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本化理念的实践分析
2022-11-21张睆
张 睆
(浙江省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浙江 绍兴 312400)
在中学阶段,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用人本化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为高素质的人才。当前,很多初中院校在对初中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人本化理念的应用,简单的说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地位,无论是教学措施还是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没有考虑到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而这种教学以及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初中生内心的反感情绪,因此不利于初中生后续的学习和进步。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当前的中学教育必须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初中院校教师要在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人本化理念的学习和应用,将这些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工作中,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人本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1 基本内涵。人本化理念,简单的说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根本的理念。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强调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人文化里面强调教师要以人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教学[1]。对于学生来说,人本化理念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学教育阶段,人文化理念,尽管也强调了教师的人性化思考角度,同时也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初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根本性地位,同时还要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在尊重学生思想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来说更重要。
1.2 基本特点。人本化理念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即重视人和尊重人[2]。所谓重视人,主要是指中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初中生的需求,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辅助初中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所谓尊重人,不仅是指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对学生区别看待,要积极的发现每个初中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从激发初中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权利的角度,对初中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保证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激发自己的潜能,用这些钱能积极的促进学习过程,最终使得初中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人本化理念的特点,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让学生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促进社会以及个人全面进步和发展。
2.人本化理念在中学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1 改善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水平。众所周知,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任务逐渐增多,这在无形中给予了给初中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初中生难以忍受,这种压力而出现懒惰和不主动学习的现象[3]。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初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也不利于初中生今后的进步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比较喜欢听话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于边缘学生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关注度很少。长此以往,很多学生最终表现出自我放弃的状态。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初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将人本化理念落实到教育以及管理工作中。如果中学教师在教育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引入人本化理念,加强对初中生的关注和认可,让初中生获得充分的尊重。教师的关爱以及尊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初中生次学习的主动性,让初中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心学习,最终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教育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人文化理念,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初中生的学习差异性和水平,同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差异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潜力,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调动自己学习的主观性,最终能够深入而全面的探究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
2.2 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很多初中生尽管学习能力不足,但是思维活跃度较高。在这个时期,如果教师采用人本化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在初中教育及管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初中生的学习以及思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初中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少部分初中生依然没有形成独特的,以及自我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初中生今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人文化理念,能够充分的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习惯,并对初中生的不良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最终促进初中生不断的发散和开拓自己的思维,并利用独特的思维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最终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知识创新[4]。
2.3 有利于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上文已经强调人本化理念,强调了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以初中生为主体。这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中学教育完全不同,传统中学教育强调教师为根本。简单的说,教师需要自我设计教学内容,自我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只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强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降低。而人文化理念,强调了教师要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时刻以初中生为中心。这种方式不仅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师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3.当前中学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人本化理念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初中教师教学以及管理制度没有体现人本化理念。众所周知,教学以及管理制度是一项相对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甚至是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行为。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制定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乏人性化。简单的说,学校是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人和制定者,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没有与征求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因此很多管理制度不仅难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同时也没有发挥其本身的教育作用和价值。
3.2 初中教师没有完全理解人本理念。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理解人本理念,因此导致人本理念的应用存在偏差。具体来说,很多教师在教育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喜欢强调向学生传授或者是教授了什么内容,同时学生又从中获取了多少学习结果,最终以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来衡量人本理念的落实情况。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爱好合理的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兴趣,导致学习成果较少。
3.3 初中教师对学生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量化。所谓量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以各种数字去评估人本理念的应用情况,比如说学生的成绩、班级的优秀率等等。虽然量化的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人性化理念,难以促进学生个性化以及全面的发展。教师管理及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量化,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观察、思考和一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教师的这种量化过程会导致学生学习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只关注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兴趣的调动。
4.促进人文化理念在中学教育以及管理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4.1 初中院校完善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体现人性化设计方案。对于初中院校或者是管理层来说,在制定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收集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学生以及教师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的需求。学校以及管理层设置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让学生以及教师能够自觉的遵守管理制度。因此,学校必须让师生都参与到教学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人文化理念[5]。具体来说,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大会,设置专门的讨论议题,让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发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传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以及教师的意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完善教学以及管理制度,使得教学和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全面发展。
4.2 教师提升对人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深度。上文已经强调,很多教师对人文化、管理理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根本地位和作用。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要如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第一,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工作中,认真的学习整本化理念的基本内涵、特点,在工作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人文化理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第二,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分享管理良好的管理理念、策略和方法,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管理策略以及人文化理念的合理应用方式。第三,教师不断的总结和积累。教师在教学以及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应用到人文化理念,而这些人文化理念的应用有时效果较好,有时效果较差。教师要从这些人文化理念、应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为后期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教师彻底摆脱量化主导地位,不断的优化教学以及管理手段。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可以采用量化的数据去平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但是一味的量化会极大的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后期的教学和管理。因此,初中教师要彻底的摆脱以量化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学和管理策略。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差异化以及分层的管理方式。彻底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人本理念的良好应用[6]。具体来说,初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落实优化工作:第一,尊重初中生,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初中生想学习的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第二,了解初中生,不同初中生学习以及生活的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初中教师要想在教学以及管理中体现人本理念,必须要加强对每个初中生的了解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特点等等,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需求合理的进行差异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而这种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彻底的激发每个初中生的潜能,让初中生实现自我进步和提升。第三,对初中生的教育以及管理要尽可能的体现规范化和民主化。所谓规范化,主要是保证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的效率,而民主化主要体现了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根本理念。
5.结束语
人本化理念,简单的说是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在中学教育阶段,人本化理念不仅强调了教师的人性化思考,同时也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和根本地位。人本化理念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及重视人和尊重人。所谓重视人是指中学教师要重视初中生,尊重人主要是中学教师要尊重初中生。人本化理念在中学教育以及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改善猪终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能够出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有利于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但是,当前在中学教育及管理过程中,人本化理念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种措施:要求初中院校完善教学及管理制度建设,体现人性化设计方案,初中教师提升对人性化理念认识和理解深度,初中教师彻底摆脱量化主导地位,不断的优化教学以及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