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铁钧先生戏墨人生
——名家荟萃研讨会精彩片段
2022-11-19
常铁钧(1940.10—),回族,河北临渝人。擅长漫画。1940年生于河北省山海关。光明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协会漫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常铁钧1962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工商专业。曾在基层从事商标广告设计工作。1973年在北京市少年宫担任美术辅导员。1978年任《工人日报》漫画专栏主编。1985年调《光明日报》任美编,主任编辑,主编《漫画》专刊。1989年出版《常铁钧漫画集》;1993年获全国漫画展最高奖——“中国漫画金猴奖”。1992年作品《老戏新画》之一《爹爹,这河下生意不做也罢!》、黄山素描等被炎黄纪念馆和刘海粟纪念馆收藏,素描写生风景《黄山清凉台》、《黄山云海》,被刘海栗纪念馆收藏。1993年获中国漫画金猴奖。出版有《常铁钧漫画集》。
常先生从小酷爱京剧,听戏唱戏,乐此不疲。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高马得、李滨声等前辈艺术家影响,逐步走上画戏的艺术道路,他的生活可谓亦墨亦戏、以戏入墨、戏墨交融,精彩异常。
近几年,常先生潜心研究艺术规律、不断提高笔墨技巧,集中梳理创作了一批系列化的戏画,使其艺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经过不懈探索,常先生画艺不断精进,其戏画呈现出独特风貌:一是用色较为鲜艳,蕴含富丽堂皇的高贵之气;二是装饰性较强,使用传统的龙凤呈祥、汉画像砖、梅兰竹菊松、瓷器或青铜等纹样作为背景,大大丰富画面,增强画作感染力;三是通过向前辈大家学习,笔墨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21年10月16日下午两点,“常铁钧作品展暨研讨会”在北京通州万达广场A座开幕,研讨会上许多嘉宾纷纷发来贺信,对画展及研讨会开幕表示祝贺。97岁的著名老艺术家李滨声先生发来祝贺视频
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陈黎青:
欣闻常铁钧先生作品展及研讨会在京举行,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并我个人,表示衷心祝贺!
作为新闻和漫画战线上的常青树,常先生德艺双馨、桃李天下,60多年笔耕不辍的创作,奉献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中国美协漫画金猴奖等重量级艺术奖项。特别是,常先生始终关心关注漫画艺术传承发展,倾心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漫画家,为中国漫画家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新人辈出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后辈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常先生既是画坛名家,又是梨园子弟,兼容并蓄、与时偕行,将水墨画与京剧两大艺术瑰宝完美融合,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水墨戏曲国粹”,用更生动的形态、更现代的演绎、更通俗的表达,把握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了艺术创新的独特魅力,以及老一辈艺术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的自我担当。
常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的老领导,始终关心关注关怀艺委会的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铭记于心、衷心感谢。在此,祝愿常先生身体康健、艺术常青,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张耀宁:
欣闻常铁钧先生创作研讨会召开,因出差在外,遗憾不能前往学习交流,特致函表示衷心祝贺。
常铁钧先生是新闻战线老兵,数十年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优秀新闻漫画作品,多次获包括中国新闻奖、中国美协漫画金猴奖等美术奖项,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退休后,常先生致力于水墨京剧创作。常老是画家,也是资深京剧专家。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探索把他熟悉喜爱的京剧的精彩情节片段,用水墨形式表现出来。
近代中国,因懂戏曲又精绘画的人极少,所以我们能看到的这方面作品很少。我知道的只有著名的有关良、高马得、李滨声等,还有一位部队画家如董辰生等,也做过这方面的探索。
京剧与水墨画都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瑰宝,把两者恰当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把舞台上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抽象提炼,保存在中国宣纸上,成为另一种艺术品,是件了不起,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常铁钧先生以八十高龄坚持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常老坚持画下去,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也使这种看准了,走到底,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创作精神得以传承,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为后辈树立榜样。
浙江漫画协会主席陶小明:
常老师,我代表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向您表示热烈祝贺,衷心的希望您的《戏曲水墨漫画研讨会》圆满成功!由于我在工作脱不开身,恕我不能亲来,特借微信予以遥祝!常老师,我代表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向您表示热烈祝贺,衷心的希望您的《戏曲水墨漫画研讨会》圆满成功!由于我在工作脱不开身,恕我不能亲来,特借微信予以遥祝!常老师,我代表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向您表示热烈祝贺,衷心的希望您的《戏曲水墨漫画研讨会》圆满成功!由于我在工作脱不开身,恕我不能亲来,特借微信予以遥祝!
