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策略探索
2022-11-20胡彬张昊
胡 彬 张 昊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智慧城市是依托于高新技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来构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个国家城市发展的趋势。我国近些年高新技术应用的越发普遍,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状态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的,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城市治理能力一定要与国家同步,要依托于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分级分类的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因此,要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这是党的工作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客观期待,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路径。
1 智慧城市的起源、发展历史及本质内涵
智慧城市最初的起源是在传媒领域中,“智慧城市”是由美国一家产业技术协会组织命名而成的。不过从具体内涵上来讲,就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应用的。到了上世纪末期,新加坡等国家面对城市交通等问题,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此也在实践层面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首先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并开始进行实践。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更加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到2009年,美国迪比克市宣布建成了全球第一个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起步于2010年,当时上海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随后上升到国家战略,截止到目前,全国500多个城市已经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应推进城市向智慧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工作。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大多仍处于初级阶段,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讲,缺乏顶层构建,在获取数据、共享信息、机制更新等方面都收效较小,不能整合各方资源。而且很多城市还面临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只是局部的,在技术方案层面也不是十分的成熟。
有关智慧城市的定义,在很多组织、专家、政府文件中都有表述,但始终难以达成统一。梳理各定义后可以发现,智慧城市主要有三个特点[2]。首先是智慧感知,其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包括城市交通、民生、便民服务、公共卫生、安全、环境等基本信息和数据,这是基础性保障。其次是智慧分析,是指在智慧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基础数据信息价值,尤其是一些潜在的、隐藏性的信息数据。最后是智慧决策。信息的最终价值是决策,通过决策付诸于实践,这是智慧城市得以最终呈现的关键。根据上文所述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在于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对城市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然后付诸于城市管理决策当中,做到决策有充分的依据,突破了传统调查个性化数据用于决策的局限,更加贴合城市及其居民的需要,从而激发城市建设和发展潜力。
2 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城市治理模式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符
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从增量发展阶段过渡到存量优化阶段,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的主力也已经从原本的集体向社会组织和个人转变[3]。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治理模式已经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符,如果单从表面去理解一个城市,那么所得的城市治理结果是比较片面和单一的,是带有强烈主观倾向和色彩的,并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2.2 当前城市管理体系与新时期发展要求不相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发展局限,不再仅仅是工厂的大本营,城市意识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我国城市管理模式仍处于一种单一化的阶段,这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比是不匹配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众生活不便等诸多问题。在时代发展情况下,对我国城市管理模式产生了倒逼作用,要求不断改进城市管理模式,与新时代发展相匹配。
2.3 当前城市感知体系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求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速,这种加速不仅仅表现在空间面积上的扩张,而是城市内在机理的改变。比如城市意识逐渐觉醒、城市文明不断显现、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等。这种情况下,城市的感知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而是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的[4]。当前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就需要从内部着手,尤其是从制约城市发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的各种“城市病”下手,比如拥堵的交通、破坏的环境生态、严重的污染、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等。城市治理体系只有全面、细节化感知体系的建立,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
2.4 当前城市被动单向的分享业态不能激发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政府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在法律上被赋予了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和义务,具有公共性、法定性、扩张性、强制性、执行性、动态性的特点。政府作为权力代表,其在城市治理中通常以一种“全能”的身份和状态出现,往往通过城市“一言堂”的方式进行单一化的管理。这种城市治理模式过重的将城市治理权和城市发展权集中到政府手中,忽视了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和利益诉求,因此不能激发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这种被动单向的城市分享业态已经在现代社会发展下显露出了弊端,存在极大的改进空间。
3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策略探讨
3.1 充分感知城市新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敏感度。城市治理发展到新时期,已经处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框架下,因此城市数据信息应该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构建起感知城市的新体系。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城市信息和数据收集、整理作为基础,借助物联网平台、城市“天眼”、感知网络等实现这个基础的构建过程[5]。这样就能够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精确感知,使城市之间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交流和共享,有效的提升城市治理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城市的发展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而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背景下,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这带动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比如当前的打车系统、外卖订餐、医院预约、市长热线等,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就能够解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实现高效的日常生活服务。另外,城市是面向未来的,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使政府明确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更加了解城市的发展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施展城市治理能力。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能够全面性的发挥数据信息价值,实时监测动态化的城市发展面貌,预警可能出现的城市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根据。
3.2 充分理解城市新发展模式
更加充分的理解城市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完善补充城市信息库。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大数据的形成将不可避免,这是城市治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了这个完备的数据支持,将会构建一个数据形态城市。例如,要了解城市某个领域的发展现状,通过数据就能够了解。就像作战沙盘一样,清晰了然的了解战场地形、河流、山地等形态,便于作战方排兵布阵。这些数据经过共享,能够便于各个部门全面的了解城市发展状态,并以此为手段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数据分析对城市发展进行了解,对未来城市预测的更加准确,从而提升现代化的城市治理能力。其次,城市发展是一项动态的过程,城市管理方法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6]。智慧城市建设以城市治理为核心,各个领域的信息要全部收集起来,这是城市管理方法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的依据。有了这些依据,就能够提升城市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而提升城市治理的质量。第三,传统的城市产业发展为城市奠定了基础,但是传统产业应随时代需要不断进行革新。智慧城市的建设,信息技术被充分利用和普及,这使得城市产业也要应用信息技术而进行不断革新,不断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不断推动城市生产力的转型与升级,使城市传统产业朝着高附加值、精细化方面发展,从而构建起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这样的城市才具备持久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3.3 充分分享城市新业态
城市治理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搭建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从而满足社会各方意见、利益表达的诉求。与此同时,需要进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不断强化城市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强化政府管理与城市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吸纳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充分丰富城市新业态,推动新业态的全民参与,促进新业态的发展。除此之外,城市建筑是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要想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就要求作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代表积极更新自身观念,不断学习和提高,深化参与城市治理力度,及时解决自身的疑虑,为创建美好城市贡献自身的代表性力量。
3.4 充分重视城市智慧服务供给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其基本职能是要提供充分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基层治理,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治理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市治理要充分依托智慧技术,从医疗、教育、金融、社区、便民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智慧应用投入,形成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服务的智慧服务供给,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捷度和生活幸福感。
3.5 提供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和资金扶持
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资金、技术、人才三方面需要进行大量投入。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进行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最需要的是技术和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的研发、吸收和应用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技术、人才的投入,应充分发挥高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产业园区的作用,积极向社会补充新型技术人才,同时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孵化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4 结 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要不断提升,而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保障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形成和应用。这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讲是一件大好事。因此,城市治理能力要充分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不断更新观念,应用技术,培养人才,真正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