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实践

2022-11-21吴娟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德育

吴娟娟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动下,教师要将质量意识与价值诉求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加速小学生快乐认知,健康成长。语文教学以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为探究内容,因而具有很高的人文性、思想性与教育性,这种情况为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渗透成为必然。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核心素养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简化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更为小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与思想品德的成长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主体认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深度思考,有效引导小学生成为会学习、善思考、勤观察、爱交流的优秀人才,使小学生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辨析力、科学的思维力与高效的发展力。这样,小学生才会拥有较强的主体认知能力,并逐渐发展成为良好的主体认知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主体品质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感人故事与经典案例积极培养小学生,使其具有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斗志、不懈的追求、旺盛的活力、睿智的思维与聪慧的大脑。这样,小学生就会拥有远大的抱负与人生目标,并会坚持不懈地为其努力拼搏,成为有成就的人。

(三)培养良好的主体道德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肩负起德育的时代担当,努力精雕细刻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精神境界、灵魂情操等内心世界,争取把小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道德、有素养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这样,小学生将来才会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造福社会、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时代责任。

二、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渗透现状

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界定,然而现阶段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却没有保质保量地完成上述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德育渗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短板。

(一)德育在教学氛围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教学氛围的创设基本处于空白区域,没有开发出语文教学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与教育性,更没有看到德育元素的“影子”。教学氛围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心理冲击与情感体验等人文效能,能够对小学生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认知方式与认知效果产生积极有益的直接影响。因此,教学氛围的弱化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能力,也没有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施展空间,导致德育工作处于“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二)德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认知内容与研究方向,也与小学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解读、能力培训与素质发展息息相关。然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主要局限于语文课程知识的识读、识记与讲解,思想教育工作稍微有所涉及,德育工作经常被一带而过,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导致小学的德育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德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小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文化滋养,自然无法保障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在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与提升视觉体验,经常会引入一些辅助教学资源,以此起到辅助主体认知、提升课堂效果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含有较多的德育元素与教育资源。然而,教师很少涉及德育范畴,没有全面开发出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小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主体感悟获得少量的德育信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德育在教学过程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语文的基础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教学和活动空间,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重头戏”。而思想教育却在语文课堂上占有少量的教学空间,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偶尔进行一定质量的德育,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觉悟只起到微乎其微的提升效果,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空间占有量”远远不足,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意识提升与素养发展。

(五)德育在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有的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次数不多,在每一次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的思想评价也不充足,而且,思想评价的质量和力度也不到位。教学评价涉及德育范畴,且比其他教学环节的德育元素含量高很多,因而应该成为传统教学评价中较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度提升教学评价的开展时间与活动空间,以此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导航仪,也是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培养目标,因此德育成为全面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一)在教学氛围中渗透德育元素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力、理解力与想象力,能够对外界信息做出良好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于教学氛围中,让小学生在开始课文内容的主体认知前就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应、情绪感染与心智启发,帮助小学生将认知状态调整到与课文内容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中。这样,小学生就会在旺盛的生命活力与积极的认知状态中接受德育,提升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好日子》,然后再播放一些节日期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礼尚往来、扶危济困的优秀图片,将德育元素隐含于图画内容中。这样,小学生在歌曲《好日子》的感染下就会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以及心理愉悦状态,自然能释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与强大的认知能力。教师隐含于图画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也会潜移默化地被小学生悦纳与接受,并作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被积累下来。因此,教师将德育元素渗透于教学氛围中,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小学生施加积极有益的影响,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正能量。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元素

课文内容大都带有较强的思想性与教育性,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借助课文内容的人文性与教育性开展德育。德育本身就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将德育元素渗透于语文教学完全是“本位回归”。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着重强化道德教育,并借助德育元素持续滋养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思想灵魂,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课文塑造了一位胆大心细、调皮淘气、敢于斗争、聪明应对、机智果敢的小英雄形象。教师要将德育元素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将小英雄雨来定义为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奉献意识与斗争精神的小英雄,敢于舍身冒险保护“李大叔”,更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智斗侵略者。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站在“道德角度”深入剖析“小英雄雨来”的道德闪光点,自然能获得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爱国爱家、有责任、有担当的小英雄形象。因此,教师要以“小英雄雨来”为探究对象,为小学生挖掘出大量德育信息,有效帮助小学生进行德育成长。

(三)在教学资源中渗透德育元素

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引入一些辅助教学资源,以此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解读与视野拓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资源,借助德育元素提升教学资源的思想性与教育性,对小学生施加积极有益的良性干预。这样,德育色彩浓厚的教学资源能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与教育性,加速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课文讲述了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牺牲的故事。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将电影《长津湖》中毛岸英不幸牺牲的过程截取下来让小学生观看。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因寒冷而被冻死在冰雪中的“冰雕连”的信息一起提供给小学生,以此激发小学生对这些英雄的尊敬、景仰、崇拜与敬畏之情,由此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与奉献意识,达到德育目的。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资源能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感人、更加具有教育价值,能给予小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心理冲击与情绪感染,让小学生将这些“英雄形象”牢记心间。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

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对课文内容、文学信息、思想教育进行课堂讨论与主体感悟,借助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主动悦纳。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丰富小学生的认知内容、探究对象与感悟体验,为小学生的快乐认知与健康成长积累更多更好的文学知识、思想滋养与德育元素。加速小学生兼收并蓄与厚积薄发,推动小学生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与素养提升。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思想德育方面剖析课文,尤其是蔺相如与廉颇的人物形象,让小学生看到两个国之重臣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蔺相如与廉颇属于两种不同思想意识与道德风范的标杆性人物,小学生能够欣赏到蔺相如不计前嫌、忍辱负重、国家至上、团结同僚的精神。也能看到廉颇知错就改、敢做敢当、勇于负责的浩然正气。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二人进行讨论、品鉴与评价,自然也会被二人的“道德与情怀”所教育。因此,蔺相如与廉颇二人的优秀道德品质能帮助小学生养成宽容大度、谦逊有礼、仁爱礼让的良好道德品质,推动小学生的思想进步与道德提升。

(五)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元素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小学生经常要对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文学特色、故事性质以及人物形象等进行带有较强主观色彩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将德育作为小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价值尺度,让小学生在借助德育标准积极评价的过程中感悟德育、悦纳德育和践行德育。这样,德育元素就会慢慢渗透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帮助小学生逐渐拥有宝贵的道德品质。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课文主要展示主人公“王戎”看到小朋友去道边的李子树上摘李子而无动于衷的“反常现象”,以此突出“王戎”超常的睿智与超凡的推理。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教学评价标准中,让小学生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出发评价“王戎”不随波逐流去摘李子的做法。这样的道德评价能让“王戎”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理性、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道德元素的渗透能让小学生看到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王戎”,有效提升课文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五育之首”的德育工作必然与核心素养理念存在一定的“交集”,德育工作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坚定基石。教师要以德育工作为教学切入点,积极借助德育工作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贯彻执行,切实促进小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灵魂修养、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大幅度提升,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建设者,为社会进步储备更好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德育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