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类人才培养研究
——以北京城市学院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与教育)专业为例
2022-11-19张颖石擎
张 颖 石 擎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美育的支持,非学科类教育培训迎来春天。特别是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艺术教育的政策措施。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015年5月,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同时确定全国102个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区,将艺术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加上国家大力扶持美育,促使非学科市场日渐扩大,其中不乏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的身影。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办体育舞蹈兴趣课的中小学越来越多,少儿体育舞蹈机构遍布全国,市场对少儿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需求量大。2021年5—7月,通过对北京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基础调研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全市共计2000余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其中舞蹈类培训机构占据1/4,而体育舞蹈尤其拉丁舞培训机构占舞蹈类培训机构总数的1/3。
综上所述,社会层面对体育舞蹈认知度逐步递增,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高校70%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依然选择从事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然而,在对全国范围内近百所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并未有高校推出有关体育舞蹈美育师资教育相关的内容。体育舞蹈专业本科学生大多是在大学期间外出实践逐步积累教学经验,由于缺乏少儿教学方面的学习,致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步较慢,直到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也并未完全厘清头绪。由此可知,国内开设体育舞蹈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中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并不符合当下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在美育教育背景下以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类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以及就业市场对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美育教育时代背景要求下的体育舞蹈师资人才。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培养体育舞蹈师资美育教育人才,推动北京城市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优化完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路径,缓解人才、学校、课程、市场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对口人才。
(二)研究意义
随着现阶段体育舞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中与社会需求出现矛盾,本文不仅能优化完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路径,缓解人才、学校、课程、市场之间的矛盾,更是着眼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需求的必行之举。同时,本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体育舞蹈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关幼儿实践教学部分的缺失,为其他综合类体育舞蹈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总体思路,以体育舞蹈师资美育教育实践研究为研究对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注重对学生掌握少儿体育舞蹈实践教学思路方法、科学设计体育舞蹈课堂环节以及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等能力的培养。其中,少儿体育舞蹈实践教学思路方法这一部分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明确少儿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训练结果,从而以结果为导向展开体育舞蹈师资美育教育实践研究,同时结合少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在少儿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体育舞蹈教学人才,实现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走访调研国内开展体育舞蹈兴趣课较好的中小学以及高口碑、高知名度少儿体育舞蹈机构,对各个机构教学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做深度访谈,共10人。了解少儿教学现状,梳理归纳当下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市场对教学层级的划分信息,以及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训练结果。同时,向他们了解体育舞蹈方向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及近几年少儿体育舞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见表1。
表1 中小学及机构教学负责人、教师访谈提纲
在访谈结束后,以逐字稿方式进行整理,共计10万余字,通过整理归纳,结果如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学生群体大致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除此之外还有面向极少数群体的精英级。当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教学过程中无章法,无规律,并没有对某一阶段的教学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结果等规划;(2)动作示范能力普遍较好,但讲解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够清晰简练,尤其初级阶段教学;(3)课堂是灵活的,学生是多样的,每一个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但大部分教师缺乏灵活性、变通性;(4)教学过程刻板、枯燥,尤其初级阶段,教学设计应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
2.专家访谈
将通过基础调研得出数据做归纳整理,编制专家访谈提纲(见表2),通过专家访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具备的三个特质为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规范界定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初级、中级、高级对应的一般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结果,进一步整理师资美育教育实践研究系列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评价等。
表2 专家访谈提纲
3.实践训练法
实地试推行项目成果。对接试点学校,通过实践训练法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获取评价信息。安排10名学生进入试点学校,试点学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前期调研过的学校,另一部分则是未调研过的学校,通过收集学校问题反馈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应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
伴随着现阶段体育舞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中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出现,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应针对体育舞蹈师资类学生开设体育舞蹈相关教育教学课程,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学校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与教育)专业已推出《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1~3》课程,这门课程是专业于大二下学期开设,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即基于学生已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门课程,课程结束衔接大四实习,便于学生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在校生掌握少儿体育舞蹈教学能力为重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走向就业岗位前熟练掌握少儿体育舞蹈教学思路方法,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二)立足于市场需求,以结果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基于当下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市场、在专家访谈中对教师要求以及教学层级的划分信息整理可知,具体对教师要求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教学层级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每一层级包括四大维度:训练内容、训练目的、训练结果、重难点,其中训练内容中涵盖这一层级中的所有步伐动作,包括每个动作的中英文名称、姿态、节奏、脚法、转度以及身体基本运行轨迹等6大知识点,具体见表3。
表3 不同层级训练目的、训练结果、重难点
(三)在校外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体育舞蹈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应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内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课外学生以亲身实践为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课内:通过常规课堂形式向学生传输体育舞蹈基本动作技术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为学生打造少儿教学环境,同时在课上模拟少儿教学,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教学相结合。课外:在校外设立实习实践基地,以中小学、舞蹈培训机构为主,安排学生前往实践,一方面考察学生掌握少儿体育舞蹈实践教学思路方法、科学设计体育舞蹈课堂环节,以及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等能力,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教学实践融汇贯通,迅速转换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