表达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从细微处进行感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这样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生活,客观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文章的表达也会有真情实感,更能打动阅读的人。

比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看到更好的东西就把手里已经获得的扔掉,到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却没有明确说明,教师让学生进行续写,一方面能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比如小猴子在下山后遇到了妈妈,妈妈发现他一无所获,就问他发生了什么。小猴子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妈妈对他进行一番教育。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育的内容,这样的情节设置合情合理,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是自己对小猴子的行为进行教育,又会说些什么?这些道理是否也能应用在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作文表达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综上,很多教师仍然缺乏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的意识,德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社会网络环境复杂化对德育产生了一定阻碍,但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具有较大优势,可通过课前导入、课文阅读、课后练习以及作文表达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人文性质,因此在教学时并不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是通过历史环境、人物背景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小学语文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