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补齐“短板”
——学科整合视域下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20包云锋
■包云锋
长期以来,语文界一直把名著阅读窄化为语文阅读,把丰富的名著内容肢解为语文知识的传授,选择性地忽视名著中丰富多样的非语文知识,用单一学科的面纱遮蔽名著这座大山。不仅如此,名著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再加上各个学科教师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基本上按照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导致学科之间缺乏关联。诸如此类的原因,让原本并不看好的“名著阅读”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学科整合下的名著阅读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学科延展,打通学生自读堵点
堵点指的是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堵塞之处。这些堵点往往是学生囿于自身知识储备,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延展学科知识,帮助他们打通名著阅读中的堵点。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了以下几种助力学生自读名著的方式。
1.助读清单——读前铺垫。
读前铺垫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预先解决他们在名著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非语文知识障碍,而助读清单将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阅读障碍时方便查阅。
助读清单和名著中的注释是有区别的。一是名著中的注释都比较简单,只交代大概信息,学生往往看不明白,也未必有能力查阅到出处,而助读清单可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解释。二是名著中的注释是为一般读者准备的,而非专门为某个年龄段的学生准备的,故而相当一部分阅读障碍无法解决,而助读清单是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故而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切合阅读需要的助读内容。笔者在为七年级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准备的助读清单中,就较多地增加了历史知识内容,尤其补充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期的历史知识。
2.阅读交流——读中助力。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依然会产生各种困惑。阅读交流有助于解决阅读障碍。一种助力方式是学生间助力,另一种则是师生交流。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学生对“伟大的神力”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他们发现不同地方的相同表达,其内涵是不同的——一处是作者对阿长的愚昧的嘲讽,一处是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赞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汉语语言特点,让学生明白,语境不同,词义就会发生变化,阅读时要关注语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独特的表达方式:反讽。这样学生对“伟大的神力”从内容的理解进入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这是不同层次的助力带来的不同效果。
3.解惑平台——读后解惑。
读后解惑是指在学生阅读后,教师为其提供的后续自读支持。读后解惑平台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的平台是学校提供的一个阅读交流地点,由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生解答名著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线上平台是基于学校网站建立的网络空间,便于学生、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提供学生自读名著支持。
二、学科联姻,补齐教师课型开发短板
学科联姻指的是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连,打开名著阅读新天地。课型开发是一线语文教师的短板,学科联姻能为一线教师的课型开发难题寻找到新的解决路径,有效补齐名著课型开发的短板。
学科联姻可以简单归结为:借形赋神,即借助非语文学科的知识或者呈现形式来开发名著阅读新课型,也就是借助其他学科的外“形”,注入语文学科的“神”。就教师而言,借助于非语文学科的“形”必然会带来新的教学灵感,带来新的教学发现;就学生而言,这必然带给他们新鲜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教与学的思维层面而言,一定会有新的思维角度的发现,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所以“形”不仅是“外壳”,还是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角度。
笔者曾经在导读《西游记》时,设计了如下名著阅读和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
活动1.看邮票说故事。
活动2.给《西游记》人物设计邮票。
活动3.《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舞台剧海报评选。
在这一学科整合中,美术的“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原本枯燥的“概括故事”“人物形象分析”等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这一学科联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物的阅读更细致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更深入了,而教师名著导读课型开发也有了新的方向。此外,我们还探索了名著阅读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融合,由此,名著阅读课型开发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名著阅读教学问题重重,一线教师大多闻名著阅读而色变,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教材编写者囿于学科藩篱,自耕其“一亩三分地”之因;又有一线教师畏于名著阅读教学庞大的知识体量之由;更因基层学校视名著阅读为鸡肋,缺乏远见之实。作为一线教师,深知名著阅读教学之难,但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核心素养日渐深入教学一线之际,笔者希望以自己对名著阅读粗浅的认识和思考,为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点启发,或能有助于名著阅读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