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0罗丹
罗 丹
(南昌市新建区竞晖学校,江西 南昌 330199)
近年来,差异化教学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差异化教学,即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设计教学方式,分层设置教学内容,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一些教师从实际出发,按学习基础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教师根据这三个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设计不同的探究方式,全方位、全方面地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一、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多,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采取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过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能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更细致的教学指导,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深入的教学指导,这有利于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缩小班级成员之间的成绩差距。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同一难度的教学内容,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困生往往听不懂,一些学生索性就不听;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学优生则抱怨太过简单,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小组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1]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组织学生的方式,也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方式。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划分学习小组应以简单实用、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为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注重实效。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学生座位顺序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这两种分组方式简单、可操作,但是效果有时并不明显。按照学生座位顺序进行分组,小组成员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不同,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成为“独断家”,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则闭口不言;按照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小组,一些学生“臭味相投”,如果数学教师缺乏监管,他们就会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最终使小组讨论场地沦为闹市,严重影响课堂纪律。笔者认为,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组,可以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二)梯度式设计教学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实际上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要求。[2]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学生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所获得的潜力。维果茨基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谓梯度,就是一个个的最近发展区有机连接。差异化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设计环节,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三个学习目标,分别为简单目标、中等难度目标、较高难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以及数学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基础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讨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等;基础较好,但是不具备较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应着重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讨论一些知识应用的问题,如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等;基础好,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探讨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如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等。三个小组按照自己的进度展开讨论,这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桃子”。
(三)分层设计课后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渠道。[3]但是在现实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学生认为题目过难,甚至会抄袭;有些学生认为题目过于简单,认为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理念也可以运用到数学作业的布置环节。
例如,教师在布置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课后作业时,可以将题目分为上、中、下三种难度。上等难度的作业难度系数较大,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中等难度的作业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下等难度的作业难度系数较小,重点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相关定理证明两个简单的三角形全等。
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应当注重评价的差异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以激励为主,防止学生骄傲自满;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激励和鼓励并行,让学生突破瓶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差异化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本人实现最大限度的匹配。实施差异化教学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分层建立学习小组、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梯度式地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开展差异化评价等方式系统推进差异化教学理念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