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

2022-11-20章志青

读与写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心理

章志青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小学 江苏 宜兴 214231)

前言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能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一些学生会一些出现心理问题,如承受力差、人际交往敏感、厌学等情绪,这会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将心理健康在教育融入到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要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为这个新世纪创造有行动力、有创造力的人才,促进我国未来社会的建设[1]。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教育的称呼,开展德育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爱国主义,能够正确判定善恶美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二者相互联系,将这两者融合具有以下的意义,第一,这两种教育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能关注到同学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品质。第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校园宣传、课外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能为德育教学与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当前,家长、学校、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融合能营造和谐、积极的生活和环境,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正能量的氛围,成为他们前进路神上指路灯、引路人,让他们拥有合理发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此外,两者融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品格不仅与他们以后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还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紧密联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说,德育倾向于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思想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前,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让同学们在接受德育知识时,有向上、积极的心理,达到当今教学的目标。

最后,两者融合能让同学们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德育教育有助于让同学们养成正确的三观,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这门学科在培养人才时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在教育中有一定的机制和组织,但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当前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相应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将它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得育是一种准则,能规范社会秩序,但教师在教育中会遇到学生反抗、抵触的情况,此时教师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同学们了解他们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能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分析他们对德育教学不感兴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2.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现状

2.1 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会严厉地授课,这会让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惧怕、胆怯等心理,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相似性的特点,教师想要将两者更好地融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2.2 教师指导性弱。一些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熟悉,他们缺少专业化,一些教师还会兼任学校的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教学效果不佳[3]。还有一些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不能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同学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但一些教师教学过程较为生硬,教学深度不足,这会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课堂的价值,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教师要成为一名心理教师,满足以下的要求:要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文凭;要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的全部课程;要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教师要辅导学生的心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解决他们生活中出现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当前,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是学生辅导员、思政工作者,他们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经历长期的实习,通过是参加一些短期的培训,边干边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将心理健康知识很好地融入到德育教学中。

2.3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是教育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体系越完善,但一些地区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德育教育,这与教育目标相违背,这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设施不完善,基础教育不完整。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无关紧要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这可看到心理健康还是停留在表面,普及率低,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

3.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生活经验少,内心较为脆弱,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但他们较为依赖教师[4]。根据这一情况,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倾听同学们内心的困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德育教学中,要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关心,让他们有正确的师生观和学习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活泼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教师也要更新教学观念,自身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亲切地对待同学们,与他们建立朋友的关系,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当前虽然一些小学学校已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正确梳理和分析同学们的内心,同学们可能出现一些健康问题。为此,教师要深入探究同学们的内心想法,及早发现他们的不良倾向,以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一些同学不良的心理倾向,要及时指导他们,让他们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例如,教师可增设信箱,一些学生在面对面的交谈中,他们不敢表达自身的所有意见,这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心理动态,可鼓励同学们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自身想法,这能减少面对面的尴尬,班主任还可针对性解答他们存在的问题,如此他们的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3.2 培养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需要是专业素养高的教师。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德育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5]。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巧、综合方式,他们会充分了解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校还可邀请相关的专家为教师讲解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这些教师积极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给予相应的指导。也可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考取成功的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吸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效落实两者的渗透工作。在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可制作心理健康调查表,通过QQ、电子邮箱等隐私的方式发送给学生,这种方式能让他们感受到心理健康的新颖性、趣味性,能有效保护他们的隐私,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这能有效提升小学得育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搭建实时对话窗口,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得育知识,还可讨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讨论的主题与德育、心理健康相关即可。教师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要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不要批评他们,而要激励、鼓舞他们,以免影响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结束后,可就学生的想法开展德育教育,纠正他们心理上的错误思想,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

3.3 拓宽传播途径,开展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当前一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水平不高,不能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频率也不高[6]。由此,拓宽传播途径,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师还可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以此将德育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让他们观看一些建党、建国的影片,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当前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可借助网络将心理健康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可向学生推荐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让他们在平台中多方面互动交流。对于网络中的热点问题,教师可展开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从中获得德育知识,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心理状态。

除了上述的途径外,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行为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需要经过不同的环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尝试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引入心理健康测试,让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还可组建心理健康咨询社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合作、交流、探索、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也可组织“快乐的少先队员”,引导同学们当一名志愿者,主动清扫校园,去街道看望老人、打扫卫生等活动,让他们学会奉献,亲身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光荣。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收获德育知识和积极乐观、敢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3.4 家园合作,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氛围。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心理健康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给予重视[7]。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合作,为提升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品德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情况,与父母的关系等,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还可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我眼中的幸福家庭”,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在活动中同学们演讲,家长总结,这种亲子活动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温暖,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教师可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家长身上,利用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家长的教学观念,让家长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是网络化的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关键是班主任,家长是辅助力量,二者之间要密切联系,营造融合的新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树立起正确三观,创造良好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网络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班主任要看到这一点与家长联手,提升德育管理效率。教师要与家长随时随时联系,建立联络机制,能够多角度、多方面讨论德育管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另外,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与学生网络互动,给予他们技术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正面上网。对于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长,他们在管理自家孩子时会存在不足,班主任这时要做好调查、沟通工作,为家长提出一些补救建议,让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运用网络,从中获得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德育知识。

3.5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存在不足,当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去解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在同学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用言语打击他们,不能不管不顾,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8]。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教学为主,当同学们取得一些成就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在讲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时,教师要有耐心,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为同学们讲解简单的知识,在讲解复杂的知识,不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此他们会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小学生的心理有着快速的发展,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看到他们的细微心理变化,满足他们的需求,能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尊重学生,换位思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相信自己,有坚韧的性格。例如,当有学生违反班规时,教师不应马上批评他们,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将心中的苦楚倾诉出来,能向教师敞开心扉,接着向同学们展开说服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能主动改正自身的缺点。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如此他们也可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能思考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也能让学生收获成功和自信,形成勤劳尚学、自信从容的品德。

3.6 教师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要以自身的品格影响学生,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要有正面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教师的生活作风、言行举止、工作态度都会对同学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在潜意识中会不自觉模仿教师的这些行为。教师生活态度应积极向上,着装要得体,工作要努力认真,教学要清晰明了,如此同学们会被教师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风尚和品格。教学氛围也会更加愉悦轻松,教师在教学中会为同学们讲解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他们会更好地接受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品格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的一个亲切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产生影响。由此,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信任自己,有效培养他们的个人行为修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身上的正能量,让他们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产生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其中,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特点,规划他们的未来发展。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知识相结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接受正确的德育引导,让他们获得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心理
《中国德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