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技术课程融合策略例谈
2022-11-20邢玥
邢 玥
(山东省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
1.融合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劳动技术教育内涵
1.1 科学与人文全面发展的人才。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割。而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也曾在清华大学做过一次题目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著名演讲,谈文、理分家导致人片面化发展的问题。我国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既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人文素养。[1]当具有人文素养的科研人才和具有科学知识的人文工作者共同工作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从而更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创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工作过程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1.2 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当人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具体体现就可以参考教育部组织在2016年研究的文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素养》的核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内容上分为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文化基础,而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则是文化基础这一个方面的两个具体表现之一:
(1)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人文艺术;(2)能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3)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这里对于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让科学类学科在实践过程中,有了具体可依的抓手。物、化、生等科学类学科课程都在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当然也包括了融合人文底蕴素养的课程教学。
1.3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融合于劳技教育。为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的现象,强调对于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应提高重视。《意见》从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出发,要求各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有目的和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在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养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品质。在这些劳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体力的锻炼,意志力的磨练,同样有科学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应用,所以,在劳动教育中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样必不可少。
通过相关调查和文献研究,目前我国劳动教育中对于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特别重视。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劳动教育”、“人文素养”没有将两者综合起来的研究报告和期刊论文。而在一些已经实施的劳动技术课程内容中,也没有明晰的依托于人文底蕴的劳动教育的内容。
智能电子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一门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科学类劳动技术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新颖、有趣的实践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通过智能电子电路的设计搭建等任务,学习电子电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体会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劳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不论是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角度,还是从《素养》的践行、《意见》的落实角度,本课程都应进一步完善,从而在劳动实践中促进人文底蕴的积淀,加深人文精神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下文将按照《素养》的内容,从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中的三个基本要点出发: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方面,以《智能电子——有趣的LED》这节具有代表性的劳技课为例。从导课到三个电路拼搭实验再到总结評价和课后思考的各个过程中,提取出针对培养人文底蕴素养的部分,呈现在此类劳技课程人文底蕴素养教育的践行设想。
2.劳技课程中培养人文底蕴素养的策略
2.1 人文积淀。人文积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即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以知识和思想的方试呈现的人文知识,这指明了人文积淀的基本范围;二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即把人文知识进行具体化的实践或实践的体验,从而使人文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指明了学生劳动实践文化的路径。
2.1.1 积累人文知识,增加人文底蕴的厚度。
(1)成语、俗语等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以贴合人类生活的文学知识积淀,以成语故事导入课程,符合人文积淀的第一方面内容,学生还能同时理解古人照明资源的得来不易,感受刻苦学习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以在导课由成语故事引入:比如“车胤囊萤”,这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车胤小时候家境贫寒,但聪明伶俐又好学,常常读书到忘记时间。夜晚的时候,没有照明油灯,就捕捉萤火虫来照明,凭着刻苦和努力,最终成为知名学者;二是“凿壁借光”,是指西汉的匡衡,家里没有照明;把墙壁砸穿,借助邻居家里的烛光读书。后来就用“凿壁借光”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刻苦,学习努力。
(2)历史时人类追求文明过程的见证,而照明史本身就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人类克服困难,不断追寻光明的历史过程,是人文积累凝结在一切人造的物件和人为的事件之中的体现。
所以,可以结合图像影像资料,与学生共同回溯照明能源、照明方式等的发展史:
①木制火把;②天然油脂:动物和植物油脂③工业制燃料:煤油等;④电光源:人类照明发展史的巅峰;⑤其他:气体放电光源、固体发光技术等。
这里还可以把重点放在白炽灯发展过程中先后几位科学家的贡献,以及钨丝材料经千百次实验才被发现适合做灯丝的过程上。这些多人多次实验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认识方法和创造事物的实践方法,这即是实践人文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过程了解到: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多次反复过程。这也是人文的哲学知识的渗透,对具有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的理解。
