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
2022-11-20马秀兰
文/马秀兰
引 言
在语文教学中,形式多样的“读”是语言理解吸收的一种内化途径,而方式纷呈的“写”是通过自身理解、思考、感悟和情感,巧妙地组织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输出。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囿于阅读材料的文字表面,很难真正深入文本,身临其境地体验写作背景和触发写作思想,极少深度纵览全篇,体会作者写作技巧,无法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同时,翻转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助推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路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培养分析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内容上来说,低年级以简单的字词、句子学习和看图说话、写话的口语交流为主;中高年级为适应学生认知层次的提高,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同步递进、延伸。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体验产生了自主的思考,因此,进行写作训练尤为重要[1]。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有信息化工具的助力,能够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在面对篇幅越来越长的课文时,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中高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具备一些基本的读写能力,所以文本篇幅的增大不应该是学习语文的障碍,更应该是一种迫切的需求。学生需要用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这样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及语文学习特征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到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激变阶段。该学段的学生除了抽象思维和生理变化较为明显以外,自我意识方面的自主探究、思考和选择也逐渐趋向于独立化。他们不仅屏蔽了外部环境评价的干扰,逐步依靠自我内化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全方位的深度认识自我,从表面的行为认识转向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从个性心理品质、人际交往关系、自我教育价值体系等层面来描述自我。这种自我能力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深入。教师的言语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行为标准,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有思辨后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单纯的说教、单一的学习方式、繁多的说写背内容等因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效甚微,他们的注意力也较难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与翻转课堂的内涵
(一)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语言教育价值,既要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交流沟通能力,还要进行德育渗透、美育熏陶等。
语文是对民族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在关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更应该重视“育人”的价值,让那些精美的课文,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成为孕育学生情怀的载体,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真诚、善良和美的价值取向。语文学科要使学生读出美的感受,写出美的体验,走出美的人生。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意义
翻转课堂要打破现有的教师终结性评价范式,建立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即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用视频取代面对面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足够的自主时间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之所以叫“翻转课堂”,是因为过去的“讲课”已经在家通过授课视频完成,而过去的“家庭作业”却被带到课堂完成。在翻转教学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碰撞的空间,是质疑解难的场所,是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单纯的师讲生听,也不是仅重视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学生的深度拥抱,使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生成新知,建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让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空间[2]。
(三)语文翻转课堂的一般流程
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包含课前四环节和课堂五步骤。课前: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教师了解预习、学习情况。课堂:第一步合作探究,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由组间互助合作解决;第二步释疑拓展,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帮助解决,同时教师会根据班级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第三步练习巩固,学生完成平台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四步自主纠错,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题,借助答案详解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自行纠错;第五步反思总结,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归纳或方法梳理。课堂的四环节和五步骤成为翻转课堂授课的基本模式,重点在于内化和拓展,即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翻转课堂从问题激发探究,从过程形成技能,从小组凝聚智慧,从分享生成创新,让学生从“学习”到“喜欢学习”,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案例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就学生而言,过多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其对自然事物、生活情景的观察能力有所欠缺。对于爬山虎这样的植物,学生自然也缺乏足够的观察认识。在读写结合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对爬山虎的细致描写,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细致观察、入微写作的手法,是部编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着力探寻的实践路径。
(一)课前教学准备
翻转课堂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颠覆传统的教学结构,将原本传统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学领会的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前置,在课上深化,课后拓展,从而将课堂翻转延伸,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首先,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意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的理解感悟,进行课前前置性的观察训练,加深理解,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其次,教师要整合资源,录制学生自学微课,同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按照任务单中的流程完成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对于《爬山虎的脚》的教学微课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为课堂具体讨论做好准备。
(二)课上教学互动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翻转课堂的特点在于其轻松的教学环境和自主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观察日记进行小组讨论,并将对观察日记的讨论,作为课程的引导,让学生对一些运用正确、表达完整的句子进行标记,并提示学生养成摘录的好习惯,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利用视频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爬山虎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借助同伴的学习成果,对爬山虎叶子的相关特点进行总结,并在课文中找到对应词语、句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从多方面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细致、有条理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在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应重点句子的寻找,帮助学生感受描写细节:“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受时间、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一一通过实地观察获得对爬山虎的直观印象。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翻转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将视频进行快慢镜头的切换,翻转时空,让学生直观感受爬山虎的脚的变化过程,并结合课文相关描写,给予学生感官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在文章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不同动物的脚。此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不同动物的脚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通过选取与爬山虎的脚最为匹配的图像,了解具体的影像概念。结合后续的朗读课文重点语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比喻写作手法。
(三)课后教学巩固
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更应该关注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在课后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巩固,形成完整的闭环。在进行课堂学习后,学生能够对细节观察的方法以及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课前观察日记的讨论,学生也能够针对各自的写作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在课后,结合翻转课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课外实景活动。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组,确定每个小组的拍摄方案,并在小组内对成员进行分工,如拍摄成员进行选景拍摄,文创成员进行相关文字的编辑写作,一组对应的任务完成后,角色交换。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后,将文字和视频加工制作,并上传至共享平台,通过大家的点评指导,集思广益,形成全面综合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细致观察方式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从教师的有效引导,其他小组广度的评价,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理解出发,学生能够逐步梳理、总结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相同点,自然而然会有新视野的生成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应生成整理记录,将创作的优秀作品录成音视频,把自己的思考、情感和感悟分享给他人,提升自我。
(四)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足够的阅读量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与文本的交流碰撞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悟文本的思想,感受字间的情感,并进行深度的转换,产生自我的理解和思考,与他人分享交流。基于读写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将以往课堂上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放在课前独立完成,为课堂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前学生学习的成果,展开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借助同伴的合作与分享,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分享中体验探究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建构积极意义、发展心智。课后是对课堂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课前、课上学习成果,延伸课堂所学,拓展知识层面,为下次的课前做好准备。这样就把以问题为驱动的探究学习过程构建为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真正转变。
结 语
在基于读写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更应注重导学的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让学生以问题为驱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情境中思考,在讨论中碰撞,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读写结合的翻转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师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