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2-11-20吴孙权
文/吴孙权
引言
语言的准确性、层次性与多样性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与丰富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数学语言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
数学知识与能力是通过观察、实验形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自己的逻辑与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还要善于运用数学语言,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能清晰表达,还要具备数学思维,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深化教学内涵,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让学生能使用更加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保持清晰的思路,发展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畏惧表达
虽然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比较积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大胆回答,并能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良好互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课堂上不敢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很少举手发言。这部分学生害怕说错当众出丑,长此以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影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度不够
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达环境。在教师的“一言堂”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锻炼与提升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表达不够规范
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并能将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表达完后,其他人无法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弱,缺少思考,思路错误等。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组织语言,精准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语言的条理性,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词句反复、添加无意义语句的情况,让数学语言表达更具有逻辑性、更流畅。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教师是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支架”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
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畏惧表达。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谐、民主课堂的构建,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大胆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只有迈出第一步后,才能逐渐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规范、准确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树立自信心。当学生的回答不够严谨或者存在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进步,认可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或者存在不懂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3]。
为慢慢使学生敢于表达,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简单明显的错误情境,让那些平时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例如,教师可以将“认识除法”有意板书成“识认除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些错误,会举手指出,然后教师就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知道出现错误并不可怕,改正就好[4]。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敢于尝试与表达,指出别人的错误,并且在自己出错时及时改正。通过和谐课堂的构建,学生开始参与到课堂实践中,畏惧心理逐渐消除,开始积极举手发言。
(二)提升重要性认识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树立数学是一门语言的意识。在数学学习中,阅读是第一步。无论数学概念,还是应用题、计算题等,学生都要通过阅读了解数学条件,在阅读期间精准把握与理解关键词[5]。由于缺少对重要性的认识,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给学生提供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存在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情况。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使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加深印象,更容易理解概念。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在长期学习中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数学语言表达机会的创造是关键所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课堂作业让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但这种方式比较死板,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面对面口头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这道应用题:甲乙两班共有90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个班各有多少人?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一遍题目,然后提问学生:已知条件有哪些?然后在学生回答后,写出已知条件。接着,教师继续问道:该怎样列方程呢?这时,学生回答说:“设乙班有x人,这样就可以得出甲班为(90-x)人,然后就可列出方程,求出两班各有多少人。”教师接着问: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让学生在思考后举手回答。在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沟通中,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还能从学生的表达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三)构建表达范式
小学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要求数学语言表达必须准确严谨。为此,教师要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并能正确示范,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表达。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实例,让学生模仿与练习,使学生逐渐形成语言表达系统,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只有保证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才能为自身的学习奠定基础,确保在学习中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与观点,实现全面发展[6]。
例如,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教师在介绍位置使用“第几”时,一定要将数的方向说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在图片中有一排猴子,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说:“从下往上数,戴帽子的小猴排第四,从上往下数,戴帽子的小猴排第二。”教师在示范后,学生就会知道从不同的方向数,戴帽子小猴的位置表达不同。这也可以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加严谨。在教师的规范引导下,学生能慢慢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并在表达思想与观点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四、其他要点
(一)课堂及时反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给予及时反馈,并确保反馈的及时性与针对性,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存在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数学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7]。教师的反馈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反馈工作,帮助学生纠正数学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
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书本封面的大小是书本封面的面积吗?学生回答:“是。”然后教师继续提问:“那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知道它的面积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说:“课桌的大小是课桌的面积。”鉴于学生的回答不够严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是课桌的什么大小?”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回答说是课桌桌面。然后,教师说:“一定要说清楚,是课桌桌面的大小是课桌桌面的面积。”这样其他学生在说的时候就不会说错,下一位学生就说椅子面的大小是椅子面的面积。由此可见,教师的及时反馈,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存在错误,以形成准确的语言表达,并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数学阅读
教师在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数学阅读,让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理解能力,独立思考与探索,规范数学语言,并能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更加丰富。此外,学生的数学阅读范围也要不断拓展。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史》等。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与数学语言表达有直接联系[8]。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自身数学素养
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尤其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确保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减少错误的发生[9]。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通过数学语言表达示范,能够对学生形成激励与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数学阅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为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助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思维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引领、反馈与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在数学阅读中,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