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级别+”对思维品质目标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22-11-19王丁丁
摘 要 《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程目标,思维品质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级别+”内容要求为指导,试图对初中英语“级别+”思维分析框架进行界定,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级别+”;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6-0015-05
一、引言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发布。英语新课标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等。英语新课标既总结、继承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的理念、规定与要求,又有机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1]。其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内容等内容在英语新课标中首次提及,也顺承了新时代、新理念下高中新课标的改革、创新和理念。
经过修订并颁布的英语新课标将课程总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思维品质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使得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成为英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言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使思维外显的手段。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学习又能促进思维发展[2]。英语新课标就明确提出了学生应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的思维品质的总目标[3]。英语新课标同时将英语课程定义为六大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旨在希望学生围绕这六大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4]。
与旧课标不同的是,英语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内容分三级呈现,同时设置预备级和三个“级别+”。“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见图1)[5]。英语新课标将旧课标的五级分级目标体系调整为预备级和三个“级别+”,一方面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为各学段制定了可反馈、可测量的基础性目标,也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同时,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同时,课程内容也由原来相互割裂、缺乏有机关联和核心知识的五个要素变为彼此融合、紧密关联的六个要素,修订后的分级体系适切性、进阶性和灵活性都更强。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最重要的内容。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内心活动,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和配合。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习得词汇,获得表达思想所需要的语言支撑,还可以获得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两大素养,阅读理解的水平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也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6]。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部分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缺乏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模式长期主导着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在实践阅读教学时,往往只是读前形式化的关联,读后脱离文本的迁移讨论,造成输入与产出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指示性寻找—胡乱地谈论—激情式号召”的固化阅读教学模式[7]。
基于此,本文聚焦于英语新课标三个“级别+”能力的内容要求,重点分析“级别+”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和思维品质培养的关系,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级别+”内容要求融入具体的阅读教学之中,从而清晰地阐明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学什么以及中学英语阅读理解题目可能考什么的问题。
二、中学英语“三级+”思维分析框架及对应的阅读教学活动
英语新课标在思维品质概念界定和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8]。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彼此联系,密不可分。林崇德提出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是基础,创造性和批判性是发展,敏捷性以其他四个品质为必要前提,又是四个品质的具体表现”[9]。布鲁姆的认识目标分类理论将人类认知划分为识记(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陈则航认为“阅读理解分为低层次理解和高层次理解,低层次理解主要包括识记和理解,高层次理解主要包含结合文本语境以及背景信息对文本进行推断、阐释和评价等,也包含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等”[10]。
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英语新课标对于三个“级别+”课程内容的要求,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学有余力的初中生的思维分析与阅读能力进行具体描述(见表1)。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学生“级别+”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三级+”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笔者结合“三级+”内容要求和阅读教学实践,就如何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出教学建议。
(一)丰富语篇输入类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21世纪人类所需的能力中,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被称为三项关键技能。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不同的行为中,例如产生创新想法、多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1]。在英语学习中,各种类型的语篇(例如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对话、独白、新闻报道、新媒体语篇等不同文体及口头、书面等多种模态)“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语篇形式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组织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素材”[1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各种语篇类型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13]。
一般学者将语篇归为五类,即描写文(description)、叙述文(narra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和指令文(说明书)(instruction)[14]。说理类文章(argumentative essay)是兼具说明与议论文体的一种语篇类型,通过说明与论证来表达观点,是从说明文到议论文的过渡,也是连接二者的桥梁。相比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说理类文章更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越强,对于说理类文章的理解与表达就越好[15]。就语篇类型而言,教师要通过对多种语篇类型的输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从语篇中建立信息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期待,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16]。对于高水平初中英语学习者来说,除了基本的记叙文、说明文等,教师还应该补充输入说理文等其他多模态语篇类型,通过语篇的对比,促使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层次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灵活性思维(辐射思维、多项思维、换元思维、连动思维等)的形成。
(二)拓展语言知识维度,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归纳概括规则—抽象演绎到运用[17]。随着年龄增长,到了中學阶段,学生的分析、比较、推断、概括等抽象化思维能力水平大幅提高,逐渐形成如词形变化、语法意识、论证方法等逻辑性思维能力。
