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22-11-20张海珍

教师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境课堂教学

张海珍

(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山东 滨州 2518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应是课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学科化倾向,重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感悟和体验,这样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使得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

针对以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旨在探索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真课堂”。教师通过备课研讨、试课磨课、观课评课、反思实践,构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确定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主张——“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

一、教学主张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主张以体验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突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自悟和自助,重视师生的双向互动。在团体辅导中,教师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使学习成为“体验、感悟、再体验、升华”循环渐进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灵魂受到触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主张团体辅导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体验—交流互动、分享体验—解决问题、感悟体验—感情升华、践行体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情境体验和心理训练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体验,对所学、所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对自身的心理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主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调整心态,实现心理教育的自助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的教学主张,要求教师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并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感悟,随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这对教师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储备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为了打造一支课堂教学的精兵强将,滨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以“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教学主张为出发点,加强教师个人理论学习,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教研,形成学习成长共同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教学主张的理论和实践。

“创境乐体验”是指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深化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所采用的方法有小品表演、角色互换、小组讨论、心理训练、参观访问和行为强化等。

“以情促生长”是指教师营造融洽氛围,启发学生自我感悟,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和分享,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亲身经历来认知事物、探究问题、深化体验,促进自我成长。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教学主张注意以下四点。

1.心理健康课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发生。

2.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激情和共情能力。

3.心理健康课是带领学生逐渐转变观念、改变认知的一个持续渐进的发展过程。

4.心理健康教学应落实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生成。

二、教学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我们主张的“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教学正是这样一种以“体验”为主的教学。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来看,团体绝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结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作为团体,它不是由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而“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主张营造一种和谐、温暖、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让情感在互动中融洽、升华,从而促进全体师生心理品质的提升。

总之,“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长”教学主张符合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着力解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学科化”问题,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做法示例

(一)需要“学习”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教学对教师心理专业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教师自身要尽可能地储备高质量、数量多的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在校区或者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编制一套符合学校心理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但是校本课程通常因为教师个人能力不足,呈现出来的资源并不丰富甚至比较欠缺,学生往往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一次深度的学习、多角度的阅读,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和整合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材料,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群体的观念,深入地理解他们的看法,从而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并通过自己提出多角度的心理学问题来启迪和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除了阅读,教师还应当利用实地考察的机会积累现实素材,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教学备课。

(二)需要“体验”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教学主张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受。心理健康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重视现实中的经历,所以参与、体验和协作感受算得上是心理健康课必需的形式。在课堂上,大量事实的情境又如何展现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可以通过媒介来重现现实片段,如利用图片、漫画、视频、VR(AR)等形式;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互相协作,依据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情境体验活动中演绎生活中的人物,带入生活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更有效地理解故事中深层次的信息。

(三)需要“建模”

“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的特色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设计”。它最早起源于以杜威的“做中学”和皮亚杰为主要代表的“建构主义”和“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理论。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活动。建构主义以引导学生“学”为核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主动寻找、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这也正是我们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建模”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课堂学习设计与实践模式,即建立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立足于活动,对课情、生情进行调研分析,对学习生成进行预测与调控,最后形成实施方案。它的目的是要求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一堂好课进行量身定制和构建,具体内容有教育策划与结构、教学环节、学习方式与模型、思维生成等,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策划。“建模”包含“教学建模”和“学习建模”两种,是可以按需要进行独立操作的。教师要下功夫精心设计心理课堂教学。

(四)需要“个性”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指比较成熟、稳定、有效、学生欢迎、教学质量好的个人教学模式。这类教师多数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这类优秀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鲜明的共性,即善于自主学习、善于自我反思、善于探索、善于实践。

要成长为一名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名师,一定要做一个明白人,即善于思考者和钻研者。要知彼知己:自己的研究能力如何?自己有什么研究特点、能力特长?未来的发展潜能如何?再换位思考:如何使学生更加喜欢心理健康课?这无疑是我们在心理健康学科中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教师的课?这无疑是一个教育课堂艺术要求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你?这一点就是我们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使领导们更加欣赏你?这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技术和能力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家长们更加喜欢你?这是教师在情感态度与考试成绩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提升。

2013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研究型教师务实之路”的四点做法:学科知识需要点滴积累、发现问题需要敏锐洞察力、反思习惯需要培养、教育诊断能力需要磨炼。真正要做到这四点有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朝这些方向努力发展,做得更好。

(五)需要“研究”

1.研究“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本身,这也是本文的主题。什么是“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为什么要以此作为我们自己的教学主张?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我们就已经在思考心理健康课的本质、特点、要素等。只有弄明白这些,才能够胜任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才能教出合格的、有心理学科素养的好学生。

2.研究教师能力,即研究教师本身。需要研究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学设计策划组织能力、创新思维水平、心理学专业知识素养、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技能、心理健康授课方式方法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探讨和研究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升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还与他的心态、学习精神、知识结构体系、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个人的经验积累相关。

3.研究“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应用。常态的应用主要在心理健康课堂,也有一些课外心理健康主题学习活动展示教学。“教学相长,功在教研”,“创境乐体验,以情促生成”方式的应用实践没有固定模式,鼓励每一位教师或每一个课堂都有自己的做法,总结应用案例,打造特色亮点,积累成熟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4.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即学习能力。学习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真实存在的问题,据此来确定学习研究主题,再选择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或课题研究。因此,学习研究过程关键在于“实”。一是学习需求要实,主要是个人方面的需求,否则是务虚和浪费;二是培训内容要实,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学到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性要强;三是专家指导要实,及时交流,有效指导,有科学的学习设计、规划、方案和保障;四是自主学习要实,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学习形式除了被动地安排活动或交流培训,还需要主动地自主学习,抽出时间找资料来学习充电。教师在长期实践磨砺及理念洗礼中,必会逐渐明白:该把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带给孩子?要以怎样的姿态呈现自己的育人诚意与智慧?

《勾勒我的生命线》教学片段示例:1.用“电波的速度”小游戏进行课前热身,全体学生参与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情境铺垫。2.将生涯规划内容形象化为生命线,全课贯穿一线,学生就像坐上了生命列车,在这条线路上前进探索。3.真实情境来源于学生个体,通过0—13岁的生活经验,推演之后的发展情况,从而感知自己的好习惯、坏习惯对未来的影响,素材来自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也极具个性化。4.本课设计为教师自主创设的教学内容,基于教材加以个性化调整,实现一课一例、一课一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境课堂教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