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2022-11-20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小学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小学 许 建
趣味性教学作为现阶段教育领域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想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就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科学应用趣味性教学方式,从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性格特征入手,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标准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证明,趣味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学习经验不足且数学基础太过薄弱,思维逻辑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提供了一大助力。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的减少,意味着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接下来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于知识内涵的探究更加积极主动,形象化的知识呈现形式有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将数学知识的内涵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与素质教育的深度结合,为学生成长进程中的进步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已经不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在趣味化教学模式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中,教师将数学知识呈现的形式尽可能多元化,从数学知识内涵的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趣味化的解读,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见识到了更加立体的数学世界,进而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启发下,数学世界的大门向学生打开,在畅游数学世界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开展趣味性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落实教学主体要求,从而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新课标指出,学生一直都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广大教师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教学主体要求,从而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趣味性教学的实施恰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趣味性教学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最终转化为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渐浓厚,其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得到显著增强。
二、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导入环节
兴趣是引领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从而综合提升自己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好“老师”。教学流程越枯燥乏味,学生的学科知识转化率和吸收率就越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性比较差,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课堂来实现趣味性教学。
部分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课程知识时,喜欢开门见山的授课模式。这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确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但是往往不够生动和有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完善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环节,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教师可以采纳的课堂导入模式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一个悬疑性问题,等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之后展开教学。这种导入模式可以营造一种神秘感,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驱动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教师也可以采取复习导入的模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承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模式适合体系性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播放教学视频、音频、图片等,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课程切入点,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然,教师要想完善课堂的导入环节,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提前播放视频音频、制作好各种教学用具等。
(二)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一堂有感染力和幽默风趣的数学课对学生来说是有关键性效果的,也对教师的授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面对童真的小学生时,学生更加喜欢幽默风趣和富有活力的课堂内容,因为这使他们容易融入其中,更加喜欢学习数学。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引起同学的注意,指出他们在解决问题上的毛病和错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实验和小游戏等,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并且将生活与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同时,课外活动的实施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所以说,数学课堂也可以有很大的经验提高效果,让学生通过算数和运算等去创造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达到数学课堂的预期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趣味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班级氛围的构建,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引导。在具体的开展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语言表达的合理性,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π 导入相应的故事:π 是通过多年研究得到的结果,其中阿基米德在π 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基米德出生于古罗马的战争年代,在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为生存而努力,阿基米德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当敌人入侵国家领土时,他还在专心地研究圆的结构,直到最后敌人将刺刀刺入他的胸膛时,他还在研究圆的结构。这样的故事导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四)激励学生多参加数学竞赛
小学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教材讲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数学竞赛,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在准备数学竞赛期间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竞赛中,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乐趣。教师在数学知识竞赛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辅导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数学知识竞赛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竞赛中了解到更多新知识。教师还要跟学生讲解数学竞赛的具体过程,平复学生的内心,不让学生因为过度紧张而不想考试。在数学知识竞赛后,教师还要安抚学生不管成绩如何,只要参赛就很棒,让学生再接再厉继续加油。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想法,继而更深入地学习相关数学知识。
(五)生活案例导入,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对于部分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从而出现学习兴致缺失、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真实且形象的生活案例导入新课,能够拉近学生的距离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为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如,小学阶段涉及许多几何图形认知的学习,而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的事物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形状的事物,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来。然而,在学习“扇形”时,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扇形”。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红红家里停电了,当下正值酷暑时节,请你帮忙思考,红红还可以怎样解暑呢?学生通过思考很快便会发现“切好的西瓜”“折扇”等都是扇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扇形”概念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六)课堂中设置有效兴趣追问
兴趣追问是一种有技巧、发挥引导性作用的提问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数学课堂中的兴趣追问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问题的提出不仅要体现教师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层次感和可探究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好节奏,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机智的追问,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由浅入深。很多时候,小学生容易受课本知识的局限,对数学知识和一些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更高层次的追问,让学生慢慢去探索,一步一步发散思维。
2.及时纠正。问题提出后,学生不一定能够及时得出正确答案,也有可能得出错误答案。这时,教师要根据这些错误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学生的思考更有价值。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其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不如以“错”为营,用这些错误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自主纠错,以使其达到自省的目的。自我反思永远比别人指正更有效,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精髓。通过兴趣追问,学生能够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树立纠错意识。
(七)增设趣味性的课后学习任务
小学生除了课上的数学学习时间,其课后的学习时间也同样重要。教师要采取一些实效性策略,保证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前文中提及,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其实,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学生的学习质量,让教师获得更加丰富完善的教学反馈。总之,减少单调乏味的机械性家庭作业,增设一些趣味性的课后学习任务是一种明智之举。
课后学习任务需要和教师的教授内容衔接,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设置课后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教师不能本末倒置,既要重视趣味性,也要保证实效性。例如,当教师讲授完某一章节的知识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用彩笔绘制思维导图或者知识表格;当教师发现某种课堂游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时,可以将其延伸到课后,鼓励学生配合家长或者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参与游戏。
当然,为了更好地获取教学反馈,使课后练习和课上学习实现完美衔接,提升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教师也需要完善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模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适当评价,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诸多现实因素考虑在内。很多情况下,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趣味性作业的完成难度比较大,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学生完成趣味性的教学任务之后,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体验感十足,趣味性十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变得更加浓厚,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趣味性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把趣味的要点融合到数学课件中,再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不紊地把趣味体现出来。可以借用多媒体、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多种手段来凸显趣味性,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模拟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