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初中语文德育的有效性
2022-11-21罗蕾
罗 蕾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同时也应格外关注德育的有效融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许多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分析和讲解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内容,但是由于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方面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德育的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仅无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同时也影响到了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窘境,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德育和情境教学技巧,以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能有效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确保德育的顺利落实。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手段过于单一
教师对德育的研究不够深入是导致德育手段较为单一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教师仅将德育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没有真正做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许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开展德育,希望通过说教对学生的价值观做出指引,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状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沉闷。面对教师开展的说教式教学活动,学生在接受德育时容易产生“老师在讲道理”的错觉,难以培养学生德育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
(二)德育与语文知识联系不紧密
初中语文德育本身强调以语文教学为基础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忽略了德育与语文知识之间的紧密融合,没有真正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在一起,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思想观念方面的深刻感悟。教师没有把握好德育时机,同样也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将大量时间用于对德育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正常进度受到影响。在初中语文常规学习与德育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从语文课程中汲取品德教育的营养,无法在接受语文教育的同时获得德育方面的成长。
(三)教学评价中未突出德育元素
教师在初中语文德育过程中忽略了教学评价的作用,没有真正将德育与评价活动结合在一起,导致许多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德育价值。在实施评价时,成绩成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依据,一味地强调分数高低,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和锻炼,德育成长状况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没有被重视,导致学生的认知观念存在偏差。在过分追求分数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发生转变,错误地认为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就是为了考取高分,忽略了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在学生学习观念无法得到转变的情况下,初中语文德育的实施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学生只是盲目追求考试分数,并没有在文学素养方面实现有效成长。
二、创设生活情境对初中语文德育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融入生活化的教育元素,能使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创设生活情境意味着教师要不断融入贴近现实生活的元素,这些素材能成为情境教学的依据,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够基于生活现状产生有效联想,并且真实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德育活动,生活情境下的德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学生能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高度专注,并且在德育方面做出转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影响下,学生的角色定位也能不断发生转变,凸显学生主体价值的同时,保障德育的顺利实施。
(二)有利于丰富德育资源
创设生活情境意味着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带到初中语文课堂中,通过对生活化素材的合理利用,让复杂的德育观点变得简单,确保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传统的初中语文德育工作主要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讲解,课文是教学的主要材料,仅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分析,却忽略了教育资源方面的延伸性和拓展性。由于缺乏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导致学生无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理解语文知识的工具。创设生活情境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接触更加多元化的德育素材与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听体验,学生对德育观点的认知和理解不再单纯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能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有效融合,获得更深刻的德育认知。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教育资源相对简单,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教师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展,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语文德育活动本身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德育场景的还原以及对生活案例的分析,学生能获得灵感和启发,尝试将情境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生活。此外,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更具真实性,学生的认知方式能得到转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更上一个台阶。强大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将初中语文中的德育观点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初中语文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对创设情境的手段进行创新
1.借助信息技术渲染氛围
信息技术辅助情境创设是对传统教学机制的有效创新与突破,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情境创设手段的有效创新,让学生能够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对生活情境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开展初中语文德育活动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合理选择创设生活情境所需的材料。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播放音乐素材,学生能处于身心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和视频类材料,学生则能充分调动视听感官,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以初中语文《白杨礼赞》一课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白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茫茫的荒野上,唯一矗立着的树就是白杨,白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挺拔的身姿。在图片和视频素材的渲染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白杨的生长特点以及背后蕴含的坚韧不拔的品格,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创设学习白杨的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故事情节
角色扮演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开展行之有效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且在还原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要在分析和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尝试分析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优先提炼出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喜欢的角色带到课堂,并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情境表演道具,通过人物对话以及动作表演,更好地将故事情节还原到课堂。以初中语文《背影》一课为例,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分析课文中父子的共同经历,并合理选择适合角色扮演的片段,比如文章高潮中的“买橘子”场面。教师鼓励学生分别扮演父子二人,一个微胖的背影笨拙地翻过站台,然后乐呵呵地为主人公送来橘子,这个画面体现出了浓厚的父子亲情。基于对学生情感的合理引导,教师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将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并且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心和爱。
3.借助生活实物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合理运用教具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组织情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带到课堂,让学生通过对物品的观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的素材选择方面做好把关,并通过对教具的合理应用,将生活情境还原到课堂。例如,讲解部编版语文《蝉》一课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蝉的模型或标本,并且将课堂教学环节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蝉鸣的声音引起学生思考。“金蝉脱壳”是学生熟悉的成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蝉衣带到课堂,让学生对蝉这一特殊的动物产生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并且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蝉的成长特点。教师结合蝉的生理特点,让学生懂得默默积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蝉“默默积蓄力量,到合适的时间一鸣惊人”。
(二)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有效探究
1.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有效融入德育。在创设生活情境的前提下,教师要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围绕某个特定的德育主题,让学生进行深入对话。比如在讲解初中语文《故乡》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分析作者与闰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正确认知和看待友情。学生之间思想观念的碰撞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且联系课文产生共情。
2.在课堂外开展有效实践
初中语文德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后实践的实施方式,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的独立空间,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加深对德育观念的理解。这时,教师要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德育观点以及德育素材,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特点,合理选择实践方向。此外,教师还应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围绕德育主题有效优化实践流程,进一步优化课外实践的德育效果。例如,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安塞腰鼓》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身边的传统习俗,并且结合课文内容有效描写传统习俗,从文化传承与动作描写等多个角度着手,让学生在尝试记录生活现象的同时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创设生活情境能极大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在语文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情境教学为基础,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并且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有效优化创设生活情境的手段,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确保充分凸显德育主题。教师应当把握好情境教学与德育间的联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的平台,唯有如此,才能打造高效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接受高质量语文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