2.1.2 加深认识,提高人文思辨能力。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很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比如哈佛大学提出其使命之一是“鼓励学生尊重观念及其自由表达,乐于发现与思辨”,剑桥大学也认为“对怀疑精神的鼓励”是其核心价值之一。[2]具备人文思辨能力让一个人有主见,这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有根本的利益。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人文积淀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最近两年,学术不端等事件频频发生,主要还是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不足。但是很多学生,看不到问题,无法写出有独立见解或高质量的论文,这就是思辨能力不足的表现。而在中学,很多培养学生人文思辨能力的机会被浪费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常常只有唯一标准答案,学生常常对老师或资料上的答案确信无疑,而不能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去判断;再比如在小组讨论中,讨论的结果往往就是其中个别学生的观点,大多数学生只会跟着人云亦云,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本节课中,介绍LED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时,可以补充说明:虽然在目前来看,LED发光二极管是具有革命性的照明设备,但也要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LED日前不能满足所有照明需求、有什么样的缺点等问题,或者讨论随着时代的推移,LED是香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这种可能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和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的方式。
2.2 人文情怀。与人文积淀关注学生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不同,人文情怀主要的两方面表现为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也就是学生尊重个人和关切人类两方面的态度。人文积淀虽然可以解决对人类自身的一些认知问题,但不意味着学生因此而具有人文情怀。
很多社会发展的问题都来自于现代人人文情怀的缺失。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和谐理想的社会会一并产生。学生是未来构建理想社会主力军,学校教育有责任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应该负有的历史使命,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严肃态度。而实际上,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也缺乏与之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经验缺失使得他们在面临着人生选择,社会竞争、情感困惑、生存焦虑等问题时,往往处理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来自于人文情怀的缺失。[3]同时,学生自身已有的人文积淀不会直接转化为人文情怀,只有让学生在行为上或心理上进行体验,结合自身的感性经验,构建个人认识,人文积淀才可能被转化为人文情怀。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2.2.1 尊重情感体验,酝酿人文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尊重个人,并不是通常学校中可以制定具体要求,并作为外在礼仪的浅层次的尊重,而是真正把他人的尊严视同自己的尊严的共情过程。如何让学生长生个人情感体验,就需要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采用一些灵活的策略。
(1)设置前置情景:涉及到拼搭实验电路的课程内容时,可以设置具体的需求情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讲述自己的作品电路设计思路,表述的过程也是整理思路、传递思想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也留有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能充分的形成自己或直接或间接的感性经验。
(2)创造交流机会:当电路搭建实验过后,再次让学生对电路设计进行评价分析。是学生就会有情感经历上的不同体验,比如误解他人的想法或被误解、共情与理解、旁观与参与等等。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才让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个人情感体验,这也是人文情怀酝酿的过程和基础。
2.2.2 以关切人类的态度,扩容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对人性的培育,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与思考。它不仅时对自身情感经历和身边人事的关心,更是面向整个人类的博大精神情感和胸怀,是由己及人、心系天下的责任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人文情怀都能激励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古有孔子曰“士志于道”、“君子忧道而不忧贫”;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也,忧民之忧也,民亦忧其忧也”。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4]今天的人文情怀既包含着古代先贤的理念和精神,也包含着现代社会的理念和精神。
具体到这节课,可以以两个电路实验为例:
(1)声光感知蜡烛:其电路中的光照度传感器的应用就节约能耗,避免资源浪费。关心自然,从关切人类的角度体会人文情怀。
(2)视觉呼叫器或遥控闪光门铃,这是常见的两个信用的听障辅助用具,其电路设计可以简化到中学学生能够据电路的设计并进行连接电路的程度,可以任选其一作为这节实费课的实践项目之一。在完成电路拼搭后,可以让学生试用耳塞模拟听障人士的状态,试验自己的电路拼搭作品,更好的理解电子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的实际用处,体会听障人士的生活感受,从而引导产生关切人类的态度。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就在实践中实现了由己及人到共情,由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人到间接相关的人,由自然最终延及整个人类的人文情怀的培养。
2.3 审美情趣。《素养》中对于审美情趣的解读是:①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②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③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④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总结起来,就是追求美好能力和意识。这里的“美好”一词内涵丰富,包括价值观的和德性方面的意义,远不止狭义的艺术美。
由此,设计了第三个LED电路实验:“绚丽的光影”。不只要学生对电路的外部拼搭结构和灯光的烁与颜色变换进行审美设计,还可以引导对整个灯光设计能够表达一定的深层意义,例如通过控制电路的闪烁时间,应用简单的摩斯密码,表达学生此时内心的体会和感受,或者用不同的LED灯的颜色对应音符,表现一段旋律等等。这里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光影秀的表演视频,来体会这种应用LED的美的表达。
另外,对于审美情趣这个要点,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电路连接的实用性必须保证,避免养成华而不实的实践习惯;二是重视内在结构、程序和外部结构的美观性,不要只重外观结构,而忽略了内部的有序合理设计,这也是美的表达能力的体现。
最后,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将本节课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史实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课下进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布置课后思考作业,让学生们用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将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借用诗人余光中的诗,“一个人可以不是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这对我们的教学也应有启示。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责。
3.劳技课程中培养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价值
注重人文底蕴核心素颜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坚定学生的人生信仰和理想,又能鞭策学生追求卓越,崇尚美德,最终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本文根据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素养》的要求以及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以智能电子课程的一节课为例,分析了培养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策略。不只是这一节、这一门课,只要理解文中人文底蕴的三个部分的精髓,结合课程内容,都可以挖掘出有趣、有意义的人文底蕴素养教育资源,从而达到实践呼唤人文,人文贯穿实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