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2022-11-21郅琼
郅 琼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宁夏 银川 750001)
语言和文学之间不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是学校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说,使文学和英语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不但能够丰富学校的政治思想建设,而且还能够激发学校的民族荣誉感。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既可培养学习者群体的英语素质,同时贯彻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传承学生语言文字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使学人群体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快速发展,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学生在文化与英语的融合学习中得到英语素养的综合提升。
1.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1.1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深入,更能够增强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与发扬,打下了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将将传统文化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传统文化的优势,同时深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富有个性化的感受,这也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奠定了基石。
1.2 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承载了对美德、智慧、人文素质的关注和培育,并重视人的社会主义人文审美素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分析来说,将它纳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中,对人的文化、思维、审美以及社会道德素质的养成,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3 帮助高中生提升综合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包含了大量的学识、思维和品德。随着教学改革深化,教育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良好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中国精神的陶冶,进而有助于学生从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
1.4 帮助高中生提升学习质量。文化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所以,高高中生想要高质量地完成英语学习,或者想要高质量地学习英语文化,首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对本国文化有深入了解,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体会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从这一层面进行思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显著提升英语学习质量。
1.5 拓展英语课堂教学。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也有助于丰富英文课堂教学内容,使之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而言,课堂教学内容大致上是由读书、作文和听力三部分所构成,对口语的涉及相对偏少。课程的局限,会使学习者在漫长的课程中缺乏学习激情。而借助传统文化的引入,就能够开辟出崭新的英语教学环节,从而丰富课程多样性,这同时也能够带给学习者全新的教学感受,从而增强对英文学习者的兴趣。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2.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对全国高中的英语教学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后表明,全国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并不乐观,部分教育教学的资源遭到了浪费,而学生们对英语学习也缺乏了充分的信心和求知欲,更是无法应付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高中生普遍盲目崇拜西洋传统文化,尤其推崇英美文化,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理解,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愿望。高中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阶段,思维和判断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无法意识到英语学习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联系。
2.2 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内容。新课改提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教育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被明确写进了大纲,使得高中英语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中英语教学中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中国文化在Workbook中的分布和在教学模块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阅读,词汇部分,在听力部分的分布都较少。从教材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教学模块还是在Workbook中,听力部分的中国文化内容都比较少。因此,听力教学改革是英语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加重听力在考试中的比重,重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价值。因此,听力教学必然是今后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如果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就必须注重听力部分的中国文化输入。
2.3 英语教学方法单一。
2.3.1 教学中不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高中英语教材多以目的与文化为导向,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例偏少。高中英语老师们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融入了中华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内容,更缺乏对学生中华优良传统优秀文化英语教学与应用技能的培训。在英语课堂中,他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同时,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束之高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厚此薄彼的教育态度,会使学生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部分在英文教学中并不重要。对于教师在英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上,很多英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方式也相对呆板和单调,对课程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部分,不够重视,即便偶尔有所涉及也没有系统地进行讲授。
2.3.2 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较为滞后,再加上中国传统观念的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政府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支持也严重滞后,致使应试教育的理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从学生到老师,从社会到家长,都普遍认为成绩才是最关键的,同时又是学校唯一的教学目标,这样也就造成了以成绩论成败的风尚和氛围,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学科成绩的评定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也背离了传统教育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并且,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一直以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为主要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也没有养成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同样不具备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2.3.3 练习没有融入传统文化。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高中英语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地听、说、读、写的训练练习。而学生所用的练习资料,非常有利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教师没有选择给学生进行训练和补充的机会。
2.4 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
2.4.1 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能力差。由于高中英语教育同样存在重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虽然毕业于英语专业,在校期间却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能力便受到了自我知识储备和功底的影响。
2.4.2 理论素养和教研能力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不注重英语语言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很多英语教师把高校教育作为人生学习的最后一站,从高校毕业后便没有了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除了英语教材,几乎不会涉猎英语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没有积极主动学习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自我多元的跨学科知识的意识。其次,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陷入“提高应试成绩和能力”的努力中,盲目引领学生进行“题海战术”,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