著名军旅漫画家郑化改:
当我在微信中收到常铁钧老师发来他的“漫画展预告”消息之后,在第一时间发了八个字:“民族美餐,定去品尝”。
大家知道:中国菜肴,不仅享誉世界,更为中国人民所喜爱。那么精神层面的菜肴也同样如此。
下面我就此问题谈三点:
一.三种“国粹”融为一体之美
常铁钧老师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地道的“中国菜”,就在于这道菜含有三种成分:一是传统戏曲、二是传统绘画、三是传统漫画。
中国传统戏曲,是集音乐、美术、舞蹈、诗词、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维艺术,它的程式化的东西简直是妙不可言,比如他的虚拟性、舞蹈性等等,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戏曲是最典型的国粹。中国传统绘画,是用毛笔和水墨来表现大千世界的二维艺术,也是国粹。中国传统漫画,是用比喻、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表述中国人政治话语的造型艺术,更是国粹。
常铁钧老师就是把这三项经典的国粹,融为一体,成为地道的“中国菜”,因而被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华君武指出:“漫画要追求民族化和大众化”,常铁钧老师做到了。
二.戏曲与漫画结合之美
中国传统戏曲自宋代至清末的960多年间,能够与它长期紧密结合的美术品种,只有民间木版年画,且他们两者结合的十分融洽,十分精彩。戏曲丰富了年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年画丰富了戏曲舞台表演和扩大了戏曲传播的空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那么,传统漫画什么时候与传统戏曲结合的呢?民国初期的1918年,我国漫画先驱沈伯尘先生率先把传统漫画与传统戏曲相结合,他借用京剧《斩马谡》的情节和人物,创作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漫画作品,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禁烟”政策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在《上海泼克》杂志上发表。1925年,漫画领军人物张光宇画的《望求老丈把冤申》将五卅惨案比作戏曲舞台上遭迫害的人士号召人民为烈士们伸冤。1947年华君武套用京剧《打渔杀家》的情节画了《“教师爷”陈诚》讽刺嘲笑了国民党高官的色厉内燃外强中干的嘴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滨声、方成、蔡振华、詹同、何韦等人也画过“老戏新画”类的漫画作品。尤其是华君武的《诸葛亮斩马谡》《新编包公案》《空城计》和方成的《武大郎开店》等作品更为精彩。
以上事实表明“漫画与戏曲结缘”的“老戏新画”是从1918年开始的。但遗憾的是:这些漫画家们对于“老戏新画”的形式,仅仅是偶尔为之,并没有把它当成主攻方向,更没有一定的数量。而常铁钧老师自1979年开始至今的42年间,一直致力于“老戏新画”的探索,并形成数量上的规模,走出了一条独具个人风格的“老戏新画”之路,成为中国漫画史上“老戏新画”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名家。换句话说,常铁钧老师是我国漫画界“老戏新画”领域的第一人。高马得老师也是用水墨,画老戏的高手。他的画是把戏曲里的人物和情节用水墨表现出来,使之更加传神,更加被读者喜爱。但这种画属于“戏画”,因没有针砭时弊,而不属于“老戏新画”。而常铁钧老师除了画这类戏画之外,更加注重了“老戏新画”,也就是说“借戏发挥、针砭时弊”,其独到之处就在于此。
另外,通过常铁钧老师的作品证明:中国传统戏曲的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极强的讽刺与幽默,最适合与漫画相结合。
更应当值得注意的是:将戏曲与漫画相结合,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只要画老戏新画的东西就必然涉及到古代服装”,中国的古代服装博大精深,常说的汉服,其实并不单指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服饰,从广义上讲“汉服”应当是指汉民族古代的服装。漫画中常出现中国古代人物的服饰,必然为画面增加美的元素和民族元素。那么漫画的民族化味道就会更加浓郁,更加彰显。
