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主题课程唤醒校本课程的新生命

2022-11-20山东省青岛立新小学郭圣涛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核心学科

山东省青岛立新小学 郭圣涛 王 健

跨学科主题课程是指聚焦某一个主题,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不同学科观念将学习内容结构化,指向问题解决的综合性课程。“核心素养”特指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和基础,而跨学科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成为学科素养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建设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一条有效途径。跨学科主题课程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有效促进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协同推进。

一、构建跨学科主题校本课程 涵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校自2014年起以“培育全人”为育人目标开始实施跨学科课程改革,经过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了新的思索,如怎样使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具有系统性,并且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主题的确定怎样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怎样有效提高教师跨学科课程开发的水平;等等。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校确定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跨学科主题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从课程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入手,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在跨学科主题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路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解决前期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对课程框架的建构进行优化与完善。

学校的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基本框架是以基于真实生活问题解决的主题为引领,指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指向了背后的育人目标,即“培育全人”,它强调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学校所有学科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等六个学科领域,将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与这六个学科领域横向上交叉贯通, 融合于主题情境之中,打破学科的边界;纵向上倒锥体结构体现的是随着年级水平递增,学科核心概念的扩展延伸形成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的递增,呈现的是一种知识与素养双螺旋上升的递增趋势。

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设立了细致的课程目标作“风向标”,构建跨学科的课程架构作“设计图”,倡导探究性课堂教学作“地基”,建立多元课程评价作“承重柱”。如此“四位一体”,将核心素养嵌入学校的跨学科主题课程中,形成了“两个路径、四个跨越”的课程特色。

(一)路径一:“网络式”跨学科主题 “心生命”课程

“网络式”课程开发路径以年级为序列,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特点、学习需求及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心生命”跨学科主题课程,低、中、高学段分别为“万物有灵”“家国有情”“世界有爱”三大主题,每个学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小学六年完成12个主题的课程学习体验,是学校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校本规定动作”。

在主题情境下各学科以学科群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根据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每个核心问题由跟主题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相关教学内容组成,其结构化的内容与核心素养相融合,构成了主题链接下不同的素养、不同学科群的 “网络式”外在结构形态。课程从自然、家国到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递增,横向上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纵向上所涉及的素养也不断深入。网络式跨学科主题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运用所学各类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实现学科之间、知识之间、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融合,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形成发展性、创造性学力,让学生构建跨学科思考的逻辑思维模式,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单一学科,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从多方面寻找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个体来看,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多学科概念理论互鉴互通,在横跨学科领域的时空范围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如“万物有灵”主题,涉及动物、植物、海洋、太阳等,学生走出教室去大自然观察并进行研究性学习,明白大自然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人类要敬畏自然、尊崇自然,要与万物共生共荣,世界才能和谐发展。“家国有情”主题下学习的“百家姓与家风”课程涉及人文与社会、阅读与语言两大学科领域,通过举行年级百家讲坛活动,分享自己学习到的名人家风故事,阐述自己对家风的理解,增加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学会从名人身上汲取力量,体会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乐学善学的精神,通过体会良好家风中的优秀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风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础,体会良好家风对家庭及国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以及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三大素养。

(二)路径二:“串联式”课程

“串联式”课程开发路径是以单一学科为基点,在保持原有学科知识结构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运用跨学科观念从学科内提取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凝练成跨学科主题,以主题为中轴把多个学科群与该主题相关的课程资源系统地串联起来,构成带有跨学科性质的课程,同时实现学科教师个性化地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是学校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自选动作”。

如串联式跨学科主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赏析课程,以美术学科为主体,串联语文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正是这种学科的串联帮助学生超越了学科内容的界限来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增加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五年级数学学习“立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表面积的理解,并能够在生活中实践应用,我们可串联美术《提袋的设计》、劳动课《做沙包》,将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大,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立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串联式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关注主学科以外,还能结合自己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进而融会贯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校通过跨学科主题课程实践,建立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概念图,概念图的节点指向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在指向节点的链接上,用文字详细地描述学生在该素养方面的达成情况。六年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完毕,学生会有12个主题下的评价概念图,并装入学生评价资料袋中形成评价档案。