关注语言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只关注语言知识而忽视思维品质培养的语言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英语新课标“三级+”对学有余力的初中生在词汇知识和语篇知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方面,英语新课标“三级+”将旧课标中对于词汇的要求从“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提高到“1800个单词、接触学习和主题相关的2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表面看是数量上的提升,实际上是强调要落实学生对于词汇知识的应用实践、内化运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机械操练,而是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的理解和表达意义,并在围绕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提炼词语的搭配和固定表达方式,并借助构词法等知识,构建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18],在语境中通过分析、比较、推断等活动,猜测词义,从而潜移默化地积累大量的词汇。语篇知识方面,因为语篇是建构语言知识、调动学习策略、养成思维品质的载体[19],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20],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深入解读语篇的能力,不会造成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学习浅层化、素养培养割裂化等问题[21][22]。
1.词汇知识维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两个维度进行词汇学习。语言语境包括上下文语篇、词句间关系等;非语言语境包括构词法等。英语最基本的构词法有合成、派生和转化三种形式。利用构词法记忆单词,可以事半功倍、记忆成串[23];同样地,运用构词法猜测词义,也能将已知词汇、句意反思,进行应用内化。词根、前缀和后缀是扩展词汇的三把钥匙,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于派生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D篇阅读,“The word ‘collapse in paragraph 5 probably means.”,这道题结合所在段落的主题句、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以及段落在语篇中的逻辑作用,可以推断出“the collapse of network” 意味着“the failure of network”。2021年北京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篇“The word ‘transmission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means .”最后一段为“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seems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whats in our blood. Just as snails carry their shell,so do we bring along our culture.”根据transport,transplant,transform,translation等,学生能知道trans-表示“转变”“变换”的意思,因此在本题中,transmission是“spread”的意思。
2.语篇知识维度
语篇知识内容“三级+”要求学生理解“说理类语篇的论证方法”,普通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语篇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24],可见,对“说理类语篇论证方法”的要求是连接初中阶段语篇知识理解与高中的桥梁,是实现从低阶思维活动向高阶思维活动跨越的必经之路。教师在研读阅读语篇时应有意识地关注包括写作目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等内容,并注重对语篇结构论证方法进行系统梳理。
例如,2018年北京中考英语C篇阅读属于兼具说明与议论的说理类语篇,文章通过对一项科学研究的介绍,阐述了绿色家园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了作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笔者在讲解该语篇时,除了深入挖掘文章主题意义、精讲重点习题外,还重视对语篇的论证进行梳理。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语篇开篇明确给出实验结论(conclusion),接着论说实验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方法(methods)、研究分析(analysis)以及所得分析的原因(reasons),最后论说实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meaning)和贡献(contribution)以及实验的局限性(limitation)。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很多研究类说理文都是按照“结论—具体内容—意义”的论证思路展开,也就是开篇亮出观点,进而论说细节,最后阐述意义。这跟议论文的论点(topic/viewpoint)—论据(sides/position)—论证(evidence/pros-cons)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
3. 提升语言技能水平,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二者的测评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25]。如表1所示,语言技能“三级+”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对学生提出包含“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恰当质疑语篇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等6项具体要求,分别从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层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既强调思维的本质特征,又强调思维表现水平,即要求学生既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又能具备多元思维的视角和水平[26]。
中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单元的语篇都能进行基于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例如人教版英语教材九年级第13单元Section B的语篇,笔者围绕标题“Save the Sharks”以及深海鲨鱼的插图进行解读,随后结合单元话题“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播放人类捕杀鲨鱼的视频,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断信息等能力[27],最终指向学生对于环保主题创造性思考的单元目标。
英语新课标“级别+”的出现再一次为英语教师基于思维品质目标培养的教学指明方向。教师应当清晰认识各种课堂活动的认知层级、思维培养功能,努力提升语言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协同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28]。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各项“级别+”的内容要求,通过理解、分析、推断、比较、评价、批判、创造等具体思维技能,设计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达成。
参考文献:
[1] 梅德明,王蔷.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9-25.
[2] 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3][4][5][8][13][16][1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6,12,13,5,39,39,39,39.
[6][27] 葛小花,王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8):50-55.
[7]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84-91.
[9] 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26,32.
[10] 陈则航,陈曦,邹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及其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1):1-7.
[11] DEAK G.The growth of flexible problem solving: preschool children use changing verbal cues to infer multiple words meaning[J].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2000(1):157-191.
[1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8,28.
[14] 王雪.语篇体裁、语篇类型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51-53.
[15] MA F Y,LI Y.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argumentative essays of the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22(12):143-149.
[17] 刘道义.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19] 国红延,郑佳.主题意义探究下的互文性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8):23-28.
[21] 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2] 张金秀.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1-6.
[23] 王丁丁.语境理论下提高初中生猜词能力的教学例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12):20-23.
[25] 余继,夏欢欢.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测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向——基于国际典型测评工具的述评[J].中国考试,2021(6):70-77.
[26] 陳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28] 何晓东,李威峰.英语课堂思辨活动中思辨欠缺现象的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7):6-10.
责任编辑:刘 源
基金项目:[HTSS]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编号:HDGH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