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

2022-11-19王珺李嫄嫄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工作

文/王珺 李嫄嫄

古建筑文物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先民遗留的珍贵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古人智慧的象征与体现。通过古建筑文物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与研究,从而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古建筑文物能够更加真切直观地体现出古代社会发展情况、建筑风格特点以及手工能力等内容,与文献资料相比更加真形象,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化载体。但是,现阶段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社会群众保护意识不强、修缮方法相对落后等问题,影响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高效开展。因此,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古建筑文物的基本特点

古建筑文物就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古代优秀建筑设施,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古建筑文物具有不尽相同的特征与风格,都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保护、修缮以及管理,通过对古建筑文物外部结构的钻研与审视,能够将我国古建筑文物大致划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底层基座、中间层以及上部顶层。其中,底部基座部分主要由砖块等材料堆砌形成,其核心功能就是保护房屋建筑、稳定地基结构以及承载上部重量;中间层主要包括梁柱、墙体、枋、门窗等结构,主要材料是砖块以及木材等材料;上部顶层部分主要使用瓦片以及木材等材料,房梁和屋顶等结构的造型设计主要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进行区别设计。除此之外,部分古建筑文物中设有斗拱结构,一般情况下会设计在房檐立柱上,以此对房檐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整体建筑进行造型美化。

二、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原则

(一)尽可能使用原有材料

古建筑文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主要通过建筑中的材料与结构等展示出来,因此,在文物修缮和保护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的材料,尽可能选用文物原有材料,通过对材料的修复还原古建筑文物的历史形态以及其中蕴藏的文化机制。如果古建筑文物在修缮保护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会将古建筑文物的形态与形式修复完好,但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会严重流失,进而成为一种仿制品,丢失了实际研究价值与文化意义。

(二)保证建筑与人员安全

古建筑文物是在漫长发展历史中遗留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通常具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但是,古建筑文物中的木质结构或者石块结构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侵蚀与人为破坏,会出现程度不一的风化以及走扇等问题,在修缮与保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只有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修缮与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成效。首先,需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古建筑文物建造时间相对久远,虽然整体结构并未发生坍塌,但是整体关联性与紧密性已经发生变化,修缮保护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很可能加重的古建筑文物的松散变化,进而出现坍塌问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其次,需要保证古建筑文物自身构造的安全,修缮与保护工作需要在保证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主体结构出现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确定修缮工作并不会导致主体结构受到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修缮与保护。

(三)避免生搬硬套式工作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应当依据标准规范,即《威尼斯宪章》中提出的“谨慎小心、减少人为干预”的修复原则。但是,我国古建筑文物与国外文物相比具有更加复杂的修复要求以及更高的工作难度,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威尼斯宪章》中的规定内容,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修缮保护工作。比如,针对具有建筑功能的古建筑文物,不仅要保护其内在的文化历史价值,同时要通过修缮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通俗来讲,在古建筑文物修缮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地区环境、不同修缮对象、不同修缮要求等对修缮工作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证修缮保护工作的实用性,能够与我国特色环境要求完美契合。

1936年5月,梁思成、林徽因在考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途中。从1937年起,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四)还原古建筑保护价值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具有人为干预性、复杂性与严谨性的系统工程,如果在修缮过程中对古建筑文物进行过多的干预,很可能会导致文物的原有价值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与影响。从本质角度分析,古建筑文物就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实质性文物,其自身具有十分显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先人的智慧。因此,在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中需要进行区别对待,将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作为核心内容,同时坚持原真性工作思想,即在修缮工作中开展的任何一项修缮工作的本质都是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历史还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来。

三、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的问题

(一)大众修缮与保护意识不高

现阶段,政府部门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已经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认知,但是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社会群众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以及保护的思想意识并不强烈。其主要原因具有以下两点:首先,部分地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以及保护工作并不重视,导致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较少,难以保证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效果,部分社会群众甚至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并没有意识到文物内部具备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2]。其次,部分地区的领导层虽然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政策传递的过程中未能将这一思想有效传递到基层工作中,并且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缺少系统正确的指导思想,进而导致相关工作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性和工作热情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

