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图像识读中的运用策略

2022-11-20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黄月青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图美术图像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 黄月青

图像识读位居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是人们获得视觉素材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用画的形式将思考的过程和创作的过程进行记录,能够将美术作品的主题、图像、颜色等信息建立起记忆链接,帮助学生在图像识读过程中,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扩宽思路,大大增强作品解读能力,对作品产生共鸣,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像识读的概念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以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从根本上说,图像识读能力是一种视觉素养,具有较高图像识读能力的人,能够准确感知、解读、评析各种视觉信息,并且创造出新的视觉图像。

在当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就是让学习者学习图像的传达与交流,并且形成视觉文化意识。同时,美术课程也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理性掌握识别、分析图像的方法非常重要。

二、思维导图与小学美术图像识读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有组织性的思维技术。思维导图将词汇、节奏、色彩、图像等元素综合运用,并且是一种形似人的大脑神经的树状结构,它能够直观表现人们对某一事物具体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有八大类别的图示,分别是气泡图、树形图、流程图、条形图、副流程图、括号图、双气泡图、圆圈图。这些清晰明了的图示,能够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清晰、明了,简单到可以将人的思维直接在一张纸上明确地绘画出来,让人们一下子就能看到问题的全部。

思维导图有着明显的优势,即随着问题的深入发展,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图示进行延伸,让问题往深层次剖析。因此可见,在小学美术图像识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看图、多角度地看图、科学地描述图像,从而促使他们获得更加深刻的视觉体验,逐步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图像识读中的具体运用

图像识读就是接收、识别、解读美术作品影像和其他的视觉信息,重点在于接收和解读。从根本上说,思维导图本身也属于图像识别的范畴,因为它同样是通过图形等元素传递信息的,是可视的。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信息的载体,它的使用,有利于让学生在图像信息的接收中对图像进行识别和解读,以可视化的图像帮助学生解读接收到的图像信号,从而真正转化为美术知识和美学文化。图像识读主要是对美术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下面就思维导图在观看、识别、解读三个方面的运用展开论述,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价值,为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发展提供助推力,为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提升奠基。

(一)思维导图在观看中的运用

从本质上说,观看是图像解读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更是每位学生在图像识读过程中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绘画技巧的讲解或是一味要求学生进行绘画活动的教学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耐心、多方面、有层次性的观看活动,真真切切地感受美术形象作品的造型、色彩等突出性的特征,并且思考和探究这些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信息。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的观看过程更加细致、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工具,能够将学生观看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细致的表达,学生自然而然也能养成良好的观图习惯。

