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渭河水域管理的思考
2022-11-20卜海金
卜海金
(甘肃省渭源县河长制办公室,甘肃 渭源 748200)
江河湖泊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1]。长期以来,河湖管理基础薄弱,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不当导致一些开发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肆意侵占江湖河岸,违法建设、耕种、设障等现象随时发生,不利于江河等的管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湖泊生态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改进湖河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极为重要,在加强湖河管理方面应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监督力度。甘肃省为推进河湖工作,编订了《甘肃省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办法》,渭源县委、县政府为提升渭河治理质量,根据相关规定积极谋划统筹、多措施并举抓好河流环境保护[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对河湖治理与管理的新要求,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并督促落实河湖长制[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巡视甘肃时,提出了“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的河湖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彻底改善和保护水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加速,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渭河地区干旱少雨,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极度干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的影响。渭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干旱面积大,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河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亟待解决[4]。通过提升河湖监管水平,协同开展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不断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出一系列政策,全力攻坚河湖管理。各级部门不断完善、相互配合、统筹协调,积极强化县、镇、村河湖管理,为全县河湖长制推进夯实基础,以期为甘肃省渭源县河湖管理保护提供理论支撑[5]。
1 渭河生态流域治理概况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流经五竹镇、清源镇、路园镇,在三河口处流入陇西境内,渭河水系流域面积约1202.49 km2,年平均径流量可达3.36×107m3,渭河的主要支流包括秦祁河、莲峰河、锹峪河、唐家河等,支流全长204.78 km。近年来渭源县各级部门加大了对生态流域的治理,渭源县环保局实施了渭河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绿滨垫建设项目,项目共分为河道平整及生态绿滨垫建设和人工湿地建设2个工程,总投资约850.54万元,河道平整及生态绿滨垫工程建设内容为张家湾至上磨段平整河道2.2 km,建设生态绿滨垫44道;锹家铺至陈家磨平整河道2.3 km,建设生态绿滨垫47道。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具体为建设人工湿地36.67 hm2。渭河源生态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使渭源县渭河流域的防洪体系得到了完善,保护了河道沿岸3万多人、1333.33多hm2农田的安全,改善了渭河河流生态环境,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从2013年以来,为了恢复和改善渭河区域内水资源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制定了渭河综合治理体系,有效结合放水、控水、用水、治水和保水等众多举措,实施水源综合治理、绿色植被保护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优化流域内水资源的综合调配,改善渭河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升水流自我净化能力,使得渭河境内水资源良性循环。
2 渭河生态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河长制的推行,渭源县河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 水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
渭河流经定西时,由于定西气候影响,河水径流量变化较大,当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仅为全国的1/7,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匀,春夏季节当地农户堵水灌溉造成支流水量不断减少。渭河流域在陇西县细二十铺后各项污染指标均显著提高,首先,灌溉和蒸发导致水量减少,加之周边生活废水的排放,使得渭河净化能力减弱;其次,生活垃圾、生产垃圾进入河道对水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再次,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也特别严重,也影响了渭河水质;最后,农业生产污染、养殖业污染严重。
2.2 水域岸线管理体制不健全
渭河地理分布较广,城区、农田等地下水岸线繁多,分管权限也分属不同的部门,包括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农业、林业等,且不同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略有不同,许多明确的水岸线没有负责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少。同时,管理经费不足,生态河湖保障需要大量资金,渭源县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财政紧缺,加之管理制度也有许多的不足,无法保证水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2]。
2.3 水域岸线保护缺乏规划
河湖水域规划是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有编制水域规划的要求,但仍未形成有效的规划,有些地区规划执行不到位导致河流改道、生态环境破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河湖的运行和管理。
2.4 水域岸线开发与管理不明确
河湖开发和管理涉及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旅游、交通等多个部门和行业,涉及活动的审批、执法等职责,但各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密、沟通不及时、职责不明确,导致河湖管理出现各种问题。一些地区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采砂作业,没有结合自然规律反而激化了矛盾。
2.5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仍旧突出
农业用水量较大且灌溉效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且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渭河、秦祁河、莲峰河等重点河流缺乏控制性的调节工程,水利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力十分有限,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的状况十分突出。
3 渭河流域治理保护的思路及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川湖泊综合治理,渭河流域地区应采取“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不断修复、水资源管理严格把关、水安全严格监测”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模式,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明确具体责任划分,以水资源保障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因地制宜为渭河的综合发展提出综合治理思路,不断提高水资源安全质量和保障供应能力,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6]。
3.1 明确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区域,确保落实管理主体责任
明确管理范围是落实管理河湖水岸线保护的前提条件。靠实责任,构建河长制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由县委书记和县政府县长担任总河长和副总河长,各乡镇派出所所长担任乡镇级警长,形成“河长+警长”的河道和水环境管理体系。《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等要求严格掌握河湖水岸线生态环境的调控,依法确立河湖管理范围,政府应确立河湖水域线的生态归属,明确其所有权和功能定位,具体落实相关政策和责任。认真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加强各级河长对各自区域的巡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详细的整改措施,保证自己辖区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
3.2 严格审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审批和承诺制度至关重要,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程序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与相关部门签订河湖水岸线承诺书,注明占用时期、范围、用途等内容。对河道采砂项目、涉河建设项目等的审批应严格把关,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格排查河道排污、倾倒垃圾废物、乱采乱挖等影响河道、未经审批违规建设、破坏水域岸线等活动行为,切实保障河道环境安全[7]。积极争取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项目、河道垃圾清除项目、水毁堤坝维修等,全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3 加强部门联动,保护河道安全治理
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职能协助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全面保护渭河的工作合力,保护河道河湖安全防治工作,实施堤防工程提升维修养护项目,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对重点地区水质进行重点监控和治理,加强河流、水功能区、水库、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发布水质监测信息,推进水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推动渭源县水资源信息系统检测,建设美好健康的生态河流,为强化水资源安全管理保护提供决策依据[8]。
3.4 加强信息监管,抓好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
实施智慧河流建设,建设河流监控系统,提高河湖监管力度和监管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强化河流生态流量管控,建立健全生态流量和水量的监控机制,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保障河道安全运行[8]。充分发挥新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宣传,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水资源河道安全防治工作[9],通过悬挂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河道维护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爱护生态环境、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通过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保持生态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能力。推广农业节约用水、工业高效利用水,搞好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以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健康安全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气候,构建渭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机理,为渭河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