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2022-11-20肖方珍

读与写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肖方珍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文公分校 福建 尤溪 365100)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教育始终都是长久不衰的话题。新课改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养重中之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常规教学,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了全新的情感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而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特别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属性提出更多要求和挑战。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设置不合理。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学科的难度和灵活度不断增加,但是很显然,学科比重并没有发生很大改观。考虑到中考需求,大多初中学校在分配学科课时方面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主要学科与副科学科的课时比重严重失衡,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副科,占比自然小。甚至排课的时候也经常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考验,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又要把控好课堂教学时间,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多数学生因为道德与法治分值小而不重视,基本不会回家再去做该学科作业,更不会主动花时间去背诵本学科,老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实践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腾出实践把作业和背诵内容当堂完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难以将以上两点进行有效把控,以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

1.2 对课程缺乏正确认知。近年来,虽然教育体系不断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以往的陈旧理念剔除,但是只要中高考机制还在,传统教育理念就不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上近年来的改革不断弱化道德与法治的分值比重,而考试难度在不断增加,而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在这种错误的认知理念下,自然不会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应对中考,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及其家长,更愿意将精力投放到主要学科上,忽视了副科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正确认知,未能意识到该学科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该科学学习当中,学习效率自然低,不利于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

1.3 只重教法不重评价。近年来课改搞得轰轰烈烈,许多老师把目标关注点放在课堂教法学法方面,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讲究学生的课堂参与,但是许多老师忽略了课堂评价的作用,把评价孤立起来了,良好的课堂评价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升华作用,及时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当堂纠正学生的缺点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授课方法,以及课堂生成中的当堂评价。

1.4 过于强调形式,而不重视教学效果。课改的理念是学生为主体,所以许多老师教学的课堂就像表演,课堂中学生非常活跃,教师变成一个旁观者,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开课上面,一定要有学生讨论,而讨论搞得四不像,学生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属于假讨论,讨论后没有总结,没有点评,学生讨论完了之后也不知道收获是什么。还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播放好几个视频,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可是看完后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大部分老师觉得一节课时间很紧张,不够用,实际上都是没有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脱节的缘故。

1.5 评价是形式单一,或者以评促教的维度没有实现。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体现在方式和语言方面。就评价方式而言,只关注优秀生,忽略后进生,未能对后进生及时评价;只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才给与一定评价,对参与课堂活动的其他同学忽略了;评价的方式只是口头评价,没有用其他方式进行创造性评价;只有老师评价学生,没有生生互评。语言方面,只言片语,重复性较大,比如:你真棒,说的真好等等,一味地重复这种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食之无味;评价不重视内容,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评价,让人感觉虚假等等。其次,课后评价做得不够到位,评价也包过自我评价,不能自我反思,没有对本节课的教学优劣做个总结,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2.1 采用教学评一体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是呆滞的、缓慢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具备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学生个体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如学习水平、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领路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而不是视而不见,自顾自的沿用以往固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基于此,教师作为主要施教者,除了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之外,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政治具体教学中,采用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同时配合民主化评价方式,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培养[3]。

比如,在开展《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思路,先不必着急讲授新知识,而是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质疑:“某位同学在网络中结交了一个朋友,他们俩非常合拍,常常侃侃而谈,一天,这名网友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该名同学和他见面。同学们,假如你是这名同学,你会答应这位网友的请求吗?请大家积极踊跃地说明原由。”这个问题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当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引来了学生的热烈回应。在这种民主氛围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说:“当然不能见面,因为你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人还是鬼,万一遇到骗子可就坏菜了”、也有的学生说:“如果在确定对方也是学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见面,这样有助于增进感情”。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进行客观、准确的评论,指出弊端,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同时鼓励正确观点,以此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可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其设身处地的全面考虑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懂得要辩证地看待网络,从而帮助其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

