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

2022-11-19凌宗伟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一致性

凌宗伟

摘 要 本文结合“SOLO分类评价法,陈述了实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及各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基本思路:在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的“应知应会”和学生实际的“已知已会”中寻求平衡,同时引入SOLO分类评价法,以学习目标与成功标准的设定为前提,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要求。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SOLO分类评价法;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6-0009-03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圍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总体设计理念,各课程标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要求或建议。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1];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反馈,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使教能更好地服务于学,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2]。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提出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完成的任务,即“应知应会”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学生“已知已会”的基础上,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然后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有效的反馈评价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程目标、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板块、每一堂课中去。本文尝试基于SOLO分类评价法探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与“SOLO分类评价法”概述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保持一致,不能割裂开来,教、学、评三个环节都要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笔者认为,教师要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首先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达标的具体标准,然后再依照各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在掌握、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将评价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的问题。之后教师要思考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笔者认为,“SOLO分类评价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SOLO分类评价法”由香港大学约翰·比格斯和凯文·柯林斯在1982年提出,不久后这个方法就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教学评价模型。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相比,SOLO分类评价法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与语言模式,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中评估“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还可以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与成功标准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解决“我要去哪里?我进展如何?下一步去哪里?”三个不同水平的问题。新西兰教育研究者约翰·哈蒂认为,SOLO分类评价法“是解释这三个水平并将其融入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的最为有效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四个不同层次,分别被定义为‘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结构层次,它们分别意指‘一个观点‘许多观点和‘拓展观点。前两个层次是表层学习,后两个层次属深加工。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一起促进学生最终形成概念性理解。”[3]具体如表1所示。

上表第一列呈现的是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第二列呈现的是不同思维水平的学习目标,第三列呈现的是与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学习目标相对应的成功标准,学生可以根据成功标准表判断自己所处的学习水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二、如何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促进“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转化过程,如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等,教学是否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一个教师能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转化为课程资源(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编制具体的教学任务等),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这一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高度重视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要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尤其是学科思维素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认真评估学生在某一个具体内容学习中可能达到的问题解决思维层次,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思维水平层次应该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提醒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进程中对照目标与标准判定自己的学习程度,通过自我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与方法,并朝着自己可能达到的下一个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向教师和同伴提出需要帮助自己达成下一步目标、走向成功的帮助。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帮助和指引,让学生依据评估结果思考下一步该作怎样的努力,如何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慢慢接近下一个目标并走向新的成功。

此外,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还要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教学目标既应该是教学的结果,又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所有教学任务的落实与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教学目标统摄下展开,同时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帮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与一个个活动中走向教学目标(或者说是学习结果),同样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以评促学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多维度的评价推动学生更好地学。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思维层次水平上的学习水平,就会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从“一个观点”走向“许多观点”,并形成自己的“拓展观点”,在表层学习与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学习内容中一些概念性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如何在“SOLO分类评价法”指导下进行教学评价

如何才能很好地将SOLO分类评价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去研判学生具体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与成功标准呢?这要求教师努力在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应知应会”和学生实际的“已知已会”中不断达到平衡。下面以“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在“SOLO分类评价法”指导下进行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课程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等等。

回到《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单元提示”中的“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介绍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以及文体;而“阅读时能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法明的东西”则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这个单元的基本任务,或者说基本要求。此外,这个单元的“助学系统”还分别通过“资料袋”“小练笔”“口语交际”“习作”等提出了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要求,如“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写出来介绍给大家吧。”“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学术语。这时候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后的学习要求有:“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試着解决。”“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翔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课文中的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就是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的“应知应会”。

如果我们再去看这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就明白学生过去已经在阅读中受到过抓住关键词领会课文的意思以及“转述”的训练。笔者以为,教师回顾教材系统前面的学习要求,是研判学生“已知已会”的重要一环,至于学生学习实际达成情况,还需要教师通过复习回顾、课前谈话等策略做一些“前测”,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展开论述。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教师就可以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设置这篇课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目标与成功标准了,详见表2。

从教的视角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呈现明确而具体的可供学生参照评价的基本标准,或至少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时充分体现可用来评价的标准要求。笔者经常举这样的例子:今天要学的是用“三步投球”动作把球投到篮筐里去。如此,学生在学会了单手运球后就会明白接下来要学双手交叉运球,还要学习在运动中单手运球、双手交叉运球……慢慢地还要学习在与对方队友“对抗”中运球,在比赛中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球投到篮筐里去——可以是自己投,也可以是将球传递给自己一方投球最准的那位队友或者是占据最佳投球位置的自己一方的队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进程,不断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行动。

参考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9-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50.

[3] 哈蒂.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1.

责任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ONVIF的全新主张:一致性及最访问控制的Profile A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