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追求辨析*

2022-11-20李颖娟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7期
关键词:信念意识价值

李颖娟 (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文件,特别提出要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强调基本功训练与社会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精湛实践技能的未来教师队伍。[1]同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其中也明确提出要设置数量众多、质量优良的实践课程,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推进教育实践全程管理,最终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2]有效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是我国师范教育质量的坚实基础,这就给职前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具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反思能力。因此,追溯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意蕴,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及其意义,以及探究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追求向度,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

所谓反思,杜威最早将其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地、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3]他相信,反思这种内省认识活动具有自发的意志和有意的力量。[4]因此,反思即体现为行为主体的一种积极的、长期的和批判的考察,还有自发自愿的教育研究心态和期盼。“反思”的重要性在教育界也毋庸置疑。美国学者Posner(波斯纳)(1989)认为,成熟的教师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这种经验不是教学情境的持续累积,而是不断反思的经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其实是“教学实践——经验反思——再教学实践——再经验反思”持续周而复返的过程。学者吴康宁也指出,内省、反思是当今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5]没有内省和反思的教学是程序化的授课过程,不能体现教师的批判精神与课堂的教学建构,也不能展示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和独特魅力。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依托。

教育实践反思就是将“反思”引入教师教育领域中,是实践活动的内核和动力。舍恩认为,教育实践反思就是教师主动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考察目标,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6]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实践反思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原动力,并贯穿学习实践的全过程。职前教师所接受的课堂知识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教育实践活动是碎片化的复杂教育情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差距。职前教师要想获得专业的成长,就必须借助反思的力量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第二,职前教师的反思就是学习能够“像教师一样思考”。[7]如何做到“像教师一样思考”?根据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的观点,实践的最高层次,不在于实践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于是不是在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在于是不是直接历经的实践,更多的是善于从别人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 “做”和 “思”是实践的两部分,但只有“思”才是帮助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教学不是理论知识的复述,教学实践代表的是教师在多变教学形势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实况既多变又复杂,没有一套或者一系列通用的理论知识适用于所有课程和教师。教师的高效教学取决于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与深厚理论知识的结合。所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就是要帮助未来教师形成教育实践反思的能力,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的行动和追求变革的力量。

二、价值追求及其意义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事物具有满足某种需要的特质、影响和意义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中,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就对人生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价值’ 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8]价值“只不过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在物上的表现,它的物的表现——人们同他们的相互生产活动的关系”。[9]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价值表现为主体(人)需要与客体(物)特性之间的效用或效益的关系。换言之,价值的本质是价值关系所反映的本质或生产关系,价值是人的特定需求和实现这些需求的客观属性间的某些方面的交接点。

价值追求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源自一定的价值信念和价值取向,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执着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10]简单来说,亦即是主体在价值评价的驱动下为实现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人们的价值追求,分为对认知的追求、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的追求。实际上,人类所认识的知识、科学和真理等本身是不存在价值一说,但由于人类的存在,它们才成为被需要的强烈愿望,因而产生了价值。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或社会中生存,认知是前提。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了物质价值,是指能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价值。人的生活中充斥着经济利益、物质生产、生长发育、生态关系等性质,这些都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因此,人类离不开物质,物质追求也尤为显现。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对物质的意愿也得到了相对应的提升,人们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情感的发育、信念与志向的达成、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其对志趣的追求。人类的发展,认知追求是基本,物质追求是基石,认知和物质促进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物质和精神的提升促使人们对认知的深入追求;认知和精神的提升又促进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提高。有所追求,将使得人们抬步向前,多方探究,付诸行动,终得到满足自己更甚有利于众人的结果。

三、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追求

教师教育不能没有实践价值引领,价值追求是认识和实践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反思必不可少的重要向度。在教育实践中,职前教师对实践反思进行整合与选择。同时,伴随着对实践反思意蕴理解的不断深化,职前教师便会产生情感和认知上的强烈倾慕和向往,并千方百计地努力实现此目标,如此便形成了价值追求。教育实践反思认为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是理论的灌输,不是技术的熟练,而是教会他们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去教育学生的过程。所以,教育实践反思追求的是职前教师教育意识的提高、教育信念的坚定、教育意向的培养和实践智慧的激发,最终使职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充满信心和热情,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一)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意识

