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幼儿游戏的自然指向研究

2022-11-21盖攀峰

教师博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天性生长生命

盖攀峰

(庆阳市西峰区老城幼儿园,甘肃 庆阳 745000)

幼儿最喜欢的可能就是游戏了,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表现。因此,在幼儿园的诸多教育方式中,游戏是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方式。区域游戏更是丰富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内涵,成为面向幼儿实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在推进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是否就是让幼儿去做游戏?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话,那还要幼儿教育做什么?难道幼儿园就是一个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的地方吗?这样的答案与追问显然是值得推敲的,无论是根据直觉还是基于多年幼儿教育的经验,都可以认识到当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其所面对的游戏就不仅具有“玩”的一面,也应当具有“受教育”的一面,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展现天性,又接受教育并获得成长,这才应当是幼儿游戏的本意。

与此同时,应当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尤其是不能剥夺游戏最本质的东西,去纯粹给幼儿施加所谓的教育。如果那样,幼儿所接受的游戏就是虚假的,接受的教育也就是虚幻的。因此,综合起来看,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游戏具有其天然特征,又要保证幼儿受到恰当的教育。在此认识的作用之下,笔者以为,幼儿游戏应当具有“自然”指向,用“自然”来引导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保证游戏更充分地发挥其促进幼儿生长的作用。

一、幼儿的游戏应有自然意蕴

从外在表现来看,游戏就是幼儿借助具体的游戏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照某种规则去追求精神满足的行为方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实是,不只是幼儿,其实所有人,甚至很多动物,都有游戏的本能。当小猫玩绒球的时候,那实际上就是小猫的一种游戏行为。因此,游戏是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游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愉悦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去进一步理解当下的游戏,可以将游戏明确为:在游戏目标上表现为高度的愉悦性,在游戏内容上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在游戏参与主体上表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与自主性,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体验性。从这个视角来看,确实可以发现,传统的幼儿游戏过于注重教育功能,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教育内容过于分化,过于注重教师对幼儿园活动的统领与安排,忽略了幼儿参与的自主性与体验性等。[1]这些不足归纳到一起,就是游戏缺乏自然意蕴。

要知道,游戏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方式,源自对精神放松的追求。如果没有了这个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游戏就不称其为游戏了。可以说,自然是游戏最核心的本质,当学生处于自然状态时,才可能有追求身心愉悦的需要,才有可能通过游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在游戏的过程中追求自然的状态,才能让游戏保持游戏的本质。在保持游戏自然特征的同时,将教育的意味渗透其中,那游戏就能够发挥促进幼儿生长的作用了。

其实说白了,幼儿游戏的自然指向,就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天性,更能满足幼儿自然的需要。这从理论上很容易为教师所理解,但在实践的时候却又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一挑战的实质是观念上的挑战。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天性所在,通过游戏去满足幼儿的天性,不能用“教育”的名义去扭曲幼儿的天性,不能用“生长”的概念去掩盖幼儿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的在园生活、游戏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幼儿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得以成长。

二、基于自然指向的幼儿游戏设计

“自然”不仅具有符合成长规律的意味,其原本也是指具体的客观环境。当人们说“自然”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指“大自然”。实际上,当人们大脑中有了大自然的印象时,自然也就被赋予了绿色生长的意味。因此,强调幼儿游戏要有自然指向,实际上也就是在追求让幼儿在符合其生长需要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有研究者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以下观点:大自然是幼儿的“活课堂”,只有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深呼吸”,才能真正解放孩子的天性,而这正是本文所说的“自然”的追求所在。众所周知,陈鹤琴是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如果在幼儿教育及其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追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那么对幼儿教育就会有新的思考,即可以认识到教师应当是幼儿“生命的牧者”,自然教育课程要培养亲自然、乐探索、爱生命、尚创造、善生活的儿童。[2]基于这样的思路,在设计幼儿游戏的时候,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在设计区角游戏的时候,不仅要思考应当为幼儿提供哪些游戏材料,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游戏材料很好地渗透到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而这样的游戏过程,既应当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也应当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吻合。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可以在区角游戏设计的时候,设计一个在大型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售货员、引导员及顾客等,然后在购物的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会形成充分的交流情境。这样的一个情境来自日常的生活,幼儿体验的时候会非常自然,这种自然体验又可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语言行为的互动中获得认知的生长及智慧的提升。

事实上,幼儿也确实能够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有所收获。比如,在虚拟的大型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扮演顾客的幼儿去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更能够从所扮演的角色如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角度去知晓有什么需要(不少幼儿还会提前去跟家人了解,或者跟在家人后面到实地去体验),然后到了游戏中,他们的表现就会更加自然;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则会向来到自己面前的“顾客”推荐商品,告诉他们不同的商品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还会说出保质期等概念。这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事物的基本特征,知晓在日常的购物场景中会有什么样的具体细节,这对于促进幼儿的生活体验而言,自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面向幼儿生命成长的游戏认知

从类似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给幼儿设计一些游戏,肯定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只不过在追求这一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幼儿的生长必须少一些斧凿的痕迹,多一些自然的愿景。大量的幼儿教育经验表明,自然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幼儿与情境元素、游戏元素之间形成更好的互动,吸收更多的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

幼儿的成长是一种生命成长,这里所说的生命既指自然的生命,也指智慧的生命。如果能够让幼儿所生长的自然环境与智慧环境得到更好的融合,那么幼儿的生长就会更具意义。同样的道理,幼儿的生命成长环境不仅在于教师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更多的是在于幼儿能够感知到的自然环境。应当说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前者更多地带有教师的意图,有时候难免与幼儿的成长需要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后者则更贴近幼儿的需要,但是在真正营造的时候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所以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挑战,迎接这一挑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幼儿的生命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天性生长生命
美是不断生长的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