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

2022-11-20刘雨晴

现代英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英语教学

刘雨晴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做好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学英语是各个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帮助学生领略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程,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将专业技能教学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培养出新时代具备高素质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1]。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不同学科根据自身专业的特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当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课程思政并不是具体的教学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有着非常广泛的教育对象,并且授课周期也相对较长,所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英语学科属于语言类知识,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会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实践能力。而且大学英语教材中所设计的内容,大多具备西方国家背景,其中包括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内容,所以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非常容易被西方国家文化所影响,出现过度崇拜和盲目关注西方文化的情境,反而会忽略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所以,将思政元素和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学会区分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并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现状

(一)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大学英语教师想要确保英语教学的质量,就应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与融合,落实课程思政。而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并且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让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并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英语课程打造为具备人文性、思想性的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内容和内涵,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但是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也会将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当作是唯一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观念没有更新,认为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偶尔涉及部分思想政治内容即可[2]。在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之中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仍然是围绕着英语专业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会有意识地渗透思政元素,自然也无法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英语学科的思政教育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不仅仅需要英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还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当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掌握思政教育的方法。教师应不断钻研和探究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品质道德、法制观念等,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不断地自我提升,学习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但是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学习英语专业相关知识,缺乏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掌握,而且其也没有熟悉和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和特点,对教学方法也知之甚少,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难以把英语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缺少思政教学的能力,无法设计出具备系统性、整体性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之下,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思想政治知识无法良好地渗透教学中,只能够提到相关浅表化的思政知识内容,无法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内容缺少中国文化

从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来看,大学英语有着极为丰富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也较为多样化,涉及面广,但是部分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都习惯于从欧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呈现教材内容,而且所引进的文章也大多是英文原版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旨在突出英语的“原汁原味”,凸显西方文化。部分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其对西方国家的了解,但学生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认同和接受西方文化,反而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还会造成部分学生出现过度崇拜西方文化,不屑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现象,在实际的生活中认定西方思想为真理,在长期的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会出现变化,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从现阶段的生活来看,部分大学生目前非常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但是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这就会造成其母语文化缺失,并不符合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学过程缺少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并不是要让大学英语教师放弃英语专业知识教学,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进行思政教育,而是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利用,或者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融合思政教育资源。但是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仍然更为关注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会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中,没有对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很少把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也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渗透情况并不理想,只是简单地提到,思政元素和英语教学内容联系并不紧密,较为浅薄,缺少内涵[3]。从现阶段的时代背景来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而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思潮,长期接触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影响。其中很多西方传入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大学生在浏览以后,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通过英语知识教学来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从中国的角度和西方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文化思潮,帮助其学会正确地看待文化差异,掌握分辨是非的方法,理性地对待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防止其思想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4]。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方法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

想要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落实课程思政,就必须要培养英语教师的大思政观,树立起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并且在教学活动之中围绕思政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以思政元素为基础的话题,构建良好的思政语境,并合理地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思政学习中来,互相交流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加深其对思政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应当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政教学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体系之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指导,也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具备了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思政教育的渗透,然后再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内容以及教学任务,创设出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思政学习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思政教育内容,并且需要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中思政元素,合理应用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5]。例如,在进行《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材》中“Heroes of our time”的主题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时事新闻开展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之中Who are heroes these days?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讲一讲自己的认知,分享在生活之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例如,在火灾中英勇的消防员、自然灾害下救灾的解放军战士等。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好各种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课堂中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除了要深入挖掘教材之中所蕴含了思政元素,还应当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思政元素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具备了思政教育意义的听力教学为素材,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突破教材的限制,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还应当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提高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并凸显其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为其留下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且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之中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知识体验和感受,进而引发其情感、思想的共鸣,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时候,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教学内容,引用一些真实的故事和案例来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想要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落实,首先便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做好示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对思政教学的理念学习,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和探索,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好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用英文来传播中国文化,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其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中,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高等院校也应当注重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支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交流,学习课程思政的方法,促进教师共同成长[6]。

五、结语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并且授课范围广、时间长,因此,将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融合,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围绕思政教学来设计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持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