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本真追求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物理学科素养

陶 洪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意指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知”指课程内容,即物理知识;“行”指科学探究,指物理知识的应用实践。从课程标准理念来看,物理课程的学习需要基于学生生活情境,通过科学探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从物理学科素养来看,学习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形成由概念和规律进阶的物理观念,考虑物理概念建构的层递性,需要基于真实情境,开展连续性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形成物理观念,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首先,物理概念的进阶需要序列化的探究教学,以“行”促“知”。“行”是“知”之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既是初中物理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为了纠正当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讲解而忽视实验探究”“存在茫然的实验探究”等现象,必须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行为的课堂,考虑物理概念“知”的层级性,需要设计序列化探究实验的“行”,以“行”促“知”。对此,我非常赞同许帮正老师领衔组织的这期专题文章中的观点。许帮正老师在文中提出:“基于项目的初中物理探究学习,应遵循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理念,体现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的特质。”具体设计时,需要明确素养指向,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单元目标,厘清概念层级,解读教材任务群,设计好“问题链”;具体实施中,需要基于真实情境,利用好实验资源,组织好探究活动,让“探究行为”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形成物理观念。

其次,关键能力的形成需要实践项目的评价,以“知”践“行”。“知”是“行”之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物理观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关键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项目来实现,物理观念的“知”也需要通过相应的实践项目“行”来理解。吉临荣老师在文中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实践项目,开展探究教学,可实现物理概念和学科素养的同步进阶。”实践项目的设计需要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和联系生活,实施时可将实践项目“包裹”或“镶嵌”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的评价是指向应用能力的评价,是源自真实问题的评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评价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践为主,适时组织学生评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归纳,直至解决问题,实现概念与情境的联结、知识与技能的进阶、技能与思维的融合。

最后,“知”“行”合一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骆波老师在文中提出,素养导向的单元设计,应打破“大单元”与“小单元”之争,迈向知识与项目的统整,连接知识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知”“行”合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李宝银老师认为,单元设计为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路径,项目学习则提供了真实的任务载体,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单元设计”“基于单元设计的项目学习”两种融合的路径,形成“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的基本链环,知行并重,学科育人。

我认为,许帮正老师团队努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手脑并用、合作探究、完成挑战性项目,在实践中认知,在认知中再实践提升,突显物理学科育人的价值,这正是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本真追求。而他们能获得2021 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物理学科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留言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