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母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2022-11-20黄定雄周艳华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营养物质后备菌群

黄定雄,周艳华

(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龙光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百色 533708;2.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巴头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百色 533711)

0 引言

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直接关系仔猪的健康状况及产仔数等关键指标,进而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母猪妊娠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没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进而导致仔猪的胚胎发育受到负面影响。饲养过程中母猪的营养饲料、饲养环境、遗传因素等均是影响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尤其是饲料影响因素,关系母猪的机体状况及仔猪生长发育[1]。妊娠母猪养殖过程中在配种前后需要做好营养物质的供给,这对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及仔猪的机体健康状况有关键的作用。

1 妊娠母猪的肠道菌群特点

妊娠母猪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竞争。通常将妊娠母猪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按照微生物与母猪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共生菌、条件性致病菌及病原菌3种。妊娠母猪饲养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应激、饲料的转换及疾病等情况时,妊娠母猪的肠道菌群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当菌群变化超过生理调控范围时,会出现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的现象,这时在妊娠母猪的肠道中条件性致病菌及病原菌逐渐在肠道菌群中占据优势,进而导致妊娠母猪出现疾病症状,如免疫力下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2]。

妊娠母猪早期胚胎是无菌的,通过胎盘的微生物传递及初生仔猪通过母猪的产道、母乳喂养及环境接触等过程,使微生物在仔猪的肠道中获得定殖。若妊娠母猪在妊娠阶段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将出现大量的有害菌群排出,增加了仔猪感染有害菌群的概率。研究发现妊娠阶段出现肠道疾病的母猪,出生后仔猪的生理状态显著下降。抗生素是母猪肠道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它的治疗效果同样也是通过影响妊娠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来获得的[3]。

2 妊娠母猪的消化生理特性

研究发现在给妊娠阶段的母猪和空怀期的母猪饲喂同样的饲料后,妊娠阶段的母猪增重显著高于空怀期母猪,其中主要是由于妊娠阶段母猪的子宫及内容物的增加及母体组织的生长,这说明妊娠阶段的母猪机体合成和代谢能力均有所提高,母猪肠道消化能力提高。

母猪妊娠阶段处理消化生理的敏感期,容易受到内分泌状态、母猪日龄、季节变化环境因素及饲料品质的影响。其中便秘是妊娠母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其他继发性疾病,给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3 妊娠母猪养殖中科学的营养供给

3.1 妊娠母猪配种前的营养供给

生猪养殖过程中妊娠母猪配种前的饲养主要是指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当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科学、全面的饲料营养物质供给对于后备母猪的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系统的成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母猪繁殖系统的功能对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敏感,对于后备母猪养殖饲料中严格禁止使用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类饲料原料,这些非常规饲料原料中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游离棉酚和芥子碱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后备母猪的繁殖系统和机体健康状况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后备母猪饲料的品质,严格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

后备母猪的饲料原料需要保障满足其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而且需要避免后备母猪出现机体过肥的情况,可以通过控制后备母猪饲料中能量原料的摄入,适当添加青绿饲料或者鲜草饲料等,补充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保障后备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实际养殖生产中需要在妊娠母猪配种前的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保障母猪机体良好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养殖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量通常控制在与妊娠母猪营养需求相当的水平,现阶段对于后备母猪能量需求的研究较少,要结合生产情况及母猪的机体状况对母猪的采食量和饲粮营养物质配比进行合理的调整。后备母猪在配种的前期阶段需要保障机体脂肪的储备,若脂肪储备不足将导致繁殖性能的下降,同时还会缩短母猪后续的使用年限。但机体脂肪含量过高将影响后续仔猪的存活率和健康状况,生产中常在后备母猪配种前一段进行适当的限饲,避免后备母猪出现机体过肥的情况。一般建议在后备母猪出现第2次发情时体重控制在110~120 kg为宜[4]。

3.2 妊娠母猪配种后的营养供给

妊娠母猪配种后的饲料营养物质供给主要是指母猪妊娠期间的营养供给,通常我们将母猪的妊娠阶段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不同妊娠阶段中母猪对于饲料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母猪的妊娠前期阶段通常是指母猪在配种成功后的30 d以内,在这个阶段的养殖过程中,母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没有特别的变化,需要注意把控饲料的品质安全,禁止饲喂发霉变质或者品质低劣的饲料。妊娠前期阶段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需要达到14%,适当补充叶酸,以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母猪配种后的31~84 d为妊娠的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中需要保障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母猪的采食量可以适当提高,母猪摄入的营养物质水平将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母猪在临近生产前30 d为妊娠的后期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提高母猪饲料中精饲料的比例,减少青绿饲料的饲喂,同时保障母猪饲粮中充足的蛋白质供给,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越到后期阶段对于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越大。后期阶段母猪饲料中每天的蛋白质的供给量需要达到120 g以上,钙需要5~8 g,磷需要4~5 g,每头母猪每天精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在2.5~3.0 kg为宜[5]。

4 结束语

母猪妊娠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了解妊娠母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可以有效的改善母猪的营养状况及生产性能,妊娠母猪良好的机体生理状况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状况有改善作用。通过做好妊娠母猪养殖中配种前和配种后的营养物质供给可以有效促进母猪的健康状况,改善其繁殖系统的功能,进而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营养物质后备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奔驰车后备厢盖故障2例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公 鸡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