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导读

2022-11-19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朱光潜惰性抵抗力

【阅读导引】从青年时代起,朱光潜就好学不倦,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一生简朴,从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一心钻研学问,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文中,朱光潜借用物理学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的“动”和人的“动”是有区别的。物的“动”是被动产生,其力“不能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的“动”一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是从内部产生;二是其力能“随抵抗力之增大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需要强调的是,“抵抗力最大”的路径并不是最艰难、你最不擅长做的那个选择,而是建立在你的兴趣和职责的基础上的选择。朱光潜十分重视意志力的作用,他强调的并不是为吃苦而吃苦,而是克服懒惰与敷衍的诱惑,是一个人应有的学习和做事的态度。

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说明投机取巧是不会有大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做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历史人物和典故中领悟意志力的重要作用。朱光潜主张人要有超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从自己身上发生的写作的小故事,他意识到“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世间多数人都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一味因循苟且、偷安取巧,缺少奋斗的精神。这样的人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很难有所成就。朱光潜认为,在人生的路途上,随时随地都会有朝最低的抵抗力走和朝最大的抵抗力走这两种选择。不同的路通往不同的结果,个人如此,社会如此,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他提出,一个民族要有旺盛的生命力,也要坚持前进和奋斗。要端正心意,不应该偷懒或者投机取巧,要以超越的心态去做事。只有不畏艰难,克服诱惑,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9.19—1986.3.6),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

【附文】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我提出这个题目来谈,是根据一点亲身的经验。有一个时候,我学过作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写得还不坏。

后来我把这些处女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作,只是你现在所作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哪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过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

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不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福楼拜自述写作的辛苦说:

“写作要有超人的意志,我却只是一个人!”我也有同样的感觉,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这一点切身的经验使我感触很深。它是一种失败,然而从这种失败中我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而继续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动的路径上不能无抵抗力,凡物的动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动就会停止。抵抗力纵是低,聚集起来也可以使动力逐渐减少以至于消灭。所以物不能永动,静止后要它续动,必须加以新动力。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

人像一般物质一样,也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

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照这样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

我在上文说过,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我说“可以”不说“必定”,因为世间大多数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欢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抵抗力稍大,他就要缴械投降。这种人在事实上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堕落到无生命的物质的水平线上,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绝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之幸。

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常是一种引诱,我们还可以说,凡是引诱所以能成为引诱,都因为它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

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睡在热被窝里很舒适,心里虽知道这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总舍不得起来。你不起来,则顺着惰性,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多躺一会儿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大的抵抗力,使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如果你下一个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这一起来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你的企图的成功。

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法。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例如孔子,他是当时的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的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遑遑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不达到理想,他不肯甘休。

《论语》“长沮桀溺章”最足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

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这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这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有些人在紧要关头拿不出一点意志力,听惰性摆布,轻轻易易地堕落下去,或是所拿的意志力不够坚决,经过一番冲突之后,仍然向恶魔缴械投降。

其实我们立身处世,随时随地目前都横着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最大的。比如当学生,不死心塌地去做学问,只敷衍功课,混分数文凭;毕业后不拿出本领去替社会服务,只奔走巴结,夤缘幸进,以不才而在高位;做事时又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逸,遇钱即抓,不管它来路正当不正当——这都是放弃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而走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这种心理如充类至尽,就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堕落。

我曾穷究目前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古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

希腊最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生来口吃,一句话也说不清楚,但他抱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大演说家。他天天一个人在海边,向着大海练习演说,到后来居然达到了他的志愿。这个实例阿德勒派心理学家常喜援引。依他们说,人自觉有缺陷,就起“卑劣意识”,自耻不如人,于是心中就起一种“抗议”,自己说我也是人,我不该不如人,我必用我的意志力来弥补天然的缺陷。

阿德勒派学者用这种原则解释许多伟大人物的非常成就,例如聋人成为大音乐家,盲人成为大诗人之类。我觉得一个人的紧要关头在起“卑劣意识”的时候。起“卑劣意识”是知耻,孔子说得好,“知耻近乎勇”。但知耻虽近乎勇却不是勇,能勇必定有阿德勒派所说的“抗议”。“抗议”就是认清了一条路径上抵抗力最大而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许多人虽天天在“卑劣意识”中过活,只知怨天尤人,甚至于自己不长进,希望旁人也跟着他不长进,看旁人长进,只怀满肚子醋意。

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人在能尽量发挥这特点时,就足见出他有富裕的生活力。一个人在少年时常是朝气勃勃,有志气,肯干,觉得世间无不可为之事,天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到了年事渐长,受过了一些磨折,他就逐渐变得暮气沉沉、意懒心灰,遇事都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肯出一点力去奋斗。一个人到了这时候,生活力就已经枯竭,虽是活着,也等于行尸走肉,不能有所作为了。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奋发有为,最好是趁少年血气方刚的时候。少年时如果能努力,养成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老而益壮也还是可能的。

一个人的生活力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这个原则有整个的世界史证明。姑举几个显著的例子,西方古代最强悍的民族莫如罗马人,我们现在说到能吃苦肯干、重纪律、好冒险,这是“罗马精神”。因其有这种精神,所以罗马人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欧洲,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后来他们从殖民地获得丰富的资源,一般罗马公民都可以坐在家里不动而享受富裕生活,于是变成骄奢淫逸、无恶不为,以致新兴的民族从欧洲东北角向南侵略,罗马人就毫无抵抗而分崩瓦解。

再如满清,他们在入关以前过的是骑猎生活,民性最强悍,很富于吃苦冒险的精神,所以到明末张李之乱社会腐败紊乱时,他们以区区数十万人之力就能入主中原。可是他们做了皇帝之后,一切皇亲国戚都坐着不动享大位,过舒服生活,不到三百年,一个新兴民族就变成腐败不堪,辛亥革命起,我们就轻轻易易地把他们推翻了。我们如果要明白一个民族能够堕落到什么地步,最好去看看北平的旗人。

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过许多波折,从周秦到现在,没有哪一个时代我们没遇到很严重的内忧,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我们没有和邻近的民族挣扎,我们爬起来蹶倒,蹶倒了又爬起,如此者已不知若干次。从这简单的史实看,我们民族的生活力确实很强旺,它经过不断奋斗才维持住它的生存权。这一点祖传的力量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想念我们民族的雄厚的生活力能使我们克服一切困难。不过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前途困难还很多,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建设工作还需要更大的努力。一直到现在,我们所拿出来的奋斗精神还是不够,我们还是有些老朽,我们应该趁早还童。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朱光潜惰性抵抗力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惰性知识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惰性知识
当动物画上眼睛
怕站而不怕慢
桶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