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指导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11-20王磊
王 磊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实验小学 安徽 寿县 232200)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许多教师仍然保留著单一化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点,忽略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对此,在当下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中,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运用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和思维能力发展。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数学学习的学科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的几何认知,帮助学生学会整合数据以及举一反三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到的内容,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2.1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比如,在生活当中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便会用数学的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2.2 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势必会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处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但是针对目前的发展来说,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无法为当下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反而会限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他们今后学习的起点,所以要及时认清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教育改革,配合新课改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而努力。而高效课堂构建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学生被动式的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课堂高效性这一点的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从根本上去打破这一教育僵局,从学生的积极性入手,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交流性学习,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4.1 开展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缺乏给予学生主动而深入思考的机会,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一度阻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发挥,课堂氛围单调而沉闷,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改良教学方法和氛围,尊重和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价值,授课贴近学生生活,提倡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与教师互动。故而,教师可借助游戏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乐于了解问题,并能深入探究数理问题,进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以“千克、克、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猜一猜”的课堂游戏,引导学生思考的2千克棉花与2千克的铁相比哪个更重。有的学生认为铁沉,认为铁应更重;而有的学生觉得棉花虽然轻,但比铁看起来多得多,因此认为棉花重;还有学生支持棉花与铁同样重。学生的观点存在显著的差异,故而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激烈讨论,同时大家对重要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要启发、点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借助秤来比较上述棉与铁的重量,求得两者同样重。通过这种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生活背后的数理知识产生探究热情,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探讨活动中,进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4.2 营造合作探究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合作探究作为新课改众多教学法中有效的模式,可以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他们在合作中习得知识,并提升自身的能力。故而,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可落实生本的教学理念,开展“先学后教”方式,要求以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自主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拓展其发散思维,同时增强了生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例如:以“多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有关新课的学习提纲,然后交由教师来评审,重点看孩子们所制定的提纲是否符合新课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配,引导他们在小组内和组间进行探讨、交流和共享提綱内容。从而在合作探究中,很好地建构起关于新知识的体系。此外,为了有效将知识与生活链接,开阔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上可以导入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导每小组成员描述其对多边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们探究到多边形问题的突破口,能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并学习和掌握数理知识。
4.3 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应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目标,游戏作为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生能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学生思维及行动结合的方法。自古至今,任何地区的儿童均喜爱游戏,游戏不仅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也能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设置生动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及学习需求,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主动性。比如,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教学任务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方法。针对该教学内容,学生对数字敏感性不强,对教学过程没有针对性设计,无法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教师可通过“找朋友”游戏展开教学。教师选择三名学生站在课桌前,每个学生背上贴上三个算式,并选择10名学生参与游戏,为每个学生发放卡片,教师说“开始”时,学生将数字卡片贴到对应的算式上,达成“找朋友”目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也要积极参与,教师找朋友的速度较快,学生对此会感到惊奇,随后教师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了解课程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教学法,可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4 注重课后评价,推动学生成长。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评价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目标是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全面及规范的教学评价制度,有利于为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差异化学习结果上,兼顾学生性格及心理,利用不同的标尺看待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档案袋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激励制度,激发学生课堂探究兴趣,比如,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教师为学生发放奖品,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教师也要发放小红花,对学生表示鼓励,通过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班级氛围,让学生均能投入数学知识探索活动中。
4.5 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各种学习思想,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深度教学的课堂上贯彻各种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全面发展。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深度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引入过于复杂的知识点,否则会让小学生感觉学习困难,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科学地寻找各种途径,一改传统教育中的各种不足,除了传授知识点以外,还要让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的有利方式,避免陷入困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几何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将不同的图形展现在显示屏上,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归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然后逐步深入讲解,凸显深度教学的价值。
深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小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且根据数学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完问题以后进行反思,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寻找更加科学的解决思路,并通过深度教学,使他们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4.6 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分层教学法对于因材施教有着重要的帮助。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有不同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具体来说,在教学中,首先要以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连接点,在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当中,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方案和预习所预期的目的,通过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前基本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完成部分的习题,而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要保障学生在一定习题完成的基础上上升难度,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其不断提升自我拓展知识,完成更高的挑战,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都有所收获。
4.7 结合学生生活,提炼重点数学知识。若想实现生活化数学教学,教师需要认清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三个根本问题:第一,生活化教学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生活开展。第二,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需要重视教学制度的重新构建。第三,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核心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真实发展。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中,选择一些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得到创新与优化,进而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同时,教师在搭建生活化教学时,应当选择一些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配合、听从教师的教学指导。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以自己为例,对学生说:如果老师的身高用“1”来表示,那么,老师的头长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呢?问题提出过后,教师要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让学生现场自己想办法进行估测,教师课件演示用头长测量身高的过程,最后大屏幕给出提示图,问学生:从图可以知道老师的头长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如果老师的身高是178cm,那么怎么求老师的头长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从图片、文件中提炼出重点内容,自己寻找解题线索,以此达到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4.8 构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数学课堂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压抑学生的个性,还会阻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而且,数学学科作为大部分学生的“拦路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敢提问、甚至不敢开口,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课堂就产生了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基于此,我们可以引入问题教学法,通过构建数学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我引入了游戏教学法组织了课堂游戏,游戏也是构建问题情景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其次,出示游戏规则,即每组学生由第一名学生开始报数,当遇到3的倍数时,则要说“过”,若是说出了该数字,即为失败,直至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在游戏的起始阶段,由于数字较小,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能够快速在脑海中分辨出3的倍数,但随着游戏的进行,数字越来越大,很多学生被淘汰了。在游戏结束后,我提出疑问:“之前我们学习过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时,学生开始思考3的倍数有哪些共性特征,当学生开始思考时,他们会产生疑问,这时,我再适时进行点拨,顺利推进教学进度。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景,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活跃其数学思维,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4.9 利用实践课程积累教学经验。实践课程,应当是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都是丰富小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样要关注教师的实践课程体验,让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体系中,应用类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学生完成的练习中,应用题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在没有接触未知数这个数学概念之前,小学生需要利用逆向思维,根据结果推导条件,完成结果的探求。逆向思维,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越强,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在教师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建立独立的模块,像逆向思维模块、变通思维模块等,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了解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未来的数学课堂中加以应用。
像针对“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模块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组织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自己不同的解题方式。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活络起来,更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形成和个人学习技能的丰富。教师课程体系中,以模拟课堂的方式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针对一个教学内容寻找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教师积极响应,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探寻有效可行的教学法,逐步使教学提质增效,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