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时代《口腔科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2-11-20林丹王玉琛朱光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精神口腔

林丹,王玉琛,朱光宇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一门诊,广西南宁 53002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而我国正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这使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承担重大挑战,对我国的综合性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1]。传染病患者隐瞒病情或潜伏期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产生的飞沫及气溶胶有极大地导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医生需了解更全面的医学知识,尤其是熟知口腔医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口腔科学》是连接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牙周黏膜、口腔修复及颌面软、硬组织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预防的学科[2]。通过学习《口腔科学》,使临床医学生了解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紧密联系,并使综合能力增强。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课程繁多,其从事口腔医学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对知识面广而抽象、课程繁多的口腔医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口腔科学》的教师面对课时紧、内容多、教学形式与方法改进等困难力不从心。顺应时代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探索性思考,以期更好推进《口腔科学》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 教学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1 融入“医防结合”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习近平主席强调,预防为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科学策略[3]。预防大于治疗,预防为主、医防结合已是发展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医疗和预防的融合是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帮助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场所敏锐察觉公共卫生问题,完整认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以治病为中心的医学教育培养方式将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培养临床技能过硬及公共卫生视野宽广的医学模式,是未来医学教育的目标,也是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的关键举措[4]。

口腔预防保健是公共健康、文明程度提高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在设计《口腔科学》课程的内容时,需注重指导学生在思想上,从医疗向防治结合转变,培育既有良好口腔专业基础理论,又能将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指导他人的未来临床医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预防保健在口腔常见病预防中的必要性。例如,结合视频、现场演示及学生操作等方法,讲解水平颤动刷牙法,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的使用,来源于生活,又能让学生掌握原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终身受益,还能更加自信地指导家人、朋友、患者等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讲述口腔黏膜病口腔疱疹病毒时,可以将口腔疱疹病毒与其他病毒相比较学习记忆,让学生对传染病有灵敏的嗅觉,并且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

1.2 融入全科医师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健康视野取得重大成果,但在一些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中,部分临床医生暴露出对疾病的综合诊治与防控能力薄弱[5]。全科思维能力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保障,是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设计《口腔科学》课程时,教师需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口腔医学类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衔接,引导临床医学生转变观念,要记住服务范围不仅是专科,而且要统筹全科的思想。比如,教师在教学授课时,需要突显口腔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着紧密度联系。教学内容也需讲解不同系统性疾病在口腔临床表现,在讲解病例时挑选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比如在讲授艾滋病的防治时,要引导学生们能结合口腔的临床表现,再结合全身的检查做出诊断与全面的治疗,而不是只针对口腔表现单一地对症处理;在讲授处理糖尿病患者又患牙周炎时,要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双向促进关系的知识,选择综合治疗的手段;在对患者选择拔牙手术前,需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1.3 渗透批判性思维

目前,科技网络迅猛发展,但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其提升社会责任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明辨是非,使学生终身受益[6]。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7]。批判性思维对提升课程效果有帮助,使得医学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制订个性化的方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师能更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口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口腔疾病诊疗及临床操作时都要求较高。比如在讲解口腔卫生宣教传统的系统刷牙法与水平颤动刷牙法的选择时,可以让同学们查文献资料,总结出两种刷牙方法的优缺点,而最终选择更加科学的刷牙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大家结果。在口腔修复教学实践课时,对每位同学备牙的效果,不是直接打分点评,而是让同学们结合理论知识互相评判,这样既能加深理论知识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避免不当操作;在错颌畸形的章节讲解过程中,让同学们对不同的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错颌畸形进行病因分析,对矫正的临床欠佳病例进行点评。

