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空间: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体验场域
——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创新路径研究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班队岗位笔者

胡 娟

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体验可以开启我们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活动是体验的媒介,体验活动是教师在班队会中经常使用的方式,笔者在主题班队活动设计中,一直致力于打造以生活为源头的角色空间,找寻生活中学生现在或未来可能成为的角色,并尝试将角色体验与班队活动有机融合。教师通过班队活动中的角色设计、角色体验、角色管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多重角色体验中提升能力,在角色空间体验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渐完善自我人格。

一、角色设计——覆盖学生生活轨迹

教师在班队活动设计中融入生活角色体验,让学生在多重角色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笔者设计的系列角色体验主题班队活动。

1.校园岗位角色

校园是学生每天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生活,做校园的主人呢?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校园角色,主要有:学习类——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领读员、成绩记录员等;活动类——主持人、策划师、联络员、小小影像师、组织协调员等;行为规范类——眼保健操监督员、礼仪小使者、文明监督员、课间管理员等;生活服务类——黑板清洁师、桌椅小排长、地面清洁员、节能小哨兵、卫生巡查员等;知识拓展类——天气播报员、阅读推荐员、学科小灵通、科普小院士等。这些角色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供大多数学生自由选择体验。以下是《我是小小管理员》设计的主要环节:

(1)寻找小岗位

师:(组织学生讨论)班里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家经常去做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师: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在班级增设卫生监督员、眼保健操监督员、课间操督查员等岗位。

(2)亮化小岗位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继续“亮化”我们的小岗位,给每个岗位起好听的名字。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3)自选小岗位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小岗位,如果岗位规定人数选满请选择其他岗位。

…………

学生在“寻找小岗位—亮化小岗位—自选小岗位”过程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教师根据岗位所需人数进行协调、均衡,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在多种角色扮演中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发现自我和他人的价值。

2.家庭亲情角色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亲情关系、伦理道德、待人接物等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笔者围绕家庭教育设计了相关的角色,让学生在家庭角色体验中感受亲情和责任。如家庭“智慧调解员”,这个角色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通过矛盾调解学会与家人的沟通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智慧调解员》班队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活动环节有“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发现矛盾,研究策略”“矛盾分类,小组讨论”“故事感染,升华主题”。

亲情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与家长角色互换,培养同理心,从他者角色观照自己。学生能从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认知中跳出来,通过参与家庭服务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形成家庭责任感。

3.社会职业角色

在社会参与方面,小学阶段要教育学生“具备个人生活道德的知识与是非判断能力,理解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公民意识,关怀生态环境”。笔者尝试设计适合学生体验的社会职业角色,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队活动中的职业角色体验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全部过程,除了学生的直接体验,还有同伴之间的经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个人体验与群体体验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多角度的职业体验,这种体验更趋向于客观性、民主性。职业角色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每种职业的劳动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交往能力、实践技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角色体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角色体验能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变被动地接受活动任务为主动探索活动内涵,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主动打开身心,与群体及外部世界接触,切身体验和接纳这个世界。

1.活动策划——发现适合的角色

班队活动成功与否,与活动前期的策划密切相关。教师将活动策划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的角色,如在元旦活动的前期策划中,学生会选择口才好的同学担任主持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导演、会设计的同学负责服装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道具制作。学生在活动策划时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信心,锻炼策划力、合作力和决断力。

2.活动实施——呈现每一个角色

笔者在主题班队活动中设计适合学生体验的角色,尽量兼顾班级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如在班级运动会活动中,我们成立策划组、运动员组、采访组、摄影组、啦啦队等多个小组,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岗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承担相应的角色任务。从个人层面来讲,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是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小队层面来讲,队员之间密切配合完成小队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分工意识、小组合作意识;从班级层面来讲,全体学生为班级比赛出谋划策、积极备赛,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集体建设。

3.活动评价——提升每一个角色

角色空间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实践机会,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提升能力呢?笔者试图在班队活动中设计活动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评价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甚至改变自己。活动评价表涉及本次班队活动中的每一个岗位角色,这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如果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及时进行活动评价与反思,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是不清晰、不客观的,对他人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教师在评价环节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尽量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三、角色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活角色赋予学生的不只是简单的生活体验,还有合作力、策划力、决断力、执行力,甚至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的形成。主题班队活动是学生角色空间实践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关注活动的进程,把控活动发展方向,了解学生在角色实践过程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动态调控活动时间

通常教师设计主题班队活动的时间是一课时,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得到锻炼的也许只有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是充当了活动的“看客”,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笔者根据活动主题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在角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班队活动时间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

以“小小领读员”活动为例,领读员几乎是所有班级都需要的岗位,这个角色该由谁来承担?这个角色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个角色是否称职?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所以笔者设计了6周的班队活动时间。其中,角色设定环节帮助学生了解领读员的具体职责;角色招募环节是学生才艺展示、各显神通的过程,学生通过比拼获得最适合的角色;岗位实践环节是学生角色实践的具体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改进完善;阶段评估环节是学生对自己担任角色的回顾与总结,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2.动态调整体验角色

在主题班队活动设计中,学生体验的角色是可以调整的。“文明监督员”是班级行为规范类角色之一,通常在角色体验3~4周后,笔者会组织总结性主题班队会,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为自己后期即将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在任期结束后,笔者会组织新一轮的角色竞聘,如此形成一个“角色竞聘—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轮换”体验角色调控模式。每一轮任期设定为1个月左右,一个学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与4~5个角色亲密接触,学生在多样的角色体验中,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力、执行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刘铁芳教授说:“人被置于生活所展开的现实世界,在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我的交往与对话中,获得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以及改造生活的能力,由此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教师借助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中进行角色体验,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突破与回归。学生在角色空间体验中悦纳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成长为主动发展、人格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班队岗位笔者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老师,别走……
为有源头活水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让学生成为班队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