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策略研究
2022-11-20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姜 华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对话教学理念,将“平等对话”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再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创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平等对话”的理念并不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对话形式上,而是需要教师利用这种方式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使其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现状
(一)对话的主导权仍在教师手中
目前,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入对话教学的形式。这就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对话形式以及更丰富的对话内容,而这甚至成为一股新的“对话式”教学热潮。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好像并没有起到更为高效的授课效果,尽管在形式上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但其最根本的对话主导权仍然在教师的手中。其实,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于教学改革的要求中,而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也成了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是会在关键时刻为学生做主,特别在对话主题和对话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喜好,仍然是将教材资料作为唯一的参考,而这也成为阻碍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平等对话”内容缺乏明确目标
在“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中,对话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始,也是最为重要的归宿。教师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清晰明确的对话目标,才能让学生找到思考与沟通的方向,从而建立更为有效的对话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对话目标基本上只依据教学材料里的内容,而且,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也严格遵照这个对话目标。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制定方式太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则无法很好地应对,难以真正解决教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设定对话目标时,就加入了生成性目标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对话的过程,时刻关注在对话活动中所出现的动态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了适当的目标调整。然而,教师忽略了主体性目标。当主体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发生冲突时,“平等对话”内容就会变得更加混乱。
(三)对话阅读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创建的对话形式过于单一。他们通常就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进行问答练习。这些方式都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很难激起他们对话的兴趣,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平等对话”。有时候,教师为了体现“对话”这一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的需求、文本的特点、教学的实效出发,而是机械地创设看似丰富的对话。一节课下来,这种为对话而对话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疲于应付,收效甚微。纵观阅读教学,我们发现普遍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占主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等略显单薄。长此以往,太过单一的对话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出“平等对话”的教学功效,对话的意愿也会越来越淡薄,最终由“对话”走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问答”。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为本”原则
在新课改要求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创新和设计各类教学活动。特别在语文阅读课程上,教师不能再用全盘包揽的思想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课程主导,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摆脱传统阅读形式对他们的束缚,使教学内容与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更顺利地开展“平等对话”教学。
“平等对话”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学生也拥有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这样才能让对话形式变得平等。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困惑提出问题,并且打造更为民主的沟通环境,认真倾听每个学生所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借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层面,丰富其语文知识储备。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提问,如:“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文中的哪个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第二段的印象最深,因为这段内容让我知道了故事里的父亲是怎样喜爱树林和小鸟的,有和我想法一样的人吗?”这样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这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进而激发大家自由讨论的欲望,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理念还在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区别对待他们,要努力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认可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加包容他们,从而实现观念上的平等,促进对话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明确“平等对话”的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为了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模式起到真正的作用,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对话的目标,科学地将主体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当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性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做出科学的应对,既满足他们在学习需求上的变化,还能不偏离主体性对话目标。在设定对话目标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环境、家庭背景、思维特点、交流习惯等,并且将这些信息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相融合,然后制定出符合学生沟通水平和求知需求的对话目标。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教师所设置的对话目标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要求培养学生默读和感悟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文章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教师在设定对话目标时,要以锻炼学生情感感悟能力为主,引导他们围绕着探索哈尔威船长具有哪些思想品质来进行对话讨论。教师通过进一步明确对话目标,使学生找到了正确的探索方向,从而有效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引导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话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可以构建引导式的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进而调动他们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这节课时,教师需要创建一个更贴近于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影像,然后引导他们找出视频中具备“花生”品德的人,并且要说出是从哪些细节中看出的。这样的问题既符合对话教学的要求,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而且,这种形式也更具有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对话活动中。
(四)发挥小组合作的潜力,助推生生对话生成
要让“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最好的催化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萌发对话的欲望。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课堂上如果进行集体对话,往往就是几个平时思维较为活跃并且乐于表达的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想法,这种对话成了他们的“表演场”,看似平等的对话对于那些静默的学生来说并不平等。教师可以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同样的时间内,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对话。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化整为零”的小组合作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只有少数人能参与对话的尴尬。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全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思考:“课文中,作者一共给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几幅画面?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小组内“平等对话”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五)用好文本批注的技巧,创设对话文本情境
阅读课让学生将文本读到心里,并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可或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才能使文字变得有血有肉。而批注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边阅读文本,边在文字旁进行批注。读着读着,白求恩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学生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水到渠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话是学生与教师针对知识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还需要学生共同参与。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对话目标,丰富对话内容,改善对话的形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对话活动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