1.4 融入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医师在诊疗患者过程中,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将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同理心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一方面要帮助和救治患者,另外一方面还需以同理心对待患者,能够感受到患者所患的疾病,还能感受到患者的精神苦难[8]。“大医精诚”“仁爱之心”“救死扶伤”等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医学生要铭记医师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需服务患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各种突发公共健康卫生事件中,很多医务人员面对来势汹汹的疾病及医疗资源极度短缺等困难,顶住压力,宽慰患者,救护患者,表现出浓厚的医学人文精神,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担当,表达出宽广的爱民情怀[9]。因此,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推动医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是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抽象的人文精神融入口腔课程,并将人文精神内容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行为,如言语沟通、礼仪形象、医疗行为规范、决策思维技能、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等[10]。在《口腔科学》的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口腔临床病例或者临床实践活动,让医学生不仅把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转变为服务治疗的工具,更要把关爱与帮助之心传递给患者,要逐步学会从道德、人伦、情感等多角度考虑患者的切实需求,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帮助患者从身体与心理上走出困境,不断地启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高尚的医德。例如在讲述拔牙章节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人文关怀,注射麻药时尽量选择较小的针头,在选择切口时尽量微创,拔牙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反应,注意动作轻柔,减少患者的恐惧,拔牙结束后详细地告知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2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网络的进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主流,《口腔科学》也需积极应对新时代赋予的医学教育改革,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医学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结合课堂[11]。《口腔科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如下。

2.1 线上预习

教师可在超星学习通、慕课、腾讯会议、微信平台等线上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口腔科学》基础知识或科普知识的电子教材、参考文献、学习视频及PPT 等资源,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时间完成线上资源的预习思考,并将遇到的问题提前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掘学生认为的难点及易错点,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正式上课目标更加明确。

2.2 现场授课

教师通过现场课堂(线上直播或教室授课)对难点、重点环节进行口腔知识点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 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 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等教学方法,借助于视频、图片、板书、思维导图、实践操作等多形式组织教学,授课过程中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更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更好地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操作还有学科前沿有机结合。

2.3 课后互动与测试

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私信等方法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满意度。另外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放作业或小测试,检测学生上课掌握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线上沟通平台将点评发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重点难度知识的印象。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与建议,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高效进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性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同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12]。如在龈上洁治术授课前,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龈上洁治示意图或视频,学生可提前预习,线上课时再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最后利用线下课,选用牙齿模型让同学们亲自尝试洁牙,如遇到困难,大家可以讨论或查阅资料,探讨更佳的洁牙方法和用具,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使授课效率提高,学生也由浅入深,逐步有效掌握洁牙技巧。

3 建立多元化监督评价体系

人类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加速网络教学的进程,但也带来新的挑战。《口腔科学》线上课对很多老师来说是赶鸭子上架。①由于线上课程需要熟练地掌握多种电子设备、电子软件、电子文档的使用,有些教师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对于新事物的掌握措手不及,线上教学过程并不流畅;②教师线上课面对电脑屏幕,无法观看到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不能根据学生的表情、眼神调整自己上课的节奏与方式,线上课整体的互动效果并不佳[13]。目前《口腔科学》教学部门对线上课也未进行统一的监督与评估,因此建立良好的监督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3.1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监督体系

《口腔科学》 的总成绩不仅包括期末最终的考试成绩,还需将平时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实践考核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列入其中。让学生不再只专注期末考试成绩,也需注意平时的学习积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口腔科学》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口腔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提升,这样全方位的监管,督促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课上课下书本及临床实践的各项学习任务。

3.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口腔科学》 的教学评价着重于线下课堂评价,对于线上教学的评价还未形成体系。教学部门需组织教学相关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不同的评价主体,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行为、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打分,并给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14]。教学部门及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现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既展示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素养的重视,又能促进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然,《口腔科学》教学部也可根据教学评价结果,给予教师相应的奖罚措施,比如让评价高的教师传授其教学经验,并在绩效或评职称时给予一定的优势;对评价较差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学生也能获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推进后续的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4 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5]。在健康中国策略实施的医学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将“医防结合”思想、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全科医师理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巧妙融入《口腔科学》教学过程,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在引导医学生学好口腔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接班人。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精神口腔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自动看牙镜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