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11-20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王娇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彭昭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 王娇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 彭昭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实践,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和理念落后,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恰当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获得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观念错误
在一些学校开展小学阅读教育依旧存在熟读并背诵的阅读观念,无论是对待课文还是古诗词都以熟读并背诵作为要求。在这个要求下,学生忽略了课文原本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背诵。机械化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让学生难以理解整本书中作者融入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
(二)阅读范围狭窄
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基本以四大名著和常见世界名著为主,这些书籍虽然符合教学要求,但是却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某一方面,难以拓展更多的素材,导致一些学生难以建立对阅读的兴趣。而且阅读范围狭窄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学生缺乏足够兴趣
在以往的课文学习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吸收知识解决问题。他们并未对阅读建立足够的兴趣。整本书的内容比较多,篇幅长,学生在阅读时,一些故事冗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完整版的书的内容,对其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从而影响到阅读效率。
(四)教师教学模式和测评方式单一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平时也很少主动提高自身修养,导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难以对学生进行有力的阅读指导。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为学生画出大概的范围,要求学生阅读,然后回答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深入分析书中的一些精彩描写或人物形象,学生本身能力有限,因此回答的问题也并不准确。教师只是提供最终答案,简单概括,要求学生记忆背诵。这一情况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提升,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抵触情绪。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拓展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充分体现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文章,掌握短篇和长篇的阅读技巧,能逐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将学生从传统的单一教材课本阅读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阅读效率更高。
(二)提升思考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整本书阅读教学和短篇阅读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为学生选择有趣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能感受到更为完整的系统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带领学生进入到这一故事中,感受作者的塑造,使学生能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获得情感体验,提高理解能力
整本书往往包含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为学生讲解该书的创作背景,分享作者的个人经历,使学生对该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和他人分享交流,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而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情感体验也能内化,便于学生掌握情感在写作中的融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积累阅读素材,提高综合素养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或者小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使小学生能接触到大量的优秀书籍,加强阅读,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同时还有利于以读促写模仿一些优秀的语篇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兴趣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做好兴趣引导工作,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内容,并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从而使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建立起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教师再进行恰当引导,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并督促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例如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在现如今的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方面的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能提供更多丰富的资料。如果书籍有改编相关的影视资料,可以选择其中比较贴合原著的片段,为学生播放来创设情境。或者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在这一微课视频中包含了整本书的大概故事脉络,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建立兴趣。通过合理使用工具,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更加快速地进入到阅读状态中,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调动后,教师还要适时进行恰当引导,确保这一兴趣的持久性。可以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为学生布置课下的阅读任务,形成课堂阅读与课后阅读的有效结合,使阅读效果实现更好的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后,学生能自觉主动地阅读学习,开展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逐步提高阅读素养。
(二)科学规划,分级阅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科学规划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做好分级阅读工作,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目前比较受小学生欢迎的书籍类型有寓言小说,童话,绘本,科技作品等,喜欢的主题有冒险、悬疑推理、武侠等,而这些类型书籍出版了不同的版本,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师要做的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指导要求来选择书籍和出版的版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尽可能选择以绘本为主的书籍,图文并茂,利用丰富精彩的插画来吸引小学生阅读,同时也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针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寓言小说类的书籍,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而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世界名著,能让学生充分把握整本书的篇章结构,情感脉络和人物形象。而针对同一班级的学生时,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得到长久的保持,不断增强阅读素材与阅读技巧的积累。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初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小,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例如中国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精彩的世界短篇小说等。通过这些故事性较强的书籍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主动阅读更多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渗透阅读技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随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篇幅较长的书籍,增加阅读的难度。例如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国家的民族特点,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开展线上阅读活动,拓展思维空间
如今,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途径,也衍生了各种学习平台、学习软件等。通过应用线上模式,能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也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障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线上阅读活动,转变教师传统的观念和认知,创新教学形式,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首先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建立班级群,利用班级群,可以加强和学生以及家长的沟通联系,便于阅读管理。教师定期将阅读计划分享在群众,由家长配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监督学生的执行情况。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其次,可以建立整本书阅读监控系统性的长效机制。例如可以利用钉钉平台要求学生定期阅读进行打卡,做阅读笔记,提交阅读任务,上传各种作业,并回答教师设置的各种问题。学生的这些操作记录,平台都会自动保存。而教师则根据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情况进行判断,有效监督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掌握学生的薄弱点,对症下药,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在课下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连麦的形式进行线上阅读。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线上的交流形式,能增加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机会,也满足了学生的分享欲。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将线上模式发展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最后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在线上平台中包含了各个班级,可以创办一个学校圈,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分享在学校圈中,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能看到学生的这些想法和见解,在评论区进行互动交流,能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机会。当然这一平台也可以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世界名著续写、话剧表演、读后感征文等,学生创作的一些作品,获奖的作品等都会在这一平台中展示,供大家欣赏和评论。通过这一展示平台,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进行创作思考,充分展现自我,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质量的价值。
(四)创新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创新整本书阅读的形式以听读为主,自读为辅。这一方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制定的有效方案,避免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为了不认识的字词翻阅字典,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帮助学生度过这些难关。为了防止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走神,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一些视频、音频来营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这一情境中进行恰当的联想,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在课下主要以自读为主,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二次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能获得更多知识,得到更多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声情并茂的阅读,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进入到这一氛围中,仔细听读,标注一些精彩的部分。如果有晦涩难懂的地方,学生也可以举手示意。通过这一形式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故事,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核心。
(五)延伸阅读课堂,增加交流机会
为了更好地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与一些社会组织联系,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例如可以与公共图书馆联系开展针对未成年的阅读活动。选择一个节假日,设置阅读主题,要求家长带领学生进入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可以开辟专门的区域为这些小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空间,避免打扰到其他的读者。通过延伸阅读课堂,能增加学生和社会的交流机会,也能打破课堂的限制,使学生走出课堂接触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加更多的社会经验,用这一经验进行理解和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校也可以和其他学校联合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为学生提供更多交友的机会。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并充分展现自我,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中存在的优缺点,注重弥补缺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做好课后总结,积累更多知识
课后总结工作必不可少,总结能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薄弱点,在课后练习中能抓住薄弱点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总结。要求学生自行回顾,然后在思维导图中填入相关信息。对薄弱地方可以进行重点标记。通过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梳理学生的思维脉络,掌握整本书的框架,还要让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将书中一些精彩描写人物塑造的方法等积累下来,可以应用到写作中,逐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的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丧失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选择恰当的书籍,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和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