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细节的应用
2022-11-20顾学梅
顾学梅
(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引言
历史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学科知识既是对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总结。对历史细节的探究,它不但能够使历史事实变得更加直观,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情感理解,促使学生从历史的剖析与评判过程中进行历史素养的优化,从而实现学生政治思想技能的提高。所以,怎样通过合理运用历史,来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认识的学习效果,是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研究的内容。
1.初中历史教材中运用历史细节教育的意义
1.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教学来说,人们都明白发展历史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在初中学的历史文化课程中,由于老师教学方法的单调,以及历史知识内容的干枯匮乏,大多数学员在这一阶段学的时候量现厌学心态的一种状态,这不但严重阻滞了教师教学进程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对于历史资料细节的运用就不同了,因为它既能够适应初中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也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读书趣味,从而促使初中生在追求真理、探究新知、钻研历史文化现象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历史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了初中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化、从理性精神到情感。学习者在这一历历史习转变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了历史思想,进而养成了学习者的历史文化鉴别能力。学习者在认识历史实质与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教学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借助对历史表象的发现完成了历史实质问题的剖析,在对社会历史细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学习者健康的历史评价意识和判断能力,在兴趣的激励下引领着学习者探索历史、认识历史、反思历史、重新评价历史。
1.2 培养学生对历历史科的熟悉感。历史科的主要特征是研究对象都已经消失,连历史现场也不能够重现,因此很难进行百分百的直接观测,而构建了解整个历史知识框架所必须的所有依据也都是间接取自于过去历史所留下的资料。根据这个特点,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种不真实感,而对历史的运用则能够增强历史的真实性,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最真实的评价,再现场景,通过时空的限制,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接近历史。
1.3 提高学生历史价值观。对初中生的历史文化教育来说,我们不但要让初中生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使初中生在领悟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人格价值观的转变,进而使学生认识、才能、品格等方面和谐地蓬勃发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对历史细节的利用便有效地解答了这一提问现状。它既能够有效优化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能够促进初中生在对历史细节的剖析中,进行健全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学员在剖析历史史料背后内涵、介绍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在发现历史导火索的过程中,对历史事情的发生过程有了一种更加明确的认知,在历史结合中养成了学员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历史剖析中为学生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理念。学校意识到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了解到历史课程的教育作用,以此达到学员品德情操的上升,从历史细节的推敲中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员的历史价值观[2]。
2.初中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种类
2.1 书面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教材之外的综合性文本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教师在普通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材料只是信息提取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想在解决问题时准确地切入,老师应该教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材料,提炼观点,并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2.2 实物史料。历史实物是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活动留下的没有文字或痕迹的实物,即人类活动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利用历史实物资料展示人类文明的足迹,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历史直接对话。当然,我们初中历史课上展示的物品不要求是真实的。一些文物仍然可以收藏,如生活工具、旧硬币、旧邮票、旧书报等,现在教室里常用的文物都是复制品,有些可以由老师和学生自己制作。
2.3 视听史料。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大量影视资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反映历史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视听资料满足初中生形象思维的需要,同时培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围绕历史录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宾至如归,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3.初中历史课程中史料运用存在问题
3.1 课程中占比不合理。目前,不少初中历史老师具有在课堂教育中整合资料的意识,但不具有科学设计和运用的思维。部分老师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总是选用比论文篇幅大的资料,而忽略了所使用资料与历史教材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此外,部分老师把课堂重心置于历史课程内容中,而不能均衡运用资料的比重,又或者根本就不运用历史资料,这会影响学生的了解范围,对历史科目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3.2 内容缺乏真实性。互联网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创造了更为快捷的获得知识的渠道,可是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人们往往对传统史料的真实性无法确定。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倘若老师未能进行准确评估,而把错误“史料”引入教育系统中,非但没有为教育工作提供效益,相反地还会对学习者形成误导[3]。例如,部分影视剧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对史料作出了修改与诠释。倘若学习者把这些内容当成真正的史料,会让历历史习者进入误解。
3.3 引用史料不当。历史在中学阶段也是一种必修课程,但有些老师把培养历历史生考试成绩当作主要教育目的。虽然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利用资料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但是单纯通过灌输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为了应对考试,使得学生逐步缺乏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习积极性。
4.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细节教学的策略探析
4.1 充分激活教学方式。以往老师总能按照学员已有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所引导的教学内容却往往不能吸引学生有意注意。但教学过程往往带有双面性,当学员不能主动配合时老师做出再多的尝试也于事无补。历史课堂教学枯燥化是学校当前暴露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老师们必须有所转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求,把历史课堂教学打造为兴趣教学,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自身营造的环境下主动高效的学习。让学生减少紧张心态,自觉投身到历历史习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才能变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给学生们推荐了一些适当的教学内容。由于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文明,也产生了丰富的历史史料资源,这部分资料尽管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但并不一定具备教育的实用价值。教师必须理解这一道理,要面向网络搜集大量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把真正有益的资料筛选出来。老师在进行历史资料选择时要尽量多的选用历史鲜活资料,以减少学生历历史习的沉闷性。如在讲授“青铜器与甲骨文”时,老师要意识到如果学生生活在现有时代,无法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老师们可以在课后收集一些夏、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图像,使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当时人类的生存状况,这样此方面认识对学生们而言就不再是只停留于头脑中的文字符号。
4.2 运用直观易懂的史料细节。中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普遍还不够健全,在教学初中的历史知识过程中,教师最好办法是对教材中涉及的相对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认识和掌握历史常识,这也是增强初中历史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4]。当然,在开展的历史史料教育课程中,历史教师也要坚持这一教育原则,通过选择直观易懂的历史细节来作为学生的历史常识教学切入点,这往往可以让教师的历史课程教学实施得较为顺畅,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历史认知范畴内认识各类历史事物,从而对历史常识教学形成了浓厚兴趣。例如,老师在对清代末年“洋务运动”相关内容展开介绍的过程中,把李鸿章的人物特点以及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等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并指导学生们以分组协作的方法,进行研究活动。在此环节中,老师首先提供一批观点彼此冲突的历史资料,由学生对照资料加以分析,评判当时社会各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并剖析各种资料所说明的理由。之后,老师指导学员们在他人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李鸿章在历史重大事件中产生的影响,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从多元的视角观察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全局视野。
