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2-11-19胡奎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文│胡奎 (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包涛涛(贵州省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我国各规模猪场广泛传播,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做好我国生猪稳价保供工作,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对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哺乳仔猪阶段是生猪养殖过程生长最快、生产成本较低的时期,同时也是死亡率极高,不易养殖的关键时期。哺乳仔猪成活率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掌握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时采用预防措施来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是当前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点工作。为了解贵州某养猪场内哺乳仔猪从出生至断奶前的死亡原因,笔者对该场2021年1~12月场内哺乳仔猪的死亡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探讨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找到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方法,旨在为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一、调查范围与方法
1.调查范围。贵州某养猪场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及断奶前仔猪的综合保健情况。
2.调查方法。按不同日龄对贵州某养猪场2021年1~12月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开展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仔猪死亡情况。该场全年哺乳仔猪死亡数共计2081头。其中,1~3日龄哺乳仔猪死亡数为727头,死亡数量最大占总死亡率的34.94%;4~7日龄仔猪死亡数为626头,占总死亡数30.08%,8~14日龄仔猪死亡数为505头,占总死亡数24.27%,15~21日龄仔猪死亡数量为67,占总死亡数3.22%,22~28日龄哺乳仔猪死亡数为156头,占总死亡率7.5%。
2.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引起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包含弱仔死亡、管理不当死亡及因疾病死亡,分别占总死亡数的8.17%、41.57%及50.26%。其中主要死亡原因为管理不当及疾病死亡,这两种因素共占总死亡数91.83%。管理不当死亡因素主要有踩死、压死、母猪咬死、阉割致死、注射疫苗引起应激致死等。因疾病因素导致的死亡疾病有败血性疾病、腹泻、关节肿淘汰、呼吸道疾病、急性发烧、慢性衰竭、神经症状死亡、无明显症状的急性死亡等。
三、原因分析
1.弱仔。处于配种期母猪尤其是一些发情排卵异常的母猪,常需借助药物催情,而药物催情通常会导致超数排卵,当母猪所怀胎儿过多时,部分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子宫容积及营养供给的制约,极有可能导致弱仔过多。妊娠期母猪饲养管理不当、不及时助产、初生仔猪护理不当也极有可能形成弱仔;弱胎仔猪常因争抢不到乳汁,活动能力弱及抗病力差等原因而导致死亡。
2.管理不当。杨思明对哺乳仔猪死亡原因进行分析,部分母猪母性差,刚出生的仔猪弱小,行动迟缓,母猪躺下时不能及时躲避而被母猪压死。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全,被毛和皮下脂肪贮存较少,抵御外界低温的能力较差。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原储备抵御寒冷的能力,但体内能量储备十分有限,如果不及时做好保温措施,容易被冻死。夏季外界环境处于高温时期,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产生了大量过氧化物,此类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若不能及时清除,长时间蓄积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降低猪的生产和生长性能。此外,母猪易感染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母猪泌乳障碍,从而影响仔猪正常发育。部分母猪产后少奶或无奶,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寄养不成功,产仔数过多,会导致部分仔猪吃不到奶水而死亡。仔猪生性胆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引起抽搐等异常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仔猪一周龄内要进行剪牙、断尾、阉割,这些操作会使哺乳仔猪表皮受到损伤,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哺乳仔猪感染致病菌,从而引起发烧、炎症甚至死亡。
3.疾病死亡。根据表1中调查数据分析,在导致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疾病死亡。哺乳仔猪急性死亡占总死亡数的最高比例,急性死亡发病快、病程短、死亡速度快。在急性死亡病例中,最主要的是仔猪腹泻病。仔猪黄痢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急性、高致死的肠道传染病,初生仔猪1~3日龄感染后,会迅速传染至整窝,感染仔猪迅速消瘦,脱水而死;同时,仔猪由于机体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最终导致死亡。
表1 2021年全年哺乳仔猪死亡情况
四、预防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若想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减少养殖损失,首先应从妊娠母猪、待产母猪、产后母猪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入手,找到最合适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的健康状况对胎儿非常重要,母猪子宫发育情况较差,严重影响仔猪数量及健康状态,且妊娠期的饲养对哺乳期可产生巨大影响。为此,根据母猪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十分重要。
妊娠早期胎儿所需营养物质极少。因此,需对妊娠前期母猪实行限制饲养,这样不仅节约了饲养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提高胎儿成活率。妊娠中期应适当提高母猪营养水平,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以减少饥饿应激。妊娠后期每天增加1~1.5千克饲料,可以提高仔猪初生体重,同时又不影响母猪的乳腺发育。
2.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出生后及时清理仔猪口鼻,擦干身体,剪断脐带,涂上碘酊,然后在仔猪身体上撒上干燥粉。及时使其吃上初乳,初乳中富含营养物质及免疫球蛋白,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且初乳中的乳酸可促进仔猪胎粪的排出。个别仔猪体质较弱,常因争夺而吃不到奶,所以需要人工固定奶头,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上母乳,或根据情况对仔猪进行调栏。
仔猪初生后1周内要对其剪牙、断尾、阉割。1~3天补铁,每头仔猪颈部注射1.5~2毫升铁剂,少部分仔猪严重缺铁,表现为体表苍白,因此,补铁可有效预防仔猪营养性贫血。1~3天灌服庆大霉素,预防仔猪腹泻。对公猪进行阉割,切记开口过大,以免造成仔猪露肠。
做好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工作,产后3天专人守护,以防哺乳仔猪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及时治疗产前恐惧和乳头受伤的母猪,防止母猪咬仔。做好仔猪防冻工作,保育舍使用电热板或红外线保温灯加热,以提供温暖的环境。同时在处理哺乳仔猪时(如接种疫苗、巡栏)要保持安静,动作轻柔,以免惊吓到仔猪,造成应激反应。
随着仔猪生长,仔猪需要更高的营养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因此,在仔猪初生后5天左右开始训练吃料,一方面可以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仔猪肠道发育。一段时间的诱食训练后, 仔猪半月龄会进入旺食期,一般在旺食期分5~6次/天投料,晚上9时左右饲喂1次。白天投料4~5次,相隔时间尽量安排得均匀。
五、结语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每个养殖场应专门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生产条件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温度适宜,而且应定期对畜舍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洗、消毒。从而降低疾病发生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