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实践探索*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

2022-11-20王艳慧

江苏教育 2022年64期
关键词:新生南京学院

王艳慧

“适应”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随环境的限制或变化而改变、调节自身,又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个体通过这一过程达到与环境之间和谐、平衡的状态。[1]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一直是高校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南京晓庄学院依托“陶老师”工作站的优质师资力量成立心理健康研究院,在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平台保障

(一)建设专业胜任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与大多数高校心育工作隶属于学生处的做法不同,南京晓庄学院由学校直属的心理健康研究院负责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研究院聚集了全校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心理健康教师,摸索出一整套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建立了专兼结合、配备齐全、服务为上的“双师型”工作队伍。南京晓庄学院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7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0名。其中,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3名,注册心理师11名,助理心理师2名。同时,学校注重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咨询与科研等多项工作之间工作量核算的细则;拓宽专业队伍职称晋升的渠道与途径。

(二)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

南京晓庄学院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制定《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和《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与干预制度》,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心理育人新格局。从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到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全方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重视各级网络的专业培训与督导。

(三)构建“医教协同”的心理援助机制

“医教协同”指为了提高少数心理问题严重学生的康复水平,高校加强与所在地专科医院的联系,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干预过程中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2]25南京晓庄学院聘请南京脑科医院的精神科专家,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医教协同”机制。包括定期开展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识别等内容的专业培训;进行个案研讨与督导;为处于紧急状态的学生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简化就医程序;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接受医院的诊断和治疗;在医嘱下对处于康复期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等,协同护航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设置心理工作分工合作联动机制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使四级网络落到实处,南京晓庄学院建立了“常规工作分工联系,危机工作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常规工作分工联系”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分别联系不同的学院,对各学院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业指导;针对重点学生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对其进行心理评估;针对特殊学生建立心理跟踪机制,从大一至大四全程关注。“危机工作整体联动”指在出现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借助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进行整体介入,以保障干预工作的精准有效,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

二、促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具体实践

(一)重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1.入学系列讲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非常重要。从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刻启动。南京晓庄学院将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工作纳入入学教育范畴,由心理健康研究院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授领衔,为全校大一新生开展系列主题讲座;此外,结合具体学院的专业特点与生源特征,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与沙龙,引导大一新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并为适应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南京晓庄学院一直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同时,学校组织专业团队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科学规范教学内容。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理论讲授、视频学习、小组讨论、大组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促使大学生通过内省体验的方式掌握基本心理健康知识,识别自己及他人的常见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3.心理主题班会,凝聚新生力量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主题班会是大学班集体建设的代表性形式,而辅导员是联结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为激发辅导员的投入度,学校联合学工处为辅导员创造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如精品班会评选、心理主题班会课题申报等。心理主题班会既有助于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提高其班级归属感,又能提升辅导员的技能与素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4.朋辈团体活动,融入全新生活

朋辈团体活动指经过半专业训练并接受督导的学生对同辈群体开展的团体活动。南京晓庄学院的朋辈团体活动在促进新生融入校园、增强其适应力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如“心理团队带领者养成计划”中的优秀成员带领新生开展朋辈自助团体系列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骨干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320心理健康周”“525心理健康月”中开展心理剧表演、心理微电影赏析、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大赛、心理沙龙、“百团大战”等朋辈团体活动。朋辈团体活动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为大学新生搭建起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平台。

(二)强化预防性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1.新生心理普查,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为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南京晓庄学院在每年10月份都会对全体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对实务工作的总结,学校不断调整普查工具,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开展心理回访工作,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个别心理回访,评估重点人群

在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南京晓庄学院按照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的筛选标准,对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当面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状况。评估结果分为三类:状态良好、建议咨询、主动干预。对于需要主动干预的学生,回访教师应及时上报本部门领导,列入预警名单;同时与新生展开讨论,尽快安排其进行心理咨询;对于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学校会安排定期追踪,切实做到对重点人群的特别关注。

3.定期书记座谈,关注心理动态

为充分了解不同学院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提供更加精准的心理健康服务,南京晓庄学院每学期都会召开书记座谈会。心理健康研究院在遵守专业伦理与法律的基础上,与书记及相关学生工作负责人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各学院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访的整体情况、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分类,并为学院开展学生工作提供相应的建议。各学院书记针对重点个案进行案例研讨,围绕典型问题进行经验分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干预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

1.24小时心理热线,聆听心声不间断

心理热线具有便捷性、私密性、自主性、经济有效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之一。“陶老师”热线是南京晓庄学院承办的面向南京市中小学生的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同时为南京晓庄学院在校大学生提供服务。学生遇到压力与困扰时,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聆听和帮助。这对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学新生来说,犹如“及时雨”。同时,专业人员会围绕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以及新时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接线志愿者进行培训、跟听与督导等,助力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2.专业心理咨询,呵护心灵成长

心理咨询指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资源,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2]23南京晓庄学院通过学生手册、入学教育、校园广播、橱窗海报、微信公众号、书签卡片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咨询,并强调寻求社会支持、积极求助心理咨询是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表现。多年来,南京晓庄学院的心理咨询服务广受学生认可,在促进新生心理适应、呵护其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3.危机干预队伍,守护生命安全

近年来,各高校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并且具有突发性、易感性、潜在性、危险性等特点。对此,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实行全年24小时专职值班制,并且配备相应的支持小组和值班领导,一旦有危机事件发生,确保随时提供专业支持与帮助,及时有效地启动整体联动机制,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关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心理适应在整个大学生涯的不同呈现

尽管心理适应问题是新生入学阶段较为突出的现象,但“适应”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课题,需要持续关注。比如,宿舍人际关系往往会在经历入学之初的和谐、融洽之后,过渡到深入互动阶段,继而可能引发对峙、冷战、隔阂甚至是对抗,各种人际冲突高发。再比如,大学中期常见的亲密关系冲突、中后期普遍存在的就业与升学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不同阶段、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适应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持续关注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帮助。

(二)加强家校合作在新生心理适应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络不如中小学那么密切。然而,个体的成长经历与社会支持系统对其心理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促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有些大学新生突然脱离父母的监管,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上做到独立自主;有些大学新生在情感上过度依赖父母,无法在新环境中找到有效的支持资源;还有部分大学新生带着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创伤和僵化的应对模式走进大学校园,无法处理大学生活中的新困境。家校合作不能局限于危机发生之后,而应当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在学生入学前向家长科普新生心理适应的相关知识、提供相应建议,入学后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结,建立联动机制促进特殊问题的应对与解决等,都不失为加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中的极端事件往往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经历密切相关。许多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发展出良好的心理品质,积累下来的问题进入大学后可能集中爆发;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然而各学段之间缺乏畅通而有效的沟通机制。因此,学者们提出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建议。[3]如何科学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实现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迫在眉睫的课题。

猜你喜欢

新生南京学院
“南京不会忘记”
重获新生 庇佑
南京大闯关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