2.2 采用教学评一体化,达成学生情感体验,渗透核心素养。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开展,前提基础是学生对该学科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政治课程教学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7]。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情境教学是教师惯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构建一个与教学课程相对应的真实情境,带给学生置身其中的感受,以此增强其情感体验,可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观意识,使其思维始终保持独立性,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解读和探讨,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点需要的注意的是,构建的教学情境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贴合,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8]。

比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火遍全网的“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的相关视频,该视频在网络一经播出,立刻引发了大规模社会舆论,一度成为人们闲余饭后讨论的热点,因此,学生对该事件并不陌生。利用这段真实案例作为新课程的切入点,瞬间吸引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聚精会神的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视频播放完毕后,趁着学生对视频内容还在回味之际,教师应紧抓教学时机切入主题:“这段视频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重视规则并遵守规则,否则惨痛的教训会教你如何重新做人。当你遇到下面的情境,你会怎样做?”情境一:放学回家的路上,马路上的车辆比较少,很多人无视红灯横穿马路,你会怎么做?情境二:在电影院内,许多人正在排队买票,这时有两个人强行插队,将原本井井有条的排队秩序彻底打乱,你会怎么做?之后挑选几名学生对这两个情境进行表演,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将事件好与坏的结果真实的表演出来,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站在设身处地的角度进行表演,可使其深刻地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其自觉维护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借助事件结果的警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9]。当然这一过程也对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品质进行渗透,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3 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提升课堂的有序性和效益性。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时间本来就只有那么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情感体验,渗透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教学计划。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始,所有的设计初衷都是为了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如果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有活动,老师也很有激情,可是过后回味发现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设计要合理有序,层层深入,把主要的问题分解成环节,通过一节课两三个环节达成目标,环节和环节之间又有深层的联系,学生上完课要有收获,有体会。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简约性,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而不是搞花里胡哨的表演。课堂有序就能提高效率。

比如:设计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以礼待人这节课时,我们就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设计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景展现P37小岩一家约朋友吃饭的材料,提出疑问: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提示:从语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考虑)抛出问题后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礼仪,以及有礼的表现。学生说完教师及时总结,注意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表达的状态并及时给出评价。第二环节:播放一个视频,“有礼走遍天下”让学生谈谈看完这个视频后你的体会(提示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角度)可以看完后给出5分钟谈论,然后让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记得补充和激发学生回答积极性。这个环节结束后老师也要总结:文明礼仪的作用。第三个环节:展示“程门立雪的故事”,并对这个故事中的杨时进行评价,并说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学生思考并尝试发表观点,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之人。三个环节看似独立,其实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因为设计的理念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了这个大方向,目标明确,环节就可以非常清晰的设计出来,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和激励,评价始终贯穿在课堂之中,课堂效率也很高,学生上完之后道德体验感较强。

2.4 采用教学评一体化,重视评价的多元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在了成长过程中的青春叛逆期,有着自己的主张,但由于其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容易被他人思想左右。初中道德与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道德观,在其成长路程中增添指明灯,使得懂得明辨黑白是非,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传统教学模式更侧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淡化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教育目标不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实现课本内容的向外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的优点得到了肯定与延续,更是对学生存在的不足给出了针对性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塑造自己[4]。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法治或政治思想相关的节目,如《今日说法》等,将实际案例作为新课程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让其对当前社会政治热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认知。之后由教师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讨,以此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能力[5]。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丰富了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动力,既不利于其学习水平提升,又不利于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式趋向于多元化,评价标准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小组合作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为其树立学习的信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独一无二的潜能,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6]。

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基于该节课堂的教学特点,如果采用非黑即白的评价方法,既不公平,也不太会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评价方式应敢于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性评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升华。当然,鼓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肯定,而是在发现学生不足之后,并不是立即点破,而是通过相关引导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由此可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素养能力[10]。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告诉学生那些是能做的,那些是不能做的,在这面镜子的照射中,在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学到适应社会的真本领。它的内容立足于社会实践,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可以矫正学生的三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11]。作为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育人的属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实践目的就是为达成这样的目标而进行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我们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摸索改进,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