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致远教师”的模样
2022-11-20刘媛
刘 媛
“我们是一个人,我们更是一群人。”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团队,身处学校的教师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一定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赋能。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致远外小”),每一盏灯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束光都在照亮一段前行的路,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化浸润:滋养向下扎根的心向
2012 年8 月,我参加了致远外小组织的职初教师“领雁”培训活动,那是我与她的第一次相遇。那天,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走进致远外小的大门。校园里有亲切的志愿者教师,教室里有醒目的座位卡,电子屏幕上有详细的流程图……这一切,给了我这只初出茅庐的“小雁”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回首与致远外小相伴的十年,我在“致远文化”的浸润下茁壮成长,在“致远文化”的滋养下确定心向,在“致远文化”的感染下坚定教育信念——
“领雁”培训,指引入职规划。入职伊始,各学科的“小雁”每周如约而至,在学校“领雁”团队教师的指导下,从沉浸式学习到碰撞式研讨,从合作型展示到案例型分享,从命题式写作到主题化演讲,翔实的职初教师成长方案开阔了“小雁”们的视野,为职初教师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入职第五年的“南京市职初教师考核评比”,在“领雁”团队的陪伴下,我由区到市,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小学数学学科一等奖的好成绩。“领雁”培训,让致远外小的“小雁”们的成长有路可循、有向可追。
“启航”学习,陪伴学科成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在入职之初就加入数学学科教师“启航班”,每周一聚,全体数学教师共聚首、话思考。我们会围绕一组课例进行研讨,经历个人独立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教研组分组交流、全体教师头脑风暴等环节,最终形成几个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接着,我们会分组走进教室开展课堂教学,根据学情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调整,并再一次以研讨的方式将研究向深处推进。我们也会围绕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解题能力专题讲座,老师们自发分组,组成讲师团队,按主题交流数学学科的解题技巧。有心者还会组织模拟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讲题妙招。
雅斯贝尔斯曾对人类的三种教育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即训练、教育和存在之交往。如果说“领雁”是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启航”是指向教师学科成长的训练,那么致远外小“与书为伴、与书同行”的常态化分享则实现了彼此之间精神的对话。好书推荐、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致远外小定期开展以解决教师“真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沙龙研讨活动,活动中人人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听、针对问题想、围绕问题议,在碰撞中传递知识内容、领悟生命内涵、规范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智慧。
唯有修炼自我,才能真正感染他人。感谢致远外小给予“小雁”们平等自由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文化浸润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在致远外小,每一人都会发光,都能发光,都在发光!
团队助力:汇聚向上生长的力量
在致远外小,教师们总会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浸润、自身的努力,但也不能少了团队的助力。站在致远外小讲台的十年,也是我感受“致远力量”的十年——
随堂课如何上?邀请师父听一听——什么是备课、什么叫设计、如何提问、如何评价……师父耐心指导,指点迷津。作业如何设计?组织备课组议一议——在“点”上突破、在“巧”上探索、在“趣”上调控、在“展”上延伸、在“比”上深入、在“用”上拓展……彼此思维碰撞,火花无限。专业如何提升?集结团队做一做——组建数学“启航”小组,每周专项练习、专题研讨,从关注成长需求到搭建成长梯队;落实省级课题“支持儿童数学创意学习的实践研究”,回归课堂、关注儿童,从聚焦一个议题到生发一个项目。失误时有伙伴的安抚,胆怯时有伙伴的鼓励,迷茫时有伙伴的帮助,踌躇时有伙伴的鞭策,这就是致远外小的团队力量!
课堂教学比赛时,组建一个团队——研读教参、研习课标、调查学情、预设问答,从每一个环节开始,到每一个问题结束,一轮轮磨课,一句句定型,分工协作,集思广益;集体教研时,组建一个团队——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从立题到破题,知识点螺旋而上,一条条新颖有趣的思考跃然纸上;教学质量检测时,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们通力合作,一本本书地翻阅、一道道题地推敲、一个个知识点地突破,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校本练习编制成功的关键……
在致远外小,“团队”不仅是一个词语、一句口号,更是一棒接力、一条纽带。在这里,有很多像我一样历经“灌溉”而成长的青年教师,我们在学校的支持和团队的助力下,在教师这个角色上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绽放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精神洗礼:书写“致远教师”的模样
时光荏苒,在致远外小这片教育沃土上,我茁壮成长,渐渐地成长为一名教研组长,于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一切又一次发生。不过这一次,我从坐在台下的听众变成了台上的讲师,但不变的是承载着这一切的“致远精神”——
组织骨干教师帮助年轻教师研讨经典课例,专注解题分享;走入教室随堂听课,推动各备课组研学课标、研读教材工作的开展;向年轻教师开放课堂,互相切磋,碰撞经验;带领团队成员开发课例,专注“创意数学”课题实践研究……
再“启航”,我也带领团队为年轻教师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助力。上好每一节随堂课,边教边研,寻找自己的风格,留下自己的烙印——把每一节数学课打造成学生喜欢的、深度学习的、有效合作的、家长认同的课堂;上好每一节练习课,边教边学,汲取思考者的智慧,讲授最合适的方法——巧妙的变式、多样的题组、有趣的情境,变枯燥的数学题海为灵动的思维探索;上好每一节公开课,边教边磨,把握时代的方向,设计有效的环节,增加合适的互动,创设合理的情境,抛开传统的教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与学生真诚对话,才是公开课的乐趣所在;上好每一节复习课,边教边思,思维导图、创意学习、全局观点、细处入手、新旧相联、一屏多式、对比练习——围绕创意设计和题组训练而开展的复习课,才能带领学生实现有效复习……
十年,我这只“小雁”经历文化浸润、团队助力、精神洗礼,终究长成一名“致远教师”的模样。现在,我会如当初接受他人的帮助那般,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同行的伙伴。“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这正是致远外小传递给我的一种价值观念。
2021年,适逢致远外小20周年校庆,“二十年,正青春”,和众多同行者一样,我始终坚信“己若付之韶华,彼必回以星空”——回归初心,辐射引领更多的人。是的,在致远外小,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伙伴需要携手同行,共同书写“致远教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