常铁钧老师的画作之美,与他借用古代服饰,尤其是戏曲中的服饰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我国漫画界,以古代服装入画的漫画家还有丁聪、汪子美、王复羊、徐鹏飞等人。我们常说“要汲取民族传统艺术的营养”,古代服饰就是其营养源水之一。这也是常铁钧老师老戏新画给我的又一启示。
综上所述,可以说:将“老戏新画”形成规模,是常铁钧老师对我国漫画艺术的一大贡献。
三.以蓝青色为主基调之美
蓝色是冷色调中最冷的色彩,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湖水、宇宙,表现出一种美丽、梦幻、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即发蓝的绿色或发绿的蓝色。
常铁钧老师的作品中,蓝色与青色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他长期酷爱青花瓷收藏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从心底里具有一种“蓝色美的艺术感觉”,他收藏的那些宝贝瓷器与他的画作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有许多漫画作者只注重漫画的构思,不注重绘制的形式美。而常铁钧老师是极少数十分重视漫画形式美的漫画家,他是真正地把漫画当作一件美术作品来绘制的。细细品读常铁钧老师的作品:在用笔方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既用写意泼墨,又兼工笔重彩。在用色方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既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和陕西凤翔民间木版年画中:明快、大气的风范;又有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民间木版年画中:委婉、细腻、精致的娟秀之气。
尤其是,他以蓝青色为基调的作品与民间木版年画中的大红、大绿、大黄、大紫式的用色,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样就更具有属于他自己的特色。
常铁钧老师的为人比较低调内敛,不张扬。也许这与他喜欢蓝色和青色有一定的关联。
常铁钧老师酷爱京剧艺术、酷爱青花瓷收藏、酷爱水墨画,更加酷爱传统漫画,因而使他的“老戏新画”累累硕果。81岁的他仍在漫画艺术园地默默耕耘,成为我们漫画新人敬佩和学习的楷模。
著名画家曹昌光:
铁钧是甘肃漫画走出陇塬的舖路人。甘肃漫画曾经的辉煌,铁钧灌注了大量的心血。铁钧的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日显厚重,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细雨无声地浸引着我,在晚年漫画创作中,尽力探索一条中国神话与汉字相互印证的路子。北京漫画研究会成立伊始举办铁钧作品展和研讨会,可贵!可喜!可贺!远在兰州的漫画人将悉心关注。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裴旖旎:
在此次展出的常铁均老师作品中,于我的一项感触即为:常老师所秉持的将戏曲与漫画相结合这一创作方法,十分契合当下学科发展中提倡的跨学科创作和研究的方式。跨学科的创作和研究方式强调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由此发展出综合的、交叉的、新的领域的知识、概念、方法或技巧。而将戏曲和漫画相结合的创作理念,始终贯穿于常铁均老师延续多年,并具备一定体量的创作体系之中。他将戏曲作品中的剧目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相碰撞,相关联,运用双关、互文等手法借古喻今,并且将戏曲艺术中的人物造型和叙事内容借助漫画这一直观和易于接受的载体呈现于读者面前,既具备创新性,又符合大众审美规律,易于传播和受众接受。可以说,常老师的“老戏新画”系列作品体现的是走在时代前沿,有前瞻性的创作理念和方式,无论是对于创作还是由创作衍生发展出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能够作为一个新的创作和研究角度的启示。此次由常老师作品展生发出的种种思考和讨论,不仅进一步探索了漫画创作的艺术特色和传承中华传统艺术精粹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崭新的史论研究路径和方法,对于年轻的漫画创作者和史论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
著名画家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