二、跨越学科壁垒,寻找通达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跨学课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创生学习新模式和教研新模式,实现了“四个跨越”,学校的课堂教学向四面八方打开,课程内容向外辐射延展。

(一)跨越学科界限,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

跨学科课程带领学生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将所学进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的目的。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去创造。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的意义。跨学科学习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学习的意义,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能否战胜疫情”,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去探究学习。

(二)跨越资源界限,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1.空间资源

校内空间资源不断扩展,使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内,开放的阅览区、创客空间、多功能复合教室、种植园、动物小院、食堂等,学校的一切空间资源都是学生学习的场域。学习动物主题课程,学生在“立新动物小院”里养大公鸡、小鸭子、小白兔,每天轮流值日,负责给动物喂食、打扫卫生。春天主题需要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在植物园中种下向日葵、豆角、茄子等,定时浇水、除草、捉虫,撰写的“自然笔记”图文并茂,观察并用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腊八节学生们去食堂剥大蒜,调配糖醋汁,见证腊八蒜如何从白转绿的过程。校内空间资源的扩展,让学生们的课程体验更加真实。

同时,学校也积极为学生拓宽校外空间资源,建立学习实践基地。如青岛市博物馆、海军博物馆、矿石博物馆、海藻博物馆、极地海洋世界、野生动物园、青岛理工大学、海洋大学、建设银行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校外空间资源。学习海洋主题课程时,学生们来到海底世界,近距离与海洋生物接触,听专业的主题讲座,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2.人力资源

学校积极地开发家长资源为课程服务。开设“家长大家堂”家长学校活动,将家长资源纳入课程建设资源中。定期让家长走入学校,给学生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在“微生物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中,学校请来了微生物方面的专家带领学生们做科学实验,让学习的效果落到实处。

(三)跨越思维界限,创生学习新模式

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全方位培养,学习态度也有了大大的转变,由原来被动学习转变成乐学善学,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拘泥于单一的学科思维,而是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其他学科知识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有效建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成熟。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愿意学习。

(四)跨越角色界限,创生教研新模式

跨学科课程使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由原来的单学科教师向全学科教师角色转变。跨学科课程让教师认识到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通过跨学科教研教师认识到知识的整体性和单一学科教学的片面性,从而意识到打破学科壁垒、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来展开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通过跨学科教学,教师对跨学科课程的教学策略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为教师进一步实现跨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跨学科育人提升素养,学校发展登上新台阶

(一)教师团队多元发展

教师团队在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渐渐地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合作意识、课程意识在跨学科的大格局下得以提升和强化。

多位教师参与跨学科主题课程的研究,获得青岛市优秀教研成果;多位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主题课程教学实践,在青岛市融合优质课中获一等奖。

(二)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跨学科主题课程模糊了学科边界,学生的眼界不再是一个学科平面,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再局限于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来思考问题,逐渐地学会了从多角度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在四年级“家国有情”主题中“大国重器为世界做了什么贡献”,学生了解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的科学小实验,然后了解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发展的过程,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相关书籍,最后开展“大国重器”分享交流会。

(三)学校发展登上新台阶

学校经过多年的跨学科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在首届青岛市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引领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被评为二等奖;学校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改革经验先后在第三届全国当代教育家论坛及2017、2018、2019年全国新经典论坛大会上做介绍,并被《中小学学校管理》《当代教育家》《青岛教育》《校长传媒》等主流媒体刊登发表;2017年5月,《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学校有关跨学科教学的详细介绍——《这所创办仅3年的学校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很多小学学习的榜样》,点击量近十万;2017年6月《中国教育报》第10版“课程周刊·教改视野”刊登学校课改工作经验“从空间改造到课程再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实施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改革教育曾两次在全国做经验交流,在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评选中作为青岛市唯一一所小学入选;2022年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荣获“金牌学校”称号。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跨学科主题课程,呈现的是动态的课程模式,它需要不断地检验、修订和完善,我们建立了课程审议机制,不断完善课程结构,更高效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秉承从学生立场出发的理念,实现全学段、全学科的覆盖,用课程为学生打开自主发展之门,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升核心素养。这项实践与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砥砺前行,肩负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