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主线,传递家国情怀
——部编版历史八(上)“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2022-11-20戈文杰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变迁历史国家

■戈文杰

一、本课的立意、结构、目标

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中,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特殊性,两节课都是与我们之前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又能够独立成篇的教学内容。比如“社会生活的变迁”,表面来看是一些历史史实的阐述,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单纯地展示图片、教授史实的话,就很容易落入俗套,而且容易让学生在看了“热闹”之后就很快淡忘。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在课前进行一些探究工作,找一条合适的主线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变迁与思维的提升中感受家国情怀。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尝试搭建了一条线索,在历史见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对历史的解析,在解析历史的同时,找到伴随社会生活变迁出现的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再让他们以历史创造者的身份融入历史与现实之中,承担起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以“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解析”和“历史的创造”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内容。

(一)必备知识。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衣、食、住、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

2.理解社会生活为何会变迁。

3.认识国家和人民是如何逐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二)核心素养。

1.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史料实证掌握社会生活的变迁,搭建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对图片与视频材料的解读,明白国家政策、个人努力、科技进步、思想的多元化等方面与社会变迁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通过国家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你好,李焕英》的剪辑视频片段,在播放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寻找视频中他们的生活场景与现在的生活不同的地方。通过网友们晒出的母亲照片,感受照片中似曾相识的人物和场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视频片段,激发学习的热情;基于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主发现改革开放以前衣、食、住、行、通讯等方面与现在的不同之处,搭建下一环节的总体框架。

环节二:历史的见证。

展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人们的生活在衣、食、住、行、通讯五个方面变迁的具体表现,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在生活变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学生在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体会国家的逐渐强大。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休闲娱乐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从社会生活变迁的背后,其实我们能够看出的是时代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史料、视频史料的展示,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直观的冲击,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感悟他们没有经历的生活场景的同时,以“史料实证”提升“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在掌握社会生活变迁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为本课的主题提供知识背景。

环节三:历史的解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引用了纪录片中的几个场景。

学生在感受社会生活变迁的同时进行思考:为什么社会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迁呢。

学生自主梳理,教师展示提示图片和信息。

学生回答: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总结,农民自发进行的改革逐渐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推广,农民慢慢解决了温饱问题。

相应地,再展示以下图片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中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亲自去国外买先进设备;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现在超市中非常普遍的进口食品;等等。

学生自主梳理、回答,教师予以肯定: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应着我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变迁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应着我们20世纪90年代生活变迁的原因。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应着我们现在生活变化的原因。虽然国家政策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问:有了国家的政策,我们的生活就发生变化了吗?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图片。学生得出结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展示“一五”计划、王进喜、袁隆平、小岗村村民按的手印、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等图片,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为了我们能够富起来而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学生得出结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共产党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得来的!这里有他,有我,更有你!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生活的变迁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

教师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三次科技规划的节选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后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有一个催化因素,那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新事物、新观念更容易接受。

里帕对卡塔瑞的“借用”频率之高,仅1603年版《图像学》就有九十处之多。尽管里帕对借鉴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综合与重组,但依旧不难辨认。㉚然而《图像学》对卡塔瑞的贡献却避而未谈,学者麦格拉斯推测,或许是因为卡塔瑞的神话手册低俗普通,作为引用资源提及则有损《图像学》的严肃性,又或许是卡塔瑞在当时已经人所共知,因为过于熟悉其人其书的内容故而无需赘述提及。㉛可是,从《图像学》中辨识出《古代众神图像志》的痕迹,对今人而言已经远不如17或18世纪读者那么容易。

设计意图:从细处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明白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这堂课使学生全面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针对社会生活的变迁,我设计了两个思考问题。

问题1:关于生态环境的思考。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列举身边的不和谐因素:废水废气的排放、破坏植被、资源浪费、伤害野生动物等。面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对自然、对社会无限制的索取终将伤害人类自身。

问题2:关于效率与兼顾公平的思考。

学生列举:出行便捷——电子客票的实行,学习便捷——网课的推广,挂号便捷——网上挂号……生活效率已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人们面对现代化科技设备而不知如何使用的踌躇,办事大厅里老人需要的现金支付服务,等等。学生得出结论:提高工作效率与兼顾各种人群的利益同样重要。这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部门的举措,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也应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迁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美好。

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

环节四:历史的创造。

教师向学生展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微笑的图片,向学生传达劳动光荣的理念。

在我们的身边,有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医生、教师、个体商贩……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可能是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在为自己的家庭奋斗的同时,也承担起了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每一个家庭都是国家的缩影,是国家的最小组成部分。

结合现实热点,教师向学生展示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无数的逆行者负重前行的图片;展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图片,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国家已经真正地强起来了!

视频播放:《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现实,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祖国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家”和“国”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明白未来历史将由他们创造,升华本课主题。

猜你喜欢

变迁历史国家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一纸婚书见变迁
变迁
新历史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