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源市食用植物油抽检数据分析及建议
2022-11-19吴丽娟陈碧聪黄远标陈子凡
吴丽娟,陈碧聪,黄远标,陈子凡
(河源市食品检验所,广东河源 517000)
食用植物油(以下简称为食用油)是采用食用植物油料、或其他食用原油制成的可食用油脂。食用油是人们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体提供能量、必要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市面上售卖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此外有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及亚麻籽油等[1]。据统计,1993—2020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从763万t增长到4 109万t[2],2020年我国食用油人均消费量是9.8 kg,较2019年增长10.1%。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食用油的质量及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保证食用油产品的质量安全,开展食用油抽检检测工作是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国家市场总局发布的数据表明[3],2020年我国食用油的合格率为98.45%,说明我国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形势整体良好,但仍存在部分质量安全问题。抽检数据可以有效反映质量安全问题,因此通过抽检不合格产品,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靶向性和精准性。
本文主要对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食用油不合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深入挖掘河源地区食用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全面了解河源地区食用油的安全情况,为市场局等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建设性和预见性的建议。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2021年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官网通报的食品抽检数据和从县区食品检验所取得的2021年食品抽检数据,筛选出食品类别为食用油脂及其制品中分类为食用植物油的抽检结果为“不合格”的产品,共生成含有67份食用植物油抽检不合格数据报表,数据内容包括抽检地区、抽查领域、任务性质、抽检编号、产品名称、被抽检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不合格项目及检测单位等[4]。
1.2 研究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抽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选择不合格食用油的抽检地区、抽查领域、生产季度、产品类别、不合格项目等作为主要分析因素,分析数据中检出不合格频率的差异[5]。最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双变量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检测不合格样品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河源市2021年共抽检食用油951批次,包括市直抽检和五县二区,共检出不合格样品67批次,不合格项目71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7.05%。食用油检测项目有黄曲霉素B1(以下简称AFT B1)、过氧化值(以下简称PV)、酸价等,主要不合格项目为AFT B1、PV、酸价,不合格率分别是0.63%、1.36%、5.46%。其中AFT B1污染情况最为突出,有52批次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77.61%。
2.2 不同抽检地区的检测结果
2021年食用植物油抽检地区涉及河源市市直和五县三区,共8个地区。其中市直任务309批次,有20批次不合格;食用油抽检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除市直抽检外,源城区、龙川县和紫金县3个地区食用油年度抽检量较大,其中不合格率与总不合格率相当,代表性更强;东源县不合格率最高,其次是江东新区;和平县、连平县和高新区3个地区抽检量不大,没有发现不合格样品。
表1 抽检地区分布情况
2.3 不同抽查领域的检测结果
2021年食用植物油抽检范围涉及餐饮、流通和生产3大环节。食用油抽检抽样领域分布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流通、生产这两个环节都有检出不合格,生产环节中不合格产品远远多于流通的环节;其中生产环节的不合格率达12.99%;餐饮环节抽样的69批次中没有不合格的产品被检出。
表2 抽样领域分布情况
2.4 食用油的生产季度分布情况
将食用油生产日期按月分成4个季度,第三季度7—9月份不合格样品达35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52.24%,是全年总不合格数的一半以上,可见夏季食用油问题最为突出。食用油抽检生产季度分布情况见表3。
2.5 不同类别食用油的检测结果
本年度共抽检12种类别食用油,有散装花生油、预包装花生油、食用植物调和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等市场上常见食用油。其中只有散装花生油检出不合格,占其类别不合格率的11.82%,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价、PV、AFT B1,见表4。其他食用油类别没有检出不合格。
由表4可知,花生油的AFT B1不合格问题最为突出,整体不合格率为5.71%,占不合格样品总数(71种)的73.24%;酸价和PV是食用油的质量参数,也是常见食用油的问题项目[6],PV超标问题比酸价更加突出。
表4 散装花生油的抽检结果
2.6 不合格项目的统计结果
2021年度食用油抽检共发现不合格71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价、PV和AFT B1。具体食用油抽检不合格项目结果统计见表5。
表5 食用油抽检不合格项目统计表
3 抽检不同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合格食用油的抽检地区、抽查领域、生产季度、不合格项目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由于不合格食用油的产品类别较为单一,无法作为变量纳入统计分析,故未将产品类别纳入相关性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抽查领域与抽检地区的相关性系数为0.016,但P值为0.892>0.05,因此,抽查领域与抽检地区的相关性不显著。同理,抽查领域与不合格项目、抽检地区与生产季度、抽检地区与不合格项目、生产季度与不合格项目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抽查领域与生产季度的相关系数为-0.273,P值为0.021小于0.05,因此,抽查领域与生产季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6 不同因素的统计学分析表
4 结论与讨论
2021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全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抽样量为30 758批次,合格率为97.83%[7]。同年,河源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中,食用植物油抽样量为951批次,合格率达92.95%。对比可知,广东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合格率水平较高,整体质量较好,但河源市仍存在较严重的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的花生油酸价、PV、AFT B1等质量指标超标,其中AFT B1超标问题最严重。生产环节的抽查对象主要是个体小作坊,小作坊普遍存在工艺落后,设备简陋、陈旧的现象。同时小作坊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原料采购使用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管控不到位,选料随意,不能有效祛除霉变花生,生产后没有进行油脂精炼和脱毒处理[8],成品包装简陋,储存环境不当,这些因素造成生产环节花生油质量问题频发。
(2)夏季食用油出现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河源市地夏季高温多雨,而且潮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食用油原料易发霉变质,且小作坊使用的机器陈旧,机器里堆积的原料渣滓,若没有及时清理,下雨潮湿天气引起发霉变质,榨油时霉变带入新油中,导致夏季食用油AFT B1污染。储藏和运输过程中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食用油的品质,容易导致过氧化值超标。
(3)散装花生油不合格风险远远高于其他类型食用油。河源市2021年食用油不合格情况集中在散装花生油,抽检的其他类型均未发现不合格,散装花生油都来源于榨油小作坊。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众喜好不同,源城区、紫金县和龙川县3个地区的民众偏爱食用土榨花生油,因此在这三个地区榨油小作坊多且分散在各个乡镇,形成难以监管的情况。
(4)河源市不同地区食用油抽样量差别较大。除市直抽样外,抽样量最多的源城区与抽样量最少的高新区相差181批次,抽样量数据相差大是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情况和民众喜好不同,以及榨油小作坊较多分布在民众喜爱土榨花生油的地区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但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抽检地区与不合格项目无明显相关性,二者关系不显著,因此,就2021年河源市食用油抽检情况来看,抽样地区和数量分布较为合理,抽样范围大,抽样命中率高。
综上所述,2021年河源市抽检食用油整体不合格率较高,问题产品集中在夏季生产的散装花生油,主要不合格项目为AFT B1。基于本研究,为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对食用植物油生产环节的抽检工作,按照风险时间节点制定抽检计划,综合运用抽检大数据,开展风险分析,针对突出环节、品种、时段和问题项目开展专项抽查。②加强对小作坊的抽检,对抽检现场发现,原料有霉变,精炼设备污染的,需要加强抽检时的样品代表性和均匀性,提高不合格样品的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