3.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3.1 在课堂导入中融入传统文化。课堂导入环节也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老师们必须通过各种创新的教育手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为更高效的课堂做好铺垫。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教学内容多姿多彩,有着强烈兴趣,如果将它运用于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就可以在符合学生特征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friendship”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Students, what kind of friendship do you think is true friendship?对于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回答“Help each other”,有的回答“Common adversity”。然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how the ancients treated friendship?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古代故事,让学生们明白“管鲍之谊”,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等。最后,在学生明白了中国友谊的真谛之后,教师再将学生引到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仅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产生了学习兴趣。
3.2 在对比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所谓对比式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老师根据英语课文内容向学习者讲述与之同样或相对的中国文化常识,并在某一方面发现以英文为母语的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的区别,让学习者在数量了解英文这门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间接受中国文化精神的洗涤与陶冶,进而全面激活了学习者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意识。以Cultural Relics这一单位的课程为例,这一单位的重点课程是讲述古代中国的传奇文明——建筑琥珀屋的发展史。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度,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多运用如amazing、design等词语,如belong to、there is no doubt that等句子,来评价这一历史文明;然后老师还可组织学生们共同研究协这一历史文明的文化价值;最后,老师还可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与剖析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例如:What other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do you know? Which of these cultural relics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And why?在经过与学生的一起探索,和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后,不但可让学生更全面地体会中国传统文明与我国建设古迹恢宏的气魄,同时还能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华,进而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3.3 在阅读理解中渗透传统文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上课堂、高中学生自习时较为头疼的一种环节,但是又是高中学生英文才能提升的重要路径,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致,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传统文化和现代情境教育的融合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现状,通过对教材内容形象化的展现以及课堂学习气氛的创设,不但能够有效实现高中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得到文化思想的渲染,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感悟文化的魅力。比如,学生在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篇章知识时,重点是讲述了我国的各种节日活动,所以学习者在讲解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阅读理解时,其中包括到了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 、Harvest Festivals、Spring festivals等各种节庆的活动讲解内容,为有效加深对学习者的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学习者讲解有关墨西哥合众国亡灵节、端午节、感恩节、春节等纪念日的活动风俗、食物等图片,给学习者以视觉感受官的思想冲击下进行了教学趣味的启发,通过这一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使学习者对中西文化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以此促进学习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效使学习者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吸引力,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开展Cultural Lecture Hall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对文中的文化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这一情境教学与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4 在史学融合中渗透传统文化。讲到文学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历史,但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也往往就会看到某些历史性的知识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与历史融合的过程中,逐步调动学生的英文学习兴趣,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让学习者了解到现代英语和文学之间的联系,使学习者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学识和素质上的综合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Cultural Relics这一英文内容时,如果当中的一个题目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文的章会涉及琥珀屋这一稀世珍宝或者二战,那么在讲授这一英文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习者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the them应该在讲授的时候为学习者插入Historical relics In Qing Dynasty就让学习者在英文阅读中对我国的历史知识有所理解,并以此启发学习者在维护文物的同时良好通过这一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深化学生对这一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得到英语素养的优化,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实现学生知识与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3.5 在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巩固将传统文化和高中英语融入的教育成效并不是仅仅通过课堂,而且还要延伸到在课堂教学之外,甚至延伸到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当中,使之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活动。而作为老师,教师一方面要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开展课外阅读,且看书的内容也要尽可能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同时运用当前最先进的资讯技术手段,如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法选取与学校生活实际最贴近的内容。另外,老师还可积极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现代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例如,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明,中国融入的文化主题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或聘请部分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学生开设文化知识讲座,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将英语学习和民族文化教育有机融为一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习者的理解与语言沟通能力。英语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对西方知识的传播,也要加强对我国文化的融入,以更好地训练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实现改革英语课程的目的。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英语老师,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与观念,通过主动寻求实践经验以更符合英语课程与我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切入点为重点,将英语课程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良好的结合,以便实现“洋为中用”,从而推动高中英语课程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