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管理分析
2022-11-20赵萍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企业进行技术、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品质。但是,管理理念、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不成熟,导致食品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效用,也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管理的研究,对于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价值
1.1 适应产业化市场的需求
食品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也是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日益深入,食品工艺、加工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随之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伴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更高需求,健康、安全、生态等新的食品消费理念,给设备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最佳方式是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能耗支出。此外,现代食品消费理念的变化以及信息传输速度的发展,食品企业不良的品质信息会对企业的生存带来直接影响[1]。例如“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康师傅等企业的一系列产品销售。而在全面、有效的生产设备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产品质量优势,有效减少因产品品质问题带来事故的同时,建立更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效应。
1.2 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最大优势是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处理,全面降低人力资源的支出。相较于传统的手动加工,自动化生产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在减少人力成本支出的同时,全生产过程能够通过有效监控,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并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自动化的加工、生产方式,具有远高于一般设备和人工加工、生产的能力,在确保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食品加工、生产的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而在大范围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情况下,会进一步降低一般设备的数量[2]。采用标准方式对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化生产设备也可以根据当前的生产要求,调整生产、加工的速度,在保证生产、加工不会间断的同时,有效减少能源、材料的消耗,并进一步保障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统一,从而有效降低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成本。
1.3 食品生产标准化、安全化
自动化的生产、加工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具有精细化、智能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其可通过传感器检测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全自动识别、判断、控制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该方式可以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进行处理,对于提升整个生产线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3]。同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建立的生产流程,可以帮助食品企业进一步建立适合自身的食品生产标准,并在标准化的生产中,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极其智能的微生物、异物等异常识别系统。此外,在产品检测过程中,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快速处理同一批次的产品,以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的安全性。在极力降低人为因素对食品安全带来影响的同时,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在清洗、清理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优势。
2 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 存在设备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
①对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维护,往往存在事后维护的现象。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会主动采取预防性维修、保养,导致设备问题的处理存在滞后性,并严重影响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长期运行。②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维修、操作、保养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体系。维修、操作、保养等工作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并没有针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合理调整,导致维修人员缺乏明确的职责、工作意识,且在缺乏相关知识、理念的情况下,也无法有效地解决设备在生产、维护过程中的突发问题。③设备出现故障是必然现象,对其的管理需要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并保证故障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但在职责不清,缺乏全员维修、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责任推诿、维修保养工作不积极的现象,进一步带来原料浪费、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2.2 不重视维修保养工作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虽然大多数设备主管非常重视维修保养工作,但很多基层技术人员缺乏对维修保养的重视[4]。①存在对维修保养工作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当有主管、管理人员监督、关注的情况下,基层技术人员的处理质量会有所提升。但在无人监管、设备生产表现尚可的情况下,存在较为明显的懈怠情况。②食品企业中设置生产部门和设备部门的情况比较常见,但两个部门属于平行部门,导致操作人员不会对设备的运行、维修保养进行任何评价,而维修保养人员也不会积极应对操作人员的信息反馈。特别是大型自动化食品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品质等问题,需要追究责任时,会出现推诿现象,进一步导致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在生产部门不重视维修保养工作的情况下,设备部门无法取得设备详细的运行、加工数据,很难科学建立有效的维修保养计划来提升设备的运行水平。
2.3 缺乏良好的维修保养记录
①在开展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审核时,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而补采记录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企业的内、外审核,都需要引入食品安全认证、食品危害分析、质量认证体系等规范展开设备的审核。但由于相关记录的缺失,设备部门会采取修订、补充等方式应对,导致维修保养记录并不能真实体现出设备的具体情况。②部分企业并没有详细记录关键、重要的维修保养活动。虽然在应对审核时,能够提供较为完整的记录,但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同时,基层维修保养人员的记录较为随意,没有将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甚至存在没有记录的情况,导致维修保养记录的参考价值不高,不利于对设备状态的全面掌握以及故障的快速确定和排除。
3 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管理措施
3.1 建立基于TPM管理理念的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的特殊性,使其需要更低的故障发生率,更快、更精准的故障检测、维修效率,才能确保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因此使成熟的食品企业采用TPM管理理念,让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设备故障与食品生产爆发冲突的情况下,生产部门和设备部门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对设备故障、问题的及时把握,并从食品安全生产、持续生产的角度,采取停机、待本批次产品生产完成停机等方式进行处理。①企业的车间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在厂家、自动化生产设备咨询企业等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展开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专业培训,并进一步建立TPM全员参与、全员维修的设备管理理念。②需要进一步建立TPM设备管理机制,并向基层员工、维修保养人员进行小组、分批次地培训,推广TPM设备管理理念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提升员工参与TPM管理的积极性。
3.2 大型食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养护的标准化
大型食品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养护、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也是保障设备能够持续、高效生产的重要基础。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设备养护体系,明确不同阶段的养护内容、养护重点,确保设备养护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划保养、档案记录、保养模式以及保养数据等标准化的作业程序[5]。①需要基于“预防为主”的理念,结合生产周期和养护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策略。在展开保养、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做足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保养的规章、标准,确保养护过程的有序展开。②需要遵循“高效”的基本原则,加强故障的监测管理,并对不同的故障模块建立原因纠察、故障排除的针对性策略。③需要进一步重视大型食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备件的管理,根据备件的实际需求、消耗情况,建立对应库存和应急机制,建立备件档案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的备件建立计划采购措施。④需要对备件进行标准编码,并确定生产设备的备件更换周期,建立针对性的采购、库存计划,减少可能出现的库存损坏、成本浪费等现象。
3.3 建立完善的设备监管体系
大型食品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下个环节带来不良影响,并使设备的生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原材料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影响材料品质的同时,还会带来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需建立完善的设备监管体系。①应当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体系,在采取TPM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责任的分工,提升员工重视的同时,使设备问题、故障责任能够落实到位。②需要建立故障监管中心,记录设备发生的故障、频率,并对导致故障的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维修手段。③应当建立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线信息平台,对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及不同的模块进行编号,并建立标准、详细的设备信息数据库。通过WEB信息系统和生产线工作站,对设备的运行过程、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并通过建立明确的维护、保养表单,要求基层人员严格按照对应要求进行填写,从而提升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并帮助建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健康档案,使自动化生产设备故障预防方案的制定成为现实。
4 结语
现代食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食品企业寻求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提升,成为未来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食品企业在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产能、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明确故障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深入挖掘、发现当前设备管理问题的同时,还应当在管理、技术、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合理地应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