4.3 帮助学生对史料细节分析运用。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老师的教育目标不仅仅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初中历史知识点,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自我理解水平,这才是发展初中历史课程的正确方向。所以,历史教师在利用历史资料进行教育之时,还必须使学生能够比较主动的对历史细节加以探索,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感兴趣的历史细节来比较深入的了解中华历史文化[5]。老师这种将对我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知识点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训练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是当今时代初中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之一,可以锻炼学生自己从历史细节中发掘问题,并从历史应用上不断解题,进而丰富自己的初中历史知识系统。
4.4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历史思维。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必须合理地利用历史相关知识点,协助学生训练历史逻辑思维。而对于选择恰当的历史知识点,老师还必须和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共价值,以便突破历史课程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推相关的历史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成果。基于此,在历史基本知识点选取中,老师还必须要兼顾到历史细节。如此才能够使原来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变得直接化、表象化,而学生在对历史课程中也才能够产生全面了解,在分析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历史思推,建立合理的历史观。如《三国鼎立》中,老师就必须让学员们利用已了解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历史资料,来分析思考曹操能重新统一北方地区的因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的因素和三国鼎立形势产生的因素,并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训练学习者的历史文化信息分析能力,进而有效训练学生的历史文化逻辑思维。
4.5 注重史料细节的运用的侧重点。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特征,历史教师在利用资料进行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时,需要运用文本资料和图片史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图片资料的易接受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探究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在利用图片资料时,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点内容,历史教师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内容展开研究时,必须有明确的侧重点,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掌握更多的历史资料分析技巧。当然,在图像资料的选取上,教师就必须在数量丰富的历史图像资料中选取最适合于课堂教学,且含义深远的资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图片资料内涵展开细节性探究,进而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内容来理解各个历史社会的历史人文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世界史知识水平[6]。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为例,就需要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有盛转衰,以及唐朝覆灭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特殊局势。虽然初中生以及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但是在材料的研读上还是存在一定地障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物图片,并根据人物来介绍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内容。而后还可以给学生们播出有关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的视频,使学生认识战争即使经过,并探讨历史事件间的关联,从而找出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更直观的认识到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
4.6 围绕史料精心设计问题。历史材料的教学通常应侧重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和发挥作用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史料时,可以将当前的新闻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突出史料教学的社会性、现实性和时代性,使我们真正学以致用,了解过去,了解现在,了解社会,了解我们自己。通过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来培养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理解。书中的史料很少涉及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用思考问题的方式认真阅读史料,结合课文内容准确回答需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对于没有思考问题的相关史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有启发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新形势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有关史料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水平,以便课堂上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表现,即精选的史料应该照顾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计划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渐进测试的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思考,贴近学生最近发展的领域。同时还应该注重开放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史料引入课堂内容:《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并通过两个句话来为学生提出: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局面?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学习。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七雄都有谁、战争的特点都有什么、著名的战役是哪些、战役中的重点人物都有谁等,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和拓展这段历史。
5.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建议
5.1 要重视教材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课本除了正文部分之外,尚有大量的辅助材料。课本中提供的历史资源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予以足够关注,认真仔细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做些必要的补充[7]。有些老师在应用史料时只是单纯地补充课外资料,却淡化了课本所提供的历史材料,甚至对有的材料视而不见,那是很不可取的。老师们选择课外资料,是为了更好地证明历史教学的基本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场最,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运用史料时要重视教材的主体地位。
5.2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开始逐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方法,但有时逻辑思维中的具体形式的成分仍然会起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并能够区分逻辑推理过程本身的逻辑方法上与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但是,由于中学生的思維方式往往深受具体表象成分的影响,所以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还是会习惯性地着眼于与表面的事物直接的关系,又或者无法冲破感观经验的局限面获得对现象的实质上的认识。因此中学生往往更喜欢接触简单直观易懂的信息内容,包括图文资料、神话故事传奇。所以,对于课外学习资料的选取,既要适合于教学,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喜好。
5.3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是学习者群体建立认识的推动者、协助者、支持人和合作伙伴,而老师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出问题的线索和对学习策略的协助,并创设或建立教学情景,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以训练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老师在平时也要作有心人,注重于搜集有关资料,并归纳整理。在使用资料时,也要紧扣主题设置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从问题情景和活动内容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规律性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是解析我国历史人文常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生历史文化教学中,为有效实现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理解,优化初中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素质,升华初中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情感,在针对史料细节的运用方面,教师应正确看待初中生的历史理解特点,科学合理地利用历史资料进行教学,并对史料细节做出恰当的教学运用,以提升历史文化上课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