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开展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2022-11-20沈林玉
沈林玉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游戏教学模式产生。游戏教学法同时具备传统教学和游戏教学的优势,具有明显的游戏性和教育性,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1.游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1 直观性特点。游戏可以直观的展现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正确的思想[1]。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会依靠单一的教材开展教学,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仅仅能够注重部分内容,并且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忘记。而游戏则是以学生熟知的内容为基础,并且是以学生的实践行动为学习载体,如此可以让学生全面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精神。
1.2 循序性特点。数学知识的讲解需要较长的时间,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数学游戏的层次性可以为数学探究逐渐深入提供必要保障,可以为学生实现从单纯的了解数学知识向在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转变。教师在设置数学游戏中,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能力,保证游戏难度的适中性,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合理设置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相似数学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并且,相较于重复的习题练习,重复的游戏同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且,游戏并不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深入理解游戏化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更新和优化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长此以往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会大大降低。
2.2 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制定的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缺乏完善性,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较简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一旦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偏[2]。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核心,但是很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会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体,这导致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不足,会大大降低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2.3 缺乏师生有效互动。在使用游戏化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中,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是重要渠道,同时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中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和沟通。在开展课外活动中,仅仅制定了游戏,并没有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增加师生间的距离。此外,教师举办的教学活动明显不足,学生参与性较低,在举办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多种问题。
3.开展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
3.1 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程知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这一环节占据的时间较短,但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实际上,只有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正式授课环节中[3]。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游戏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十分活泼好动,因此调整上课前的状态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设置具有较强趣味性且包含大量数学知识的游戏,从而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中,为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提供便利。
比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令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喊出口令后学生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教师会说向南迈一步,向右迈两步等。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一些问题,即学生们无法确定哪个方向是南。当然,这个游戏的“漏洞”是教师故意设计的,目的便是引起学生的游戏矛盾心理。在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一常识,引入东南西北的概念,之后再开展游戏。当完成游戏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东、南、西、北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和见解,随后教师讲解本节课知识点。这一口令游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更快、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
3.2 利用游戏探索新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提供便利。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发现问题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顺利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全新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花费大部分时间来讲解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较低[4]。而教育改革明确要求要给予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思维足够的尊重,积极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解数学知识,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而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结合可以实现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在了解和分析问题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比如在学习“千克与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提出一个经典的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一个重一点?”,这时思维不太灵活的学生会认为一斤铁比较重,只有少部分学生说同样重。由于不同学生的观点和答案不同,因此,他们会积极讨论和交流以说服其他学生,并对正确答案抱有强烈的好奇心[5]。当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分析讨论,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秤、一斤铁、一斤棉花,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后学生们会发现是同样重。在这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天平和砝码,让学生先利用天平测量某一样东西的重量,然后再竞速使用砝码拼凑出相同的重量。这样的游戏考验的便是学生对千克与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以及考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样的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游戏,学生将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中,真正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
3.3 利用游戏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讲授教学重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知识会有一定程度的划分,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核心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教学重难点是难度较高、抽象性强的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6]。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前掌握这部分内容,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由于该节课知识与以往知识相比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概念和计算方法上很容易出现混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水果的游戏,以此方便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在参与游戏中,学生会以小组的方式,并且不同小组人数不同,随后教师为不同小组发放不同数量的苹果,当分发完苹果后,小组学生会发现有的小组有剩余,有的小组没有剩余,随后教师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7]。并且,在初步的游戏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游戏中水果的数量,引导学生对“1”和“余数”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35个枣子,让学生均分给三个人;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把瓜子(10颗),然后让学生均分给三人。然后让学生找不同。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不再抽象,不仅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而且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3.4 利用游戏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增强课后练习趣味性。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巩固和应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但是一些数学练习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计算题,学生利用公式便可以解决,趣味性较低。如果增加大量这样的练习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做数学练习中出现不认真的态度,使数学练习失去原有的作用,最终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避免为学生布置枯燥的练习题,而是要不断创新练习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练习在巩固数学知识和加深数学知识记忆中的作用[8]。在数学练习中合理应用游戏,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含义。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分别扮演消费者、售货员等角色,其余学生则有一定的活动经费购买学习工具、玩具等。当然,为了增强游戏的教学性以及趣味性,教师可以将这一游戏设计成一个较为综合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先让学生自行组成各类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设置一定的资金以及能够卖出的货物。然后各个小组通过自己的资金购买其他小组的货物,假设举办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游戏的比较规则,便是哪个小组能够精确地进行买卖,并举办合适、有意义的活动。例如,A小组便“售卖”各类文具,买入水果和零食,“举办了”一场“营养均衡”的茶话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需要做好账目记录,并且不在买卖过程中出错时提醒别人,而是在游戏后进行总结交流。在这一游戏中,学生将对元、角、分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也会有效辨别人民币。通过这种游戏练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深度,而且有利于避免出现重复练习现象,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某一知识的讲解后,可以通过游戏来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以及数学学习薄弱环节,从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巩固所学知识。
3.5 利用游戏调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是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分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一旦超出这个时间段学生将会马上进入到松懈的学习状态。事实上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可以被理解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者,要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为他们打一剂鸡血,并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应用游戏。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足以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个调节氛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放松,更加快乐。
比如在计算类课程中,学生们会因为计算的枯燥性而对课堂产生厌倦情绪。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道:“同学们,学习完这一部分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在学生们振奋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开展一个简单、趣味的小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竞速回答的游戏。当然,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有参与感,教师可以将游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2”这样的非常简单题,主要考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第一个举手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得到进行游戏的机会。第二个阶段,便是教师对这个小组,给出几个较难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进行竞速口算或者笔算。总共三道题,以回答对多的学生为胜者。这样的游戏可以开展三次,如此可以让三个小组的学生得到深度的参与,全面同学得到浅度的参与。但是,无论是何种学生,都能够产生对游戏的期待,并且,这样的游戏,对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3.6 利用游戏开展练习,使练习不再枯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的应用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做大量的习题,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与此相比新鲜的事物更具吸引力。如果在数学练习中融入游戏,那么将会获得不同的效果。学生会在游戏中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从而获得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当学生感受到成功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的数学练习不再是无趣。
比如在复习以往学习的多位数知识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不太喜欢复习课,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复习中引入游戏,并提前告知学生在上课时会玩一个游戏,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如果复习的越充分,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表现的越好。随后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抢答游戏,使用题目的形式呈现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答的又快又准确的学生获胜。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会纷纷加入到抢答队伍中,慢慢地整个课堂氛围将会更加活跃,而在游戏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落实个性化和差异化。即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抢答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设置判断题,以便让优等生更好地明晰易错点;对于后进生,教师需要设置基础的阐述题,以此激励后进生积极记忆各种基础的定义。这样进行游戏设计和开展,学生的记忆、参与游戏积极性便会得到有效的增强。并且,不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因为游戏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和学习态度的情况。
4.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的作用
4.1 有利于帮助学生收获数学知识。受到心理特征和成长特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长久集中注意力,并认知学习数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与学生喜欢游戏、活泼好动的特征相符,可以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通常情况下,游戏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在教学中引入游戏需要小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一位学生组织游戏。游戏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将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提升学生发展的健康性和全面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元素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在多个教学环节中融入游戏,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积极作用,积极贯彻和落实寓教于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