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意识,就是要让他们对教师、对教育本身的内涵和实质有着根本的理解,即教师对于教育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使得教育意义在学生身上的发生有着自己清醒的意识。因此,教育实践反思追求职前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清楚不同领域的实际教育意义。

但职前教师对于教育的清醒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认识的层面。如果仅仅是在概念认识层面,便会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感到乏味、止步不前。职前教师要把教育意识融入感情,感受到它的触动,对教育意识有着自己的深切体验与见解,并表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同时,职前教师教育意识还表现为他们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有着自觉的考量与某种意向和追求,表现为稳定、泰然的行为而非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慌乱。所以,职前教师的教育意识是清楚的,有所追求和适应实践活动实时变化着的。

(二)坚定职前教师的教育信念

职前教师所需要的教育信念,是“关于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怎样才是好的老师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11]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示范性、现实性、独特性等特点。当职前教师心中存有自己认为的好教育的方式、好教师的形象是怎样的教育信念时,他们才会坚定自己的步伐,去努力奋斗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坚持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就感。

职前教师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做出怎样的选择,其实取决于其如何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并对相关内涵和要求有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此外,职前教师教育信念的建立往往受个人生活史尤其是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学习经历、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以及成长经历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通过教育实践反思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信念,需要针对不同师范生的个性特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影响。

(三)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意向

要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意向,就是培养他们热爱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实践活动和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职前教师对于学生的喜爱与期盼,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爱与探求,对“教”的热情、兴趣与向往。

教师对学生是存有亲近感和期望感的,有着“希望学生好”的意向。这种意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教师总是希望用最好的资源来培养学生,因而这种意向也转化成一种内在动力,教师要时刻保持着对所授知识的喜爱与追求。也就是说,要培养职前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激情和喜爱。职前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认识深入,甚至被深深打动,对学生充满喜爱并且有培养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希望,才能在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激情和热爱去感染、触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带动学生的求知行为。

(四)激发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

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充满着困难、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情景,教师也需因此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应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性和直觉性的实践就是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的实践智慧,也叫教育机智。范梅南认为:“机智是一种智慧性行为、一种实践性的规范智能,它由洞察力所支配,同时又依赖于感觉。”[12]机智是一种优秀的特质、灵活的观察力以及在危机时刻迅速反应的综合产物知识,这种机智性行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一种奇异定位能力,是指教师要对学生时刻保持关注,面对教育突发情境能做出积极地反应和果断的决策,机智还是一种“非认知、非推论性的、充满自信的实践知识”,[13]它在教学情境中达到自我的实现。所以,教育机智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的一种规范智能,它来源于我们对日常生活行动和经验持有的一种深切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形成的使得自身充满自信的实践知识。

职前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意味着培养其对学生教学情境的敏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置。教师总是心向着学生,期望学生有好的成长,作为未来教师一员的职前教师应当有着某种教育意识的成长。这种教育意识能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及时体会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察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的敏感,从而使得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能采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学生以有教育意义的影响。

综上,新时期的教育主张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那么职前教师就得为了专业发展而重视教育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不仅是对教育实践前准备的思考、掂量,教育实践后的评价,也是以一种意识存在于具有不确定性的教育实践中,表现为一种解决突发问题的临场智慧。我们有教育实践反思的能力,还得追求自身的某些因素的发展来体现价值追求。所以,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追求认为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要激发和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意识、坚定职前教师的教育信念、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意向,以及激发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掌握教育时机,让教育实践机智进行。这些既是教育实践反思的目的,同时也是教育实践反思的主要内容。职前教师在追求教育实践反思时使得自身专业得以成长,同时教育实践反思在培养职前教师时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信念意识价值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围墙的信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