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中学生劳动素养
2022-11-20施明星扬州大学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施明星 (扬州大学;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个学段,渗透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要结合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实地调查,了解环境问题
实地调查是指发现并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给出调查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工地等地展开实地调查活动,尝试了解人类的劳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等问题,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环境问题,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善劳动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为了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到实地调查的活动中,到附近的工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生首先了解了农民工的个人情况,发现他们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承担着家庭的重担,由于没有好的文化知识,只能靠体力赚钱。其次学生考虑到工地的环境情况,发现工地扬尘的情况比较严重,天气炎热、暴雨等都会对工地产生一定影响。在实地调查后学生认识到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需要改善,学生认识到为了城市的建设他们付出的努力,因此人们不能轻视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实地调查后学生总结了劳动的观点,提升了认识,这是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的真理,因此实践调查的内容又反过来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更形象化地明确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准备阶段独立收集相关资料,在活动进行阶段还要提高组织规划和调查的能力,在后期学生要将理论知识和自己实地调查得到的资料整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演讲,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说说自己的调查收获。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同时他们自身的劳动素养也随之提高。
二、理论宣讲,传承民族美德
理论宣讲就是让学生用演讲的形式向其他社会人群宣讲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和劳动有关的理论宣讲活动中,说说对民族美德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理论,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民族美德的认识更为深刻。在学生展开理论宣讲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展开反思,说说自己的劳动意识是否也随之得到增强。
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来到小区参与到理论宣讲的活动中,并在宣讲中融入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等内容,认识到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演讲稿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有学生在演讲中加入了周春梅同志的事迹,理论宣讲就变得更加真实和形象,同时学生自己也从周春梅同志的身上得到了启迪,欣赏她民族美德和价值观。同时,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要勤于劳动,积极参加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对工作认真负责,提升劳动素养。
在组织学生展开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的时候还不够全面、系统,所以未必能在一定高度和深度上把握住和劳动美德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上网搜索,做好前期准备,还要帮助他们提出修改建议,让他们尝试根据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美德,展开理论宣讲活动。
三、义务劳动,深化具体技能
义务劳动能促使学生强化具体的劳动技能,还能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融入义务劳动的内容,促使他们强化劳动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到美化校园环境、打扫校园卫生的活动中,这样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学生还可以参与到社区、文化馆、敬老院等的义务劳动中,这样能让学生懂得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人民服务。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下村委会、居委会的作用,认识到公民要如何参与到基层管理中。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到居委会,充分了解基层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到义务劳动中。在居委会工作时,学生了解到该社区有居民共助机制,志愿者会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的家中展开劳动,于是学生自愿参与到相关的义务劳动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了解各种日常家务的打理,如扫地、拖地、整理物品等等。到老人的家中后,了解其需求是什么,并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劳动的具体技能,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多样化的义务劳动中,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在参与义务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自己原本不了解的劳动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义务劳动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要运用将心比心的方式展开思考,说说在生活中遇到其他的劳动人员时,要用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四、职业体验,规划未来职业
探索社会生活、明确职业规划也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促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融入职业生活中,提升劳动效率,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与职业体验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首先要了解当前社会有多少主流职业,它们的职业要求是什么,然后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进行思考,尝试规划未来的职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类的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提升劳动素养。
在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职业体验活动,学生要投身到具体的企业、公司中,了解不同的职业工作内容是什么,然后思考如何能将创新意识融入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如有学生体验的是公司秘书的工作,发现秘书的工作比自己想象的更复杂,不仅要帮助公司领导安排好日程,而且还要做好文书管理,若有需要还要负责起草一些文件等。该学生在了解了秘书的工作要求后提出了自己的创想,认为要更好地建立公司文件资料库,要结合各种文件的类型、创作者等要素设定编号,在合理编号后扫描输入电脑中,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助于快速找到各种文件,秘书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在这样的职业体验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将创新意识引入其中。
职业体验能促使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挖掘其兴趣点,促使其在体验中进一步提高自己从事该职业的水平和能力。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
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能促使他们接收更多的信息,让他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从而更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自主展开知识建构。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了勤劳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掌握了相关的劳动技能,为未来真正投入劳动生活奠定基础,进而全面提升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