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档案编研地域特色
——余姚市档案馆编研工作侧记
2022-11-19余姚市档案馆
余姚市档案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这四个“好”、两个“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价值所在。作为档案人,我们都有共同的愿景,希望档案能被保护好,更能利用好,而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实现我们这一愿景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余姚市档案局、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围绕档案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了一系列档案编研工作。
1 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档案编研文化精品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美誉,当地人文荟萃。如何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档案编研的主攻方向。2004年开始,余姚市档案局(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浙东大隐石文化》《余姚市服务大全》《余姚民间艺术》《余姚境域县政概略》《余姚人手册》《余姚精武廿年》《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选》《余姚气象档案与谚语》《小路大道》《谢家路之歌》《王阳明的故事》《沈君山与余姚》《潮涌临浦》《抗倭名将戚继光》《永丰新记》《古越余姚的丧葬习俗》《蒋梦麟年谱》《江中丽影》《回龙腾飞》《余姚老话》《黄宗羲编年地图》《近看胡界》《朱舜水编年地图》等20余种档案编研材料,总字数达200万字。2008年至2019年,编辑出版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清代档案图集》《抗战亲历》《阳明先生诗歌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建荣影像集》《民国档案选粹》《典藏撷英》等一大批地域特色明显、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形成“余姚市档案馆珍藏系列”与“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两大品牌,并被列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截止到2022年,市档案部门多本编研作品在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累计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美在档案馆、文在档案馆、学在档案馆”的品牌逐步在余姚民众中打响。
2 积极构建学术平台,筑牢档案编研根基,推动档案编研开发
为了更好地围绕档案开展编辑与研究,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应运而生,为后续的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了突出贡献。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是浙江省第一家以档案史料命名的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2008年4月。长期以来,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聚集了一群余姚及周边县(市、区)地方档案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和热心人士,为整理有关余姚历史文化的文献档案、深挖档案社会价值、编写相关学术文稿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等多部“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的编写工作,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20余次,编辑出版《余姚档案史料研究》(会刊)9期、《余姚档案史料》(内部资料)7期,以及《邵纯熙日记选编》《余姚虹桥叶氏宗谱选译》等多本余姚档案史料特刊,刊发论文近百篇,总字数超50万字。这些档案编研成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余姚市档案局、档案馆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拓编研领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向社会公众呈现更为丰富的与余姚历史文化有关的原始档案和珍贵史料。
3 完善“收管存展”链条,凝聚多方联动合力,提升档案编研影响力
档案编研不只是出了一本书,而是开展一系列的档案文化宣传,是一项宏大的档案文化培育工作。征集、编研、展览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三驾马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仅拉长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链条”,也让三者相得益彰,既能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力度,又能使档案资源效用最大化发挥。
首先,档案文化建设完全依赖馆藏或只限于馆藏是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需要“找米下锅”,征集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余姚市档案局、档案馆在征集工作上做足了功课,一方面主动拓宽档案征集渠道,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题的档案资料征集征购活动,如“余姚地方档案文献”资料征集征购活动、“我爱我家”家庭档案征集活动、建党百年红色档案专项征集活动等。近5 年来,共征集档案及图书资料6 6 2 件(册、张),征购档案资料6 0 2 件。这里不仅有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更有众多文化名人的积极响应、无私捐赠,一些散存在社会上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纷纷进馆,如,邵九华关于河姆渡遗址的工作手记、证书、书籍等;楼适夷、余秋雨等名人题词;来自防疫隔离点的感谢信;王益楠的残奥会金牌;相关部门移交的余姚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奖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平安金鼎等。这些档案是反映余姚历史、余姚文化、余姚名人、余姚重大活动、余姚重点工程等的特色记录,不仅丰富了馆藏数量、优化了馆藏结构,更见证了余姚的历史、反映了余姚的发展轨迹,是余姚人民的共同财富。另一方面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鉴古识今、启迪未来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加大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党爱国爱乡情怀。经过多年努力,余姚市档案馆现有2个全宗专题收藏红色档案,案卷总量约百卷(件),其中包括浙东行政公署印制的饭票、浙东银行发行的抗币、毛泽东给柳夷同志的回信、肖岗同志赠予张杰同志的书法、陈布雷后代捐赠的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反映浙东三五支队战斗和生活的照片等一批珍贵档案。
其次,档案文化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这也给档案文化工作中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完成涉猎面广、内容多、质量高、工作量大的档案文化工作任务,必须借助社会各方力量,为编研提供实用、接地气的素材。近年来,余姚市档案局、档案馆采取跨部门联动、与社会力量合作等模式开发各类编研作品。如,2021年余姚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史志办、文广局等单位,编辑出版《红色四明映初心——余姚典藏革命文物释读》《斯人已去清风在——楼适夷书信选集》两部编研作品,分别获得浙江省档案学会2021年度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再次,档案展览是档案馆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档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手段。2021年,余姚市档案馆新馆落成使用,倾力打造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展厅:馆藏丰富的固定展厅、神秘珍贵的特藏室、主题丰富的临时展厅,并充分利用现有优质展厅资源,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第一,结合余姚解放70周年、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纪念余姚解放70周年图片巡回展、红色政权货币展、红色藏品展等展览,多维度宣传浙东红色文化、姚江传统文化,将余姚市档案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了解东南名邑的好窗口。第二,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动,合作举办多次展览,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如,与市社科联、史志办、团市委、文联等单位合作举办红色藏品展;与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协作举办“‘知行合一 天翼同行’——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书画展”;与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作举办“红色四明谱芳华——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80周年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书画展”等展览。第三,积极挖掘社会民生领域值得关注和展示的档案,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王水铨从军档案专题展”,以一位老军人的视角,利用丰富的个人档案,展示了强军、强国之路。
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数智化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发展趋势,同样也影响着整个档案工作。与实体档案相比,数字档案在查找、整理、利用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数字信息技术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运用已从理论变为现实,档案编研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档案编研成果得以线上线下全面展示,档案编研工作也从传统挖掘开发向大数据挖掘开发转变,智慧编研、数字编研成为编研开发工作的得力助手。当然,档案编研工作在数字化时代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如何在适应数字时代客观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特色和质量;如何避免档案资料存储风险和档案安全问题等。厘清数字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无疑能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更多助力,更好地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