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消化道疾病防治

2022-11-19李艳山东省宁阳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猪群消化道猪舍

文│李艳 (山东省宁阳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消化道疾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尽管大部分类型不引起死亡,但会危害生猪的健康生长,损害养殖者的收益,因此,引起很多养殖者的重视。笔者分析了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因素、疾病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然后从饲养管理、消毒隔离、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适量用药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着手,降低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避免在饲养过程中因消化疾病影响生猪健康。

一、疾病发生因素

1.非传染性因素。猪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胃肠蠕动较慢。饲喂不当(如饲料在加工储存过程出现霉菌污染导致胃肠道发炎,或频繁更换饲料),猪舍环境差,没有控制好温湿度,通风不良,清扫不及时,垫料不干燥等都会造成腹泻。

2.传染性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侵入体内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大规模的发生。一是因为这些病原体侵入消化道时,它们将从体内获得营养,从而不断生长繁殖并向周围扩散,在达到足够数量后会引起消化系统发炎;二是有些病原微生物本身不致病,但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毒素,直接破坏猪的胃肠道或者导致猪抵抗力减弱,进而影响消化系统;三是肠绒毛细胞被病毒感染而脱落,肠道吸收功能下降,消化酶活性减弱,存在未消化的饲料,从而导致腹泻。

二、常见细菌性疾病

1.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仔猪目前最普遍的消化道病原体, 它属于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在动物胃肠管道菌群失调或动物自身免疫力下降时,病原菌才会表现出致病性。由于仔猪出生时身体各脏器功能均不健全,整个免疫系统不完善,对细菌的抵抗力比较差,所以肠道很容易受到大肠杆菌侵染,引起仔猪患病,主要是仔猪黄痢和白痢。

仔猪黄痢常常出现在7日龄以内的仔猪上,特别是1~3日龄最容易感染。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并带有凝乳块,迅速脱水、消瘦直至死亡。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剖检发现皮下水肿现象明显,十二指肠炎症尤为突出,肠道内有较多气体和黄色液体内容物。

仔猪白痢最容易感染7~14日龄仔猪。临床表现为排乳白色糊状粪便,并伴有腥臭味,往往混有泡沫及血丝,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身体消瘦、脱水,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可自动痊愈,但容易使仔猪成为僵猪。剖检可发现胃内有少许凝乳块,肠内容物呈灰白色油膏样。

2.猪痢疾。病猪通常食欲减退、极度消瘦、有明显脱水现象,最主要特点是粪便不成形,含有大量黏液和血液。最急性症状为出现严重腹泻并伴有强烈脱水后迅速死亡。急性型初期主要为排带有血液的软粪便,呈油脂状,很快消瘦死亡。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盲肠处,胃底部有出血现象。

3.仔猪副伤寒。该病没有明显的时间段,1~4月龄断奶仔猪尤为多发。急性患病猪发病时多呈现为败血型症状,断奶仔猪突然死亡,精神不振、腹痛、耳根、胸前及腹下部有紫色斑点,发病时间为1~4天;非急性患病猪临床主要特征为坏死性肠炎和下痢,病猪畏寒扎堆,前期便秘后期下痢。发病时间较长可达几周,病猪逐渐消瘦直至死亡或变成僵猪。

三、常见病毒性疾病

1.猪传染性胃肠炎。该病具有周期性流行特征,不同年龄段猪均容易感染,冬季和初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解剖可见胃内布满没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有出血点,肠内有很多黄绿色或灰白色物质,肠绒毛萎缩,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2.猪流行性腹泻。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其中小于10日龄的猪死亡率较高,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及脱水,剖检后可见病变主要在小肠处,肠道内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肿胀扩张,肠绒毛缩短。

四、常见寄生虫疾病

1.猪蛔虫病。该病夏季发病率高于秋冬季,不受地域限制,在饲养管理不当的猪群中感染率相对较高。主要感染3~5月龄的仔猪,其发病后会出现身体消瘦、剧烈腹痛、腹泻、体温升高等现象,甚至可以形成“僵猪”,成年猪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发现肠道内大量繁殖的虫体会阻塞肠管而导致肠梗阻,肝出现云雾状蛔虫斑。

2.猪姜片吸虫病。该病主要感染幼龄仔猪,尤其是5~8月龄的仔猪。该病通常在5~7月开始传播,6~9月达到顶峰。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消化不良、眼结膜苍白,伴随腹泻、腹痛,逐渐出现消瘦现象,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剖检发现,肠道有弥漫性出血、溃疡或坏死状况,甚至能将整个肠管堵塞造成死亡。

五、防控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控制好猪舍温度和湿度。如在酷热的夏天,猪的热应激反应比较严重,要做好降温排湿工作;低温容易导致猪受寒影响免疫力和采食,因此,冬季应做好保暖工作。二是猪舍保持好通风,降低猪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浓度,提高氧气含量,同时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三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时对猪舍进行清扫,及时清理残留的饲料和饮水,避免因吃到发霉变质的饲料而中毒,同时还要保持垫料清洁、干燥。四是严格控制猪群饲养密度,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最合适的密度为每10平方米养8~10头猪,既能有效利用光照、水和食物,又可以避免由于密度过高产生的细菌、病毒传播,从而降低猪生病频率。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通过消毒阻断病原体传播途径。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且用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消毒效果。猪场门口通过消毒池和喷洒对车辆、货物进行全面消毒,尽量避免外来人员进入舍区,饲养人员入舍前也需要在指定通道进行紫外消毒。特别重视猪活动场地、通道、围栏及其饲养工具的消毒。还可以在母猪生产前进行全面消毒,降低仔猪接触病原体的概率。当发现猪群中出现精神不振、腹泻等疑似感染猪时,要立即开展隔离工作,经过治疗评估后才能重回猪群。

3.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是防控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时接种消化道疾病相关疫苗,使高危易感猪群自身得到主动保护。需要结合本地疫病流行状况、猪群健康状况以及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如在妊娠母猪生产前,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二联疫苗等进行免疫,从而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免疫保护;仔猪在没有任何不良症状时也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得到主动保护。还需要特别注意,接种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保证正确的用法和用量。

4.合理适量用药治疗。治疗仔猪消化道疾病以母仔兼治、补液、消毒及抗菌为原则。针对感染类型,科学合理使用四环素、新霉素、痢菌净、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特别注意,同一窝仔猪,一头发病全窝治疗。严重脱水的病猪还需要服用补液盐、电解多维等水溶性粉剂。另外,寄生虫类疾病需要在生长过程中进行驱虫,可以把驱虫药按一定比例拌入饲料中,治疗蛔虫还可应用甲苯咪唑、伊维菌素等药物,治疗吸虫可以用硫双二氯酚、硝硫氰胺等药物。

5.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选用全价饲料且饲喂过程中不要突然更换,保障营养全面、均衡。按照生长情况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免疫增强剂,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如给妊娠母猪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给仔猪适量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提升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功能;给予药物黄芪多糖,可明显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提升仔猪成长速度。

六、结语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疾病是猪生长发育的常见疾病,给猪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将免疫预防与用药治疗有效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降低消化道疾病对猪只生长的影响,保证生猪生产能稳定发展,从而既能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又能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猜你喜欢

猪群消化道猪舍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