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嵌逻辑探究
2022-11-20王玲大连医科大学
王玲 (大连医科大学)
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在该德育教学大纲中,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步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形式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新时代为高等院校学生带来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必须要面临新的外部变化情况,不断更新德育教学方式,能够立足于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发展的现状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同时出发,并且以协同育人机制作为核心点,探索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2004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开展细致且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之一。因此,高等院校在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的优势实现互补,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的育人状态。这也是新形势下帮助高等院校创新德育教学模式,确保教学价值的新途径。
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
(一)创新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增强了高等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育工作者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者的被动式授课方式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但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是一种集体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德育教学课程多数作为必修公共课程,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对阶梯教室中的众多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人成长特色以及发展规律。而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这样的学生群体,显然精力不足,同时在大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下,也会使得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灵活性与互动性。除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外,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公共播放与德育教学相关的影视节目、组织学生参加德育社会团体活动等方式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虽然高等院校的德育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但总体上来说,这种实践教学活动还是属于集体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无法细致地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育活动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推动学生全面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1]
心理教育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能够真正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内心需求,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发展特色教学方案也更加灵活多变。心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访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情感互动等各类型教育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将心理教学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集体化教学带来的教学弊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增加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使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地树立起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建立在学生个人发展特色以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力度,能够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价值观念铺垫基础,在真正意义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前路,发挥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教育价值。
(二)拓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依赖于课本教材,而教材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关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的政治观点、法律法规、信仰和理念等方面的文字知识。如果单纯地依赖课本教材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于单一,同时也无法引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为此,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发展道路,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推动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并获得正确信仰的重要途径,所以,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能够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除此之外,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还应该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德育以及心理教育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中理论性政治观点、法律法规以及信仰和理念的内容的讲述,还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调节不良情绪,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健全的人格。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让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身心发展的特色和规律,以专业知识和心理暗示等辅助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从认知层面、情绪层面以及意志层面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思想,最终通过意识层面的引导和教学感染学生的个人行为。
因此,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要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当地融合起来,才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基础上进行。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相互结合,还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使教育工作者真正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规律和特色,引导学生能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道德信念,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真正地实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价值。[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单方面灌输,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出发,真正地打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道,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一)建立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认清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实践性活动相互结合。在高等院校中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还应该创设心理咨询工作的相关规范和条例,在咨询工作中能够将咨询数据记录下来,做到心理咨询工作的有序化以及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高等院校的学习管理机构中,便于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领导实现对两种教育的协调指导。解决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归属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资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可以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归属权归属为学工部门,通过学工部门适时地组织各类型大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便对个体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随时展开疏导工作。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互整合。
(二)建立协同育人的教育队伍机制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深入人心,拉近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动机,才能够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取新的教育方法以及相关知识,才能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且综合性较高的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心理咨询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梳理和开导,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表面工程中,而是应该根除学生内心的问题,通过心理层面的交流感染学生。因此,高等院校更应该抓紧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或交流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心理健康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审视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职业素质较高的骨干团队。
(三)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浪潮也使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移动手机和移动电脑也成了高校学生入学的必要装备,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将网络平台利用起来,了解学生在网上交流思想以及表达的诉求。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可以研究网络德育教育的规律和特征,不断挖掘网络中优质的德育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这一载体,探索出一条适应学校网络建设与学生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可以设计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网页中的内容可以涉及心理健康保健知识以及一些正能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网页的设计应该将知识性、思想性以及趣味性融于一体,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还应该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列举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以及内心思维出发,实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判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协同育人的机制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接班人。因此,高等院校更应该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协同育人工作平台、加强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再教育等手段,为高等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