(二)古建筑文物破坏程度严重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导致许多地区未能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就开展城市化建设工程,部分地区虽然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但是地区古建筑文物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与损坏。部分古建筑文物虽然没有受到直接的影响,但是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以及环境协调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进而导致古建筑文物在周围形态格局中显得十分突兀。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利用各种手段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补保护,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实现高质量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效果,且并不能弥补环境因素变化带来的问题,也就导致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丢失了原有的意义与价值。

(三)修缮与保护方法相对落后

我国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过程中,依旧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要手段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现如今旅游行业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古建筑文物的损毁影响问题越发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管理部门并没有采用专业有效的修缮保护手段,只是通过表面修缮的方法对古建筑文物的外在结构进行简单保护,并没有对古建筑文物起到真实的保护作用,甚至会对地区形象以及文明建设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干扰[3]。与此同时,部分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未制定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部门与人员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的定位不明确,具体修缮工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出入,最终导致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四、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措施

(一)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工作,首先需要保证社会群众具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能够为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新时代发展环境中,相关部门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基于地区古建筑文物资源开展相关节目,在节目中推广普及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价值,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使人们了解到古建筑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逐步提高社会群众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宣传、报纸杂志、新媒体平台等手段加强宣传推广效果,在社会中形成全方位的宣传环境,以此保证社会群众的思想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高修缮与保护人员综合能力

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但是现阶段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并不会从事自身专业工作,进而导致古建筑文物修缮专业人才相对稀缺。政府部门应当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保证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政府部门可依据具体情况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薪资待遇等,以此激发人们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热情,为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4]。古建筑文物修缮管理部门应当注重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聘请专家、课题讲座、进修学习等手段全方位的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常见问题,进一步提高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效果。

(三)使用科学手段开展修缮与保护工作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中,需要注重科学手段的应用,以此提高文物保护年限。在实际修缮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对古建筑文物的损毁信息进行有效记录,并在修缮过程中依据所处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实际修缮方法,以此保证修缮工作与实际情况的契合性。如果古建筑文物受损情况相对比较严重,难以完全复原历史,则需要依据地区文化特色开展针对性修复工作,在保证文物整体结构的同时保留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将破坏程度最小化。其次,如果地区古建筑文物管理部门自身并不具备修缮能力,需要依据古建筑文物实际受损程度,聘请专业的团队进行修缮工作,以此保证实际修缮工作质量。最后,依据地区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以及文物具体情况开展修缮与保护工作,对修缮方法进行科学选择,从而尽可能保证古建筑文物的特色不受影响。

(四)加大文物管理资金投入力度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以及财力支撑,以此才能够保证修缮工作顺利稳定进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有效帮助[5]。比如,地区政府部门可以设立单独的专项资金,以此对地区管辖范围内的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进行有力支持,在采购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专业的设备设施,选择高质量的修缮材料,从而保证修缮工作效果,使得古建筑文物的文化价值不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认真落实相关保护政策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为保证修缮工作顺利完成,需要地区政府部门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政策,以此从法律层次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地区古建筑文物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修缮计划,同时出台古建筑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条例,以此防止地区城市化建设工程与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之间发生碰撞冲突,在保证地区经济稳定的同时,尽可能保证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对地区古建筑文物修缮内容以及实际工作量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全科学的工作规划,对各项修缮以及保护工作进行具体落实,将各项工作职责划分到相关部门中,并认真落实监督管理工作。针对部分保护不善、需要进行紧急修复的古建筑文物,将其特殊标记出来,同时从政府层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以此督促修缮和保护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六)注重对砖瓦石块的保护

古建筑文物大多由砖瓦石块等材料建筑而成,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难免会出现风化等问题。因此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要格外注重砖石瓦块的保护。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修缮方案,比如部分结构受损较为严重,可使用机硅类材料进行修复,该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够降低雨水和风等自然因素对建筑文物的侵蚀[6]。同时需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具体谈论分析,从而保证修缮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结论:古建筑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其进行科学修缮与保护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与弘扬效果,通过更加直观立体的文物了解我国历史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科学手段,以此保证修缮和保护工作效果,加快我国文化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工作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不工作,爽飞了?
文物失窃
选工作
文物掉包案