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点深度融合问题的探讨
2022-11-19殷金玲夏淑梅王贵领
殷金玲,温 青,夏淑梅,陈 野,王贵领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需要同时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这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和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2],同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起来[3],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基本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取材,但是却存在切入点找的不合适,思政元素引入的方式不恰当,造成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点“两张皮”的现象发生,思政元素生硬、牵强地引入,让学生出现抵触和排斥的心理。
为了解决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点如何更好地进行深度融合、自然融合的问题,更好地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以电化学方向相关联的本科生课《电化学原理》和研究生课《现代电化学》为例,进行相关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 在专业课绪论部分如何做到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引入
专业课程绪论部分是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引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在原有的绪论课内容安排的基础上从教材(参考书)著者、行业发展、专业研究概况、本校专业发展史等各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引入到授课过程中。
1.1 教材和参考书的介绍中融入特殊贡献专家或学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
专业课在教材的选取上一般都会选取国内外该专业经典的教材或者专著,这些教材或者专著的撰写者一般也是该行业比较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可以深度挖掘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政元素,自然引入这些做出特殊贡献的前辈们事迹。比如:电化学原理和现代电化学课程中一本经典的教材:“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第三版)”,它的著者是查全性老先生,他对我国电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前后共三版,一直是我国电化学专业和行业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首先通过对查老先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他对我国电化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的介绍,让学生学习到查老先生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作风。同时查老先生也是倡议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他不仅学术上成就非凡,而且特别关注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1.2 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引入引导学生将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中
在绪论中会介绍专业课程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中可以引入与该行业研究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比如在课程中介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领域包括能源:其中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在前沿技术中涉及先进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高容量储氢材料技术、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发展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而这些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的这些内容正是以我们这门专业基础课《电化学原理》和《现代电化学》为基础的相关领域的研究。
通过这些国家政策的介绍,引导学生将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中,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行业和专业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明确了电化学的研究方向和学生在自己相关科研过程中的研究重点,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动力。
同时通过对发展规划纲要中内容的具体深入解析,比如纲要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不但给汽车的开发提供一条新路径,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但让学生知道电化学研究对国家需求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1.3 专业研究概况的介绍中引入我国先进科研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专业课相关的研究概况是绪论课中必须向学生们介绍的一个重要的知识体系,可以结合实践方面的具体科研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比如电化学专业中包括化学电源的研究,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充油银锌蓄电池为例,由于载人潜水器需要在水下工作10小时以上,所以要求主动力电源系统要具备以80A的电源供电10小时的能力,辅助动力系统要具备以110A的电源供电10小时的能力。目前国内最大容量的锌银电池,作为耐压电池在国际上也是最大的。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可以非常好的满足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要求。同时还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情况,并且特别关注了我们的优秀校友载人深潜英雄叶聪、唐嘉陵。
通过关于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充油银锌蓄电池等方面的介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也让学生对母校充满了自豪感,让学生更加爱专业、爱校、爱国的思想更加浓郁。
1.4 专业发展中引入本校相关专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绪论课中对专业的发展介绍中更多的是对世界和我国在该专业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我们的课程绪论中又加入了我校电化学专业的发展介绍。比如我校电化学研究室
始建于1970年,名为新能源研究室。1985年扩建为新能源研究所,下设四个研究室,电化学研究室为其中之一。1986年成立化学工程系(系所合一)。2000年成立化学工程学院。2006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多次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授课过程中举出一些获奖的项目、成果实例。这些我校电化学方向取得的成果和获奖情况,在让学生了解电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2 专业理论知识点讲解中如何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融合
要做到深入融合,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Bulter-Volmer动力学方程为例,图1是从Bulter-Volmer动力学方程出发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点理论学习的案例说明的框图。这些思政目标是隐含在知识点的讲解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图1 以Bulter-Volmer动力学方程为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课知识点学习的教学实施流程案例说明
3 课后学术报告—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点—考点四位一体融合
利用组织学生听取课后的学术报告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最新的电化学方向的科研进展情况;而且在充分挖掘学术报告和专业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专业理论中的知识及其应用;同时通过挖掘学术报告中存在的课程思政元素,更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增加了考点与学术报告、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点的融合,更可以强化思政教育与理论学习融合的效果。下面以组织学生听取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王树宾研究员做的“低共熔熔剂回收动力电池的机理研究”学术报告为例探讨课后学术报告-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点-考点的融合的方式和具体方法。
王树宾研究员做的关于采用低共熔熔剂方法进行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回收机理的讨论的学术报告的思政元素点: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已经成为解决以石化能源为燃料的传统汽车造成环境污染和石化能源逐渐枯竭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同时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是一项环境保护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术报告的选题本身就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对报告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该学术报告中涉及的课程知识点: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一章中扩散控制的特点和扩散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当扩散为控制步骤时,在做不同扫描速度的循环伏安曲线进行分析过程中会发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报告中正是利用了这个理论知识点发现低共熔熔剂进行回收过程中符合扩散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探讨了不同温度这个重要的熔出条件的改变,对回收效率的影响。通过课堂上对报告中扩散控制知识点的分析和讨论,将学术报告与课程理论知识点联系起来,同时在课堂上也将知识点与环保意识培养的思政元素的结合加以突出。
为了强化思政教育与理论学习融合的效果,在期末考试中也增加了以该学术报告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的考点,在考点中也融入思政元素。比如考题: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产量逐年大幅增加,锂离子电池回收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关系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王树宾研究员所做的“低共熔熔剂回收动力电池的机理研究”学术报告中关于扩散控制的探讨,他是利用什么电化学测试方法和理论依据验证所研究的体系是扩散控制?该观点的得出对于采用低共熔熔剂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什么指导意义?
4 收效评价
许多学生听完《电化学原理》和《现代电化学》绪论课之后反映说:通过绪论课内容的学习,不但知道了电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电化学专业的研究方向,而且也从中知道了许多关于我国国家政策方面与电化学相关的内容,我国电化学先驱者们的优秀事迹等内容,他们受益匪浅,倍受鼓舞。而且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一下子觉得特别想接着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尽管已听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很难学,但是还是充满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当和他们聊起其实教师是特意在绪论课中加入了许多思政元素时,学生觉得这种思政元素的加入,无声无息地让他们被带入到其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他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这也凸显出这种隐性思政教育的优势。
对于理论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的深入融合,学生的反馈更是用一个“妙”字来形容。整体的设计巧妙,思政元素的融入自然,教育效果明显。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但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增加负担,相反这些思政元素的引入却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兴趣点和关注点。
课后学术报告-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点-考点的四位一体融合,在课外课程思政与课内课程思政的共同作用下不仅升华了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开阔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学术眼界,而且无形中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邀请的学术报告的选择上有着各种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政教育形式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并且该种方式的课程思政设计对于各种专业理论课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推广性,已成功推广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中。
5 启发
不同专业课涉及不同的专业知识点,但是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融合方式是具有可以相互借鉴性,其重在找寻合适的切入点,精心独特的设计融入形式,尊重专业课程的建设规律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实现将立德树人贯彻到专业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4],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使“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协同共进、融合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