以“我和马儿在一起”的教学为例,本课中,“学生作品”部分一共涉及五幅图,分别是《我们都是好朋友》《比一比谁最快》《马儿慢些跑》《给马儿喂草》《快乐的动物园》。每幅作品都是五彩斑斓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为了让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更好地绘画、创作,教师就可以针对其中的一幅图,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展开细致的观看。以《快乐的动物园》这幅学生作品的观看为例,首先,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边引导学生观看图画,一边运用思维导图,将本幅图画里面涉及的艺术形象清晰地展示出来;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图片中涉及的形象特征、形象数量,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补充到思维导图中,让思维导图作为师生合作的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促进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图画,也能够让每个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图像的观看中。当绘制完这一思维导图,教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看着思维导图,对教材中的图画进行想象和还原。这样以仔细的观看为基础,加之清晰的思维导图的辅助,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还原课本中的美术信息,从而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知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指导教学,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反映自己的观看过程。既让学生对于图像的观察更加全面、深入,也让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表现自己观图的过程中,实现他们创造力的培养。仍然以“我和马儿在一起”这一节课中“学生作品”的观看为例,当教师以《快乐的动物园》为范例,给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之后,学生也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一些小技巧。所以这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随意从剩下的四幅图中选择一幅,一边观看一边绘制思维导图,将自己观看到的艺术形象表示出来,并且在思维导图中可以画上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小图画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真正给予学生观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又能够真正调动学生读图看图的积极性。同时,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还能够真正让学生的观看过程更加细致,提升学生对于作品欣赏的探究兴趣。当学生画完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邀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且说一说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让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刻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能够真正辅助学生耐心看图、仔细看图、深入看图,为他们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识别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图像识读强调学生能够以观看为基础,具备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了解作品的出处、技巧等。识别的过程是以观看为基础的,难度自然要比观看难度大。对于作品的识别往往非常细致,涉及很多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识别中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细致地对比,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品识读能力,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以“风来了”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涉及不同的风的图片,有微风、海风、春风、秋风、阵风。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无形无色但是意蕴不同的风,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这些不同风的短视频,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象有更加直观的、生活化的认知,也让课堂增加了一点生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有大致了解,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为图像识别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学生对课本30 页的六幅图画进行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每一幅图中风吹过来时,景物有怎样的变化?倘若是微风,景物有怎样的变化呢?倘若是狂风,景物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风吹起时会有怎样的景象?逆风和顺风事物的变化会一样吗?有何不同?以问题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为方法,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并且,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对风的力度、风的方向、风的季节、风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识别,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一同欣赏,一同观看,并将与图像有关的内容进行对比,以清晰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各个图像进行观看、识别,了解了风的特点与景物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自己的思维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确保了学生的全身心参与,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种与风有关的照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风的季节、风的方向、风的特点,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识别意识。

(三)思维导图在解读中的运用

所谓解读,就是对美术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与赏析,既包括这些作品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又包括中心思想等。解读的过程是图像识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象思维阶段,而美术这门艺术是抽象的,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于美术这门艺术的感知可能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美术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不深刻,也限制了学生看不到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绘画意图和美术绘画技巧。所以,这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观看、识别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完美的解读,并且以思维可视化为前提,还能够让学生解读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具有层次,真正促进学生解读能力的初步培养,为他们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以“儿歌变画”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中涉及很多图画,每幅图都是儿歌最真实和生动的反映,不仅有趣,而且内涵深刻、意蕴丰富。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仔细想、大胆画,将儿歌变成美丽的画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几幅图画进行解读。以《拔萝卜》这三幅图的识读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这三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并且观察这三幅图有哪些异同;其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三幅图的异同清晰地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的形式由学生确定。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幅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让学生将书本扣上,手拿思维导图,站在讲台上,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中所涉及的艺术形象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当学生经历了图画转为思维导图,再将思维导图转成小故事的过程,就能够真正体验审美的全过程,同时也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三幅图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以观看为基础,以识别为途径,进行完美的解读,深化学生对图画的了解与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

又如,在“装饰自己的名字”的学习中,本节课教材中涉及很多美丽的图片,教师便可以通过阅读、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妙。同时,在教师的完美解读中,促进学生领会图像的内涵与意义。以“春夏”这两个创意性的图片识读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四个季节中有哪些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当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在教学中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他们对春夏两个季节的了解进行归纳。其次,建立在这一思维导图的展示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剖析“春夏”这两个创意字:“春”字下面的“日”,用一朵花代替,表示的是春天来到花儿开放,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夏”字下面的一部分,用荷叶荷花来代替,表示的是荷花在夏日绽放,魅力耀眼。对这两个创意字的剖析过程,教师要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出示在黑板或是PPT上,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让他们了解每一次的创意既要给人以美的视觉体验,同时更要有美好的意义与内涵。以思维导图为依托,既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赏析,进行细致性的解读,同时也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清晰明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师的解读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读图识图的兴趣,降低他们对于解读的畏惧感,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美术图像识读的教学过程中,将其作为学生艺术认知、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途径,能够真正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以思维导图的创建为依托,有助于让学生的观看更加细致、识别更加全面、解读更加深入,从